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时间:2022-10-06 11:26:46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已转变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给“创造者”—学生提供创造的环境,积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其创造的潜能,从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我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的。

一、建设理想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源泉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阵地。因此建设理想课堂气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理想课堂要有教师的精心备课,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育教学效果良好。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得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教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传统的课堂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上课懒于思考,张嘴等食吃,他们害怕教师,课堂犹如惊弓之鸟,甚至有的厌学,睡觉逃学常有发生。学校成了监狱,教室成了牢笼,学生唱的是“我去炸学校,校长不知道,你拿枪我拿炮,轰隆一声学校不见了”。学生没有快乐,何谈创新。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应不断创新,应该是“倾听与沟通,微笑与点头,鼓励与赞美”。要善于倾听学生,因为不管是一个多么狂暴、愤怒或冲动的场面,当一方在专心倾听的时候,整个气氛已被缓和了。教师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反应等方式,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微笑是增进师生关系的剂,也是教师态度转变的必要条件。“点头”表示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是一种信任,让对方继续展示他的想法。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点头,常会受宠若惊,信心倍增,感到老师更亲切。这样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会让学生对生命充满渴望,对知识充满渴求。异想天开有人欣赏,个性张扬得到鼓励,生命的活力得到激发,自由创新得到发展。

二、巧妙导入新课,是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学生的创新火花需要教师去点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假如导入得当,就能起到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激发想象空间,提高教学效果,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常常采用以下导入法:

1.悬念导入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初二课本有一篇阐明人口的科普文章,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比较枯燥。我在上课时采纳了一位优质课教师的导入法,我带来一个闹钟,说“今天大家看时间,来算一道题。”学生们甚是惊奇,英语课怎么上成数学课了?这时让学生静静地注视着秒针走了一圈,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174×60×24=?待学生报出答案:250560,我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字吗?这就是现在全世界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当学生惊讶时,我接着问:So it goes on,what will the world be in 600 years?学生答:We don’t know.我趁势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然后打开录音机说: Listen and find the answer. 学生很认真地听了起来。

2.音乐欣赏导入法。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开头让学生欣赏有关音乐、歌曲,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主题和作品等。例如,教授初三英语短文“The sound of music”我先放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接着提出疑问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引入新课。

3.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图画、简笔画、相片、声音等具体的实物展示给学生导入新课。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楚明了,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爱好,更轻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创造的热情和欲望。有条件的话可以制成多媒体课件,使枯燥的文字变成美丽的图片,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进行思考。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种类很多,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讲课的内容和面对的学生选择使用多样的的导入手段,其目标只有一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采用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要途径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采用任务型教学,就是让学生把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易于遇到新情况,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会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实际上就是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有趣、有意义、有利于学生创造思考的活动和任务。如:情景对话、把课文改写成短剧并进行表演、课堂上分组讨论、调查报告、意义故事会、意义手抄报、课前两分钟演讲等都是很好的实践活动形式。

四、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求知,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远胜于求得知识本身。我主要是通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学和争当小老师等方法,尽量让每个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动眼,鼓励他们、启发他们,增加创造意向,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初三复习的时候,学生任务重,每天就是做卷子,教师评卷子,枯燥乏味,师生倦怠。针对这种情况,我常常让学生到讲台前分析讲解试卷,我只作为一名倾听者最后稍加补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我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讲得好的我还有小小的奖励。学生对下一课充满了期待,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活动,不断更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创新教育的能力

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曾经讲过一句话,“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这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要勤于学习,多读书,挖掘教材中的每个创新点,提高创新教育的能力,探索创新教育的新途径,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大伟,《建设理想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张武升,《教育创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阎立钦,《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浅析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营造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