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22-09-22 09:14:37

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摘 要】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新任务,文章总结了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与创业实际脱离、素质培养缺失、与专业教育体系融入不够、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建议通过树立创业素质教育目标、因材施教、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等途径来实施高质量创业教育,并从平台建设、师资建设和多方合作等三个方面对实施高质量创业教育的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创业教育 高等院校 教育体系

1989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埃利亚德博士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的概念[1]。在近年我国逐渐将创新、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并大力宣传倡导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的大背景下,创业教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梳理目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高教育质量,有助于使创业教育真正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动力和助力。

目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从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也要求全面推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在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推动下,各高等院校也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真正进行创业教育的时间较短,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1.创业教育与创业实际有不同程度的脱离

目前各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以创业课程、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形式进行,其中参与创业竞赛的学生数量和能够通过遴选得到学校支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都是极少数的,创业课程仍然是最主要的形式和途径。但是创业是一个与动态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市场背景等密切联系的活动,单纯的课堂知识传授往往使创业教育脱离创业实际,导致学生缺乏创业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从而使创业教育只流于表面和形式。

2.仍旧以知识教育为主,素质教育缺失较为严重

创业是一项复杂的、高挑战性、高风险性的活动,需要创业者具备创业所需各项综合素质。有研究人员对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了归纳,将创业素质划分为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结构四个有机构成部分[2]。但是目前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中往往把创业知识的培养作为主要的目标,开设的课程包括企业管理、产品设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等,对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更是被忽视。而创业意识是一个创业者能够发现创业机会和形成创业激情的重要前提,独立性、坚韧性、适应性等心理品质是创业实施的重要保障,只具备创业知识是无法支撑实际创业活动的。

3.创业教育未有效融入到学科和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去

目前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没有做到有机融合,仍是两套并行的体系。首先,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在第二课堂、公共任选课的模块中,仅作为专业培养的补充内容,没有有机融合到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去,导致课程设置带有较强的随意性,也容易被大学生忽视。其次,在基础课程和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力度不够,各教学环节或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基本没有体现出如何结合本环节和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创业素质培养的要求。

4.教育碎片化,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与创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国家高等院校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等院校目前的创业教育形式较为单一,以选修课程讲授为主,辅以创业竞赛和大学生创业项目。开设的选修课程内容覆盖面也较窄,实际参加创业竞赛和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学生数量也很少。其次,高等院校没有系统化的创业课程教材,开设的选修课程以教师的讲义为主,不利于学生的自学和对学习内容的拓展。最后,在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中没有充分考虑对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系统性,各种创业教育的形式、环节、课程没有进行整合,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

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措施

针对上述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创业教育质量,使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以创业素质培养为目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将创业教育的目标由传统的知识传授真正转换为创业素质的培养,这是提高创业教育水平的基础。高等院校需要对创业者所需的创业意识、心理品质、能力、知识进行详细解析,各种教育环节、课程、活动均需要针对创业素质中的某一项或几项进行,进而才能通过教育的实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为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2.“因材施教”,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创业教育

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之初,高等院校可以结合基础课程的设置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及式的创业理念宣传和创业素质的基础培养,即使其中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走上创业之路,创业素质中的很多知识、能力、品质在其将来的人生中也会起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普及式创业教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被唤醒,其中对创业有足够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可以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的教育中。对于这些学生需要完善其创业的知识,结合更真实的实践环节对其进行创业素质的综合培养。这些学生的数量相对较少,也有利于创业教育资源的针对性倾斜。第二阶段的创业教育中,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创业的艰难和乐趣,具有较大创业潜力的学生也会逐渐凸显出来。对于愿意继续选择创业之路,并具有较大潜力的学生,可以采取已有高等院校实施的“创业导师制”,通过参与实际创业强化教育和训练。

3.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

目前关于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同时各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同,需要的创业教育体系存在差异,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业教育体系的初步建设。

