用情境与句式打造真实的随文练笔

时间:2022-09-22 11:07:39

语文阅读教学偏向于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习作教学则注重思想的表达和语言的运用。随文练笔就是架设阅读教学通往习作教学的桥梁。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己经意识到写的重要性,但缺乏写的形式的指引,写只是为理解内容服务。如果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技法运用到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上,这样的练笔则既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又是写作技能的专项训练,切合了学生生命成长的节拍。

[案例]

一、《二泉映月》(苏教版五下)

师:阿炳又是怎么挣钱度日的呢?(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以下文字)

生: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却只穿着破长衫。他走在雪中,两手发抖,都操不起来琴。阿炳又冷又饿,他觉得更加寒冷了,拉着凄惨的曲子。但是谁也不理他,好不容易挣到一点钱,却有人仗着阿炳看不见,把钱抢走了。这一天,阿炳一个铜板也没有挣到。

生: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非常热,汗水从头上一颗一颗滴落下来。阿炳也非常渴,嘴上都裂了,可他没有钱买水喝,仍然非常努力拉琴。他眼睛看不见,他看不见路上有没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看不见自己已经挣了多少钱,看不见有人将他辛苦挣来的钱拿走了,看不见别人对他的讽刺,对他的白眼。

生:一天,阿炳生病了,发烧已经烧到了四十度,但是为了他喜爱的音乐,为了生计仍然坚持出去卖艺。卖艺时,他手中的乐器随着他的咳嗽声不停的颤抖,琴声也受到了影响,他克服疾病的干扰,继续拉着、拉着……

二、《老人与海鸥》(人教版六上)

师:同学们,老人仅仅是这一次喂海欧吗?

(诵读: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闭上你们的眼睛想像,这十多年,他经历了什么?在风雪中,在暴雨中,在生病的时候……课的开头写到“他背己经驼了,穿一身衣退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色。“风吹雨打,太阳曝晒,生活艰辛,勤俭节约……这里面又是一个怎样故事呢?

(配乐想像写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十多年?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十多年的冬天?参考句式:

1、十多年来,每年冬天_______,每次他都穿着________,提着_______,来到______________。

2、十多年来,每年冬天,不论_________,还是________,不论__________他总是__________。)

生:(交流)

[反思] 对比案例1与2,你认为哪位老师的随文练笔更高效呢?通过比较分析,我认为案例2的教学似乎更切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成长节拍。

一、情境的创设,为练笔铺平道路

案例2中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诵读、展开想像,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喂养海鸥的行为将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田。这时的随文练笔是水到渠成,学生有话可说,练笔也就有了意义。案例(1)中,教师没有进行足够的预热和铺垫,直接步入写的环节,看似读写结合,欲以文本为依托,深化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实质上写与读己经被人为割裂,在没有足够的情感蕴酿和形像积累的情况下,练笔的价值和效果未能突显。

二、句式的辅助,为练笔寻找支点

案例1中的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没有关注到学生言语发展水平的差异,部分后进学生即使有话想说,也不知从何说起,大多数学生的表达也只能是大同小异,缺乏个性言语的生命,难以看到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

案例2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两种说的句式,第一种句式适宜于表达能力滞后的学生,他们将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分析、归纳,有选择地应用到练笔中,这是一种填空的过程,更是一种言语表达方式专项有效指导的过程,学生说的同时,也就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身语言。第二种句式既训练了学生的写的能力,又是对文本内容的一种概括。总之,为学生提供句式,是为学生提供练笔的支点,帮助学生自主积极地建构起言语生命的大厦。对于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则可以自由选择适切的表达方式,进行写的训练,这一富有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势必带来学生惬意的言语倾吐,享受写的快乐。

三、真实的表达,为练笔打亮底色

案例1是我在参加市工作室活动时,一名骨干教师的教学片段。学生的练笔成果展示不可谓不精彩。可是,这一练笔要求在上课前一天学生己经知晓,是经过包装后的华美。案例2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学生酝酿的空间和时间,展现真实的练笔过程,从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似乎都能够听见学生语文生命拔节的声音。

潘新和教授曾说:失去建构真实的精神家园的动机,人类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无论何种课型,听课老师都希望听到真实的,对实践操作有指导意义的课,学生也只有在真实的言语表达中才会有所顿悟与发展。

【作者单位: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小学 江苏】

上一篇:借读学写以写固读轻松习作 下一篇:以情感人以景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