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22 10:52:37

浅析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被广大教师所运用。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倘若出现无效提问,则对促进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例如,在地面上行驶的汽车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对不对?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只是在“对”与“不对”之间选择,不仅无益于活跃思维,解决教学问题,反而会松散课堂结构,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那么,怎样设计课堂提问,从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结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本文笔者试对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在听评课活动中,一些年轻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提问次数过频,留给学生讨论与思考的时间不够

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时,有位教师前后共提问了将近二十个问题,平均2分钟一个问题,以问代讲,结果学生思考不充分,教师讲解不透彻,影响了实际授课效果。

(二)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新课教学时,一位教师先总结上节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我们证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紧接着他提出问题:怎样用数学表达式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学生在下面写写画画,虽然个别学生写出来了,而大部分学生却感到无从下笔。如果把这一问题设计成三小问。

1.如何用数学式子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呢?

——a∝■

2.如何把以上式子改写成等式的形式?

——需要引入比例常数k,a=k

3.上面等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与比例常数k的取值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各物理量的单位均取国际单位,则k=1,公式简化为a=■,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这样一变,就把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变成了有阶梯、层次分明而且相对简单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三)提问对象只集中于几个优等生,而不顾及后进生

教学活动围绕教师眼中的所谓“好学生”进行,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造成班级整体成绩难以提高。

(四)为不影响教学进度,排斥学生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太注重结论,而不去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

例如,一位教师提问: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经过短暂思考,某学生站起来说“能”,而另一个学生说“不能”,结果这位教师对说“不能”的学生直接给予了表扬和肯定,而对为什么“能”或者“不能”却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与解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不做纠正,那么对后续概念的教学就会埋下很大的隐患。

二、针对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控制好提问次数

一堂课当中,提问不宜过少,但也不宜过多。提问过少,教学过程就会变成一言堂、满堂灌,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失去了目标。提问过多,势必减少教师对授课内容的讲解时间,影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过多的提问还会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所提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不良后果。

(二)把握好问题难度

提出的问题太容易,不经思考就能回答上来,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被举高的物体是否有重力势能?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能否忽略摩擦力?等等,用这类问题提问学生,会使学生产生被“小瞧”的感觉,觉得物理课上得太没“意思”;但所提问题也不能太难,使人如赤手捉刺猬,无从下手。问题太艰深,学生回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要加设台阶,放低难度,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把难度降下来,这样,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完成教学目标。

(三)明确所提问题的指向性

课堂教学一定要兼顾全体学生,要因生制宜,既要重视优等生,也要照顾后进生,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所提物理问题应有所区别。例如,在复习“加速度”这个概念时,为使问题有不同指向,对学习成绩较差的所谓后进生,可以这样提问:什么叫加速度?它的定义式、物理意义、单位各是什么?物体有加速度,它的速度是否一定增加?等等;对学习成绩较好的所谓优等生,则换个角度,向他们提出稍难的问题: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各反映了什么?物体的加速度跟其速度是否有关?你能否说一下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的区别?等等。如此提问,一方面能使后进生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使优等生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提升其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有长进,达到共同提高。

(四)解决问题与教学进度并重

教师为完成教学计划,当然需要考虑教学进度,但不应忘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任务,因此,当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回答错了时,教师就不能简单否定、一带而过。例如,提问: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一定与电场线重合吗?当学生的回答是“重合”时,教师这时就应该问问学生为什么会“重合”,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注意倾听,想一想学生为什么这样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是自己没有讲清楚,还是学生没有理解透彻,要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摸清其产生错误认识的思想根源。事实上,学生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往往是还没有理解“物体的运动轨迹不但与其受力情况有关,而且与初始条件(位置和速度)有关”,归根结底是对力学中有关“运动”的概念和规律没有真正掌握。这时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对以前讲过的力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将学生的错误认识及时纠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问题解决了,学生才会学得比较扎实,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扫清了障碍。

总而言之,课堂中的提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和环节,需要教师从备课时就费心设计,用心思考。好的提问能激活课堂,提高效率,对课程教学产生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浅谈多变的教法贯穿于地理课堂中 下一篇: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