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9-22 10:13:25

提高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

梅州市中招改革多年来,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很多,处境很尴尬,生物甚至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在此形势下,为了使中学生获得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为日常的生活掌握更多的实用知识和相应的生物学技能,我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进行了以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课堂教学局面有了明显的改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生物学知识,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学习《传染病》这一节的时候,恰逢当时正值SARS肆虐,于是我在报纸、网络上收集了有关SARS疫情的数据及其影像资料,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向学生讲述传染病相关概念、传播途径及其预防传染病的常识、误区等。学生“亲历其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节生物知识的掌握,又在情感上增强人类战胜自然的信心。教师也可在课前有计划地让学生广泛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精心选择典型案例与教材内容相融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由学生信息,资源共享。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结合学生每个人自身的一些外貌特征了解生物的遗传性状,让学生互动交流,学以致用,把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处理得有声有色,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又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讲“环节动物”一章中所介绍的蚯蚓时,先提问学生:我们人是靠什么走路的?又是用什么来观察外界物体的?这个问题很简单,同学都能回答出:用脚走路,用眼睛看物体。然后,展示准备好的蚯蚓,问:蚯蚓有脚吗?有眼吗?同学回答:没有。我接着问:那它是怎样感受外界刺激的?此时学生会产生急求其解的心情,求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当我们上完今天的课以后,大家就明白了”,就这样来导入新课。

现在使用的教材中,许多内容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开放式的章节,如果老师一味去讲,索然无味,效果无疑大打折扣。这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整理资料,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其在老师的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明显体现,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如初中生物学中的《血液循环》一课,这是生物知识的重点、难点。《血液循环》的教学目标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根据这个目标,首先让学生用手摸到自己心脏的跳动,然后对照心脏模型,讲述其结构。其次利用自己制作的复合胶片,依次展示:①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及瓣膜); ②与心脏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③体循环、肺循环路线;④在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且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这样将复杂的血液循环整体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循序渐进,依次显示,学生思路清晰,教学效果很好。最后观看血液循环录相带,全面认识,加深理解。以上教学步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在目标指导下将多媒体协调配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多种手段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可以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学科特点,我们组织了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力所能及的课外活动,把实践带进课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从问题的提出、假设到方案设计、验证再到得出结论,均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使课堂教学在和谐、高效的氛围中进行,学生思维活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如我们开设了校本课程《盆景花卉的栽培》,我组织了我校七年级各班对生物比较有兴趣的同学,在各班科代表的带领下,积极准备花盆、土壤、种子、工具等物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学生亲自动手配土、选种、浇水施肥、观察记录、保护幼苗。同学们很热情,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绿化、美化了教室,培养了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品质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意识,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上一篇:中药外用在美容上的应用 下一篇:培养小学生学好英语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