首先,需要在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构建一定的联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创业教育不能只放在专业教育补充的地位,需要以单开课程和渗透进专业教育课程内容的不同方式,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模块中去,贯穿大学生在校教育的全程,并且充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使其在以后的创业过程中发挥出专业特长。

其次,注重创业素质的全方位培养。创业素质是一种综合性素质,不能仅依靠创业中所需各种理论知识的传授来培养。高等院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考虑到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唤醒、特定心理品质的养成、创业能力的形成等要素,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它们之间的有序性和内在联系。

再次,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创业教育不能只靠一两门课程来进行支撑,需要在充分研究和设计的基础上,构建有理论课程、实践环节、竞赛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覆盖全面的创业课程体系,通过这些课程之间相互分工与合作,共同达成创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同时课程内容的设计、教材的建设也是课程体系创新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最后,高等院校需要考虑探索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课堂不仅仅在教室和实验室的显性教育中,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等都可以融入创业教育的元素,成为创业教育的平台,这种隐性教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4.构建虚拟仿真、创业竞赛及实际创业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

创业教育需要非常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可以给学生提供创业的直观认知机会,也能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创业知识转化为创业的能力,并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同时磨砺创业应具备的独立性、坚韧性、适应性等心理品质。实践环节的进行可以通过模拟仿真、创业竞赛和实际创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真实创业环境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低度参与性,要让所有接受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均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参与真实的创业实践是一项近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普及阶段的创业教育时,可以采取构建创业虚拟仿真环境的方式,让学生依托实验室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演练,初步实现对创业的认知和素质的养成。现行的各种创业虚拟仿真软件可以有效帮助高等院校实施这一实践教学环节。

创业竞赛可以作为对在普及阶段表现出一定积极性和热情的学生,进行更高阶段的创业教育实践。创业竞赛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发掘创业机会,在真实的行业背景、市场背景下形成翔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整个实践过程具有较强竞争性,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创业能力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实施高质量创业教育的保障措施

1.加强学校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的投入

高质量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等院校的投入。在创业教育中教育理论的研究、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践环境的建设、创业竞赛的举办、创业项目的孵化扶持都需要高等院校进行持续的、较高水平的投入,在部分高等院校中甚至要进行资源的明显倾斜才能做到。例如,复旦大学曾为实施学生科技创新的计划特拨100万元专款,并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进行合作,为学生设立了1000万元的创业基金[3]。

2.保证创业教育专门师资队伍的建设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例如,美国目前专职从事研究创业学的人才非常多,全美创业领域的首席教授就有200多人[3]。而师资队伍正是目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短板,大部分高等院校并没有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师资多由从事思政教育、学生管理、就业等部门而来,并且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践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从业经历。因此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一方面鼓励教师进企业、参与创业来积累实际经验并专职进行创业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校外具有创业经历的创业者通过兼职或特聘的形式引入高等院校补充师资。要做到这些都需要高等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3.加强政府、学校及社会力量间的合作

高质量的创业教育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也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使其很难单靠高等院校自身的力量来进行。在创业教育中需要将高等院校、政府及社会力量整合起来,保证平台的建设和资源的投入。例如,大学生创业项目需要创业资金和条件的支持,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在高风险的创业融资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这就需要将高等院校中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与政府、社会的创业投资、孵化基地等进行对接,为其提供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阚婧:《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例》,大连理工大学,2011。

[2]宫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创业教育为例》,华中科技大学,2005。

[3]孙h、解长福:《高等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对外经贸》2011年第12期。

[4]吕际云、王瑞:《搞好创业从培养创业意识开展创业教育做起》,《科技视界》2012年第13期。

[5]卢明名:《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初探》,《对外经贸》2012年第8期。

[6]韩群:《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发展研究――以国内外优秀创业教育课程为例》,西南大学,2012。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学院 陕西西安

上一篇:浅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与泛在学习环境的... 下一篇:《三毛从军记》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