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理财产品的现状与未来

时间:2022-09-22 10:45:31

票据理财产品的现状与未来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伴随着央行的宏观调控,票据类理财产品获得了较大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企业信用程度的提高以及直接融资需求的增强,我国票据市场交易量增长迅速,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我国票据市场交易量为10.12万亿元,相当于2000年交易量的15.82倍,票据业务在支付和融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伴随着央行的宏观调控,票据类理财产品由于本金比较安全、收益较有保障,以及期限较短、流动性强的特点,获得了较大发展。

票据理财产品及风险概述

票据理财产品指主要投资于已贴现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对应的票据资产。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资金融通的需要而在票据到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对于贴现银行来说,就是收购没有到期的票据。

票据贴现的贴现期限都较短,一般不会超过6个月,而且可以办理贴现的票据也仅限于已经承兑的并且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

一般地说,票据理财产品具有下列特点:

1、票据理财产品能实现真实销售且不受贷款规模限制。

通常信贷资产打包成信托集合计划出售后,虽然信贷资产已由银行表内资产转化为表外资产,但信贷资产的借款人在还款时或还款后仍需要依赖原贷款银行的融资支持,很难形成真实销售:而票据的贴现与转让完全依存于票据关系,一旦转手就构成真实销售。票据理财产品既能解决企业客户的贴现融资,又能满足零售客户的理财需求,同时实现银行的利差收益,且由于表外资产不受贷款规模约束,贴现银行只要形成“通过贴现买人再通过理财产品卖出”的持续循环,就可借助信贷资产证券化途径实现低风险的中间业务收益。

2、票据资产转售的过程简单且无需征得承兑人同意。

信贷资产打包成信托集合计划销售时,形成债权的转让,必须要征得债务人的同意。而票据理财产品的资产为银行贴现或转贴现买入的银行承兑汇票。其本身具有法定的要式性和可转让性,形成信托集合计划出售时,无需与债务人(承兑银行)商洽即可打包转售,省却了信托产品繁复的打包过程。

3、票据理财产品属资本节约型产品且无需信用增级。

信托产品出售时,由于投资者对债务人的信用资信不了解而影响销售,所以一些银行采取为信托产品担保的方式进行信用增级。但银监会在2007年10月颁发的《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中,对商业银行为信托计划等融资性项目担保做出了限制约束,因此商业银行改以信托产品为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的内部信用增级,或由商业银行为借款人。提供贷款承诺的方式进行外部信用增级,但贷款承诺需耗用银行的经济资本;而银行承兑汇票本身就是银行信用,毋需进行信用增级,对资产出售银行来说,该项产品为资本节约型产品,无需耗用经济资本。由于承兑银行已对持票人做出了到期支付的承诺,其中已包含了票据理财产品的本金与收益,所以此类产品具备了保证收益型的特点。

4、票据理财产品的实质是银行信用,未能体现承兑行的风险溢价收益。

针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央行有关部门发出了《关于开展票据融资调查的通知》,旨在了解快速增长的票据融资中的潜在问题。银行承兑汇票一经承兑,银行信用即已生成,因此从贴现银行看,将贴现后的银行承兑汇票打包成理财产品出售,并未扩大银行信用,但可以疏通票据融资渠道,对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发挥金融服务中介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看,此项金融产品的风险仍是由承兑银行所承担,虽然承兑银行可获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存款,但现行万分之五的承兑手续费未能体现承兑风险的溢价收益,也无法覆盖正常的兑付风险损失。承兑申请人以低廉的手续费获取银行信用的承兑,促成全社会票据形态货币的过快增长,对承兑银行构成潜在风险。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对承兑业务已试行引入承兑费率,按照承兑申请人的不同资信级别收取相应的承兑费。

作为一种理财产品,票据理财产品还是存在投资风险的,主要体现在发生央行信用风险或政策风险这种最不利的情况下,客户收益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所以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到银行各网点,在专职的理财人员帮助下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测评,在了解产品所有的投资风险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目前银行发行的票据理财产品多数为保本型理财产品,配置的基础资产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较强的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短期融资券,以及符合该行授权授信要求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提供信用支持的企业债、票据等。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基础上,预期参考年化净收益率略高于同期的定期存款收益率。

票据理财产品的市场概况

2008年,由于股市深幅调整,众多机构开始推出半年内短期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收益率区间大致在4%-6%左右,其挂钩品种有一大部分来源于票据市场转贴现品种。

从央行公布数据来看,2008年一季度票据融资减少795亿元,而去年一季度则是增加819亿元,两者相差如此之大,一大原因可能是今年机构大量将票据品种转为理财品种,从而达到收益率和“慎贷”双赢目的。

据上海普益和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联合对2008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跟踪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53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165款理财产品,其中40家中资银行发行1780款、10家外资银行发行了385款产品。这一发行数量和去年全年数量相差无几。从规模上看,今年上半年发行规模也已经超越去年全年,2007年全年总销量只有8190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规模大约超过9100亿元,同时已有7成公布数据的浮动收益产品的收益达到预期。

受益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理财需求呈现爆炸性增长,过去4年来,银行理财产品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上半年尽管有结构性产品“零收益”、QDII产品负收益、监管层整顿风暴等事件影响,但银行理财市场还是保持了这一发展速度。受股市震荡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化明显,6个月以内的产品占据了55.9%,这主要是因为大量从股市中撤出的资金选择了短期理财产品作为避风港。

从2008年2月份起,证券市场是信托类理财产品的主要投资领域,但是从4月份开始,票据资产已经超过了证券市场成为信托理财的主要投资方向,票据类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国内银行新一轮竞争的主打产品,几乎主要商业银行都已经有“票据类”产品。如工商银行在今年前三季度共推出的50款“稳得利”理财产品中,票据类就占了其中25款;深发展则同期推出“金票据”产品。一些收益较好的理财产品在2天内就销售完

了,有些类似去年买基金的情形。不同的是,现在投资者购买主要考虑是安全性,其次才是盈利。

票据理财产品的未来与展望

1、今年以来票据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发行已经引起了央行的高度关注,央行对待票据理财产品创新的认可程度或新的政策将会对票据理财产品的未来趋势产生影响。

银行理财创新已经对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甚至影响了央行稳定货币政策的执行。金融创新也会降低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增加货币政策制定执行的难度。新形势下的金融创新对监管层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呵护刚起步的中国理财市场角度出发,监管层也在考虑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时对银行理财创新的影响。监管必须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否则金融创新就有可能放大与积聚风险。目前,央行开始逐步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各行的信贷规模走向宽松,银行将会大量从一、二级市场买入票据支撑规模,而不会将票据收益中的一部分转让给客户及信托公司,这也会影响票据理财产品的发展。

2、居民投资渠道的变化会影响票据理财产品的发行。票据理财产品的发行牵动着各方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客户的投资取向。

金融海啸使人们理财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年之前,我们还在津律有味的讨论通过理财使财富增值;一年之后,我们却黯然发现,在漫漫熊市中,守住自己的财富不缩水已成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会将保住本金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增加。但如果股票市场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调整后有所好转,居民的储蓄意愿减弱,储蓄存款将会流向股票市场或收益率较高的其他理财产品,风险低、收益低的票据理财产品将会风光不再。

3、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变化对票据市场产生影响。

首先,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务及实体经济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票据市场上会导致整个市场的出票量萎缩。其次,长期而言,股市整体趋好。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明朗,以及经济的逐步复苏,投资的渠道更加丰富,票据理财产品可能会被更新的产品取代。最后,发行票据理财产品需要有一个票据数量巨大的“票据仓”,而发行的银行必须从这个仓库中选取期限与发行理财产品期相匹配的票据打包,而且对票据质量的要求非常高,略有瑕疵的票据均不能用于发行票据理财产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电子化及电子商务的普及,交易双方将越来越多采用无纸化的电子票据来进行结算和支付。当电子票据系统建立后,商业票据的基础设施和业务平台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将对今后票据理财产品的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作者麦艳颖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广东省分部,喻菊云供职于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上一篇:珍爱我们的信用记录 下一篇:海通证券 烫手的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