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建课堂 彰显学生立场

时间:2022-09-22 08:35:33

师生共建课堂 彰显学生立场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又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怎样在课堂上有效地落实“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由“主讲”变“主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坐在下面一动不动,似懂非懂地听着教师的讲解。这样的课堂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教师只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很少和学生互动交流,而学生是个性化的学习者,他们的接受水平和知识基础都是有差异的,这种缺乏互动与合作的教学使他们感到学习过程的枯燥乏味,影响其主动发展。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见,教师“一言堂”已经成为过去,课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开放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大空间,组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乐趣,真正由“主讲”转变成“主导”。

【案例一】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上《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

目标:研究一个量变化的情况。

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长增加”的情况,启发:修建花圃时长度只能增加吗?长度还可以怎样变呢?变宽可以吗?会有哪些不同的情况?

学生思考、交流,并在相应的长方形图中将变化的过程表示出来。

生1:长度除了可以增加,还可以减少。(长度减少)

生2:长度不变,把宽度增加。(宽度增加)

生3:长度不变,把宽度减少。(宽度减少)

再如:由一个量的变化过渡到两个量的变化,师启发:“刚才我们解决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一个变而另一个不变的问题,而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都有关系,长和宽都可以变化。如果长变化宽也变化那么可以怎么变呢?会有哪些不同的情况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思维不断完善。

二、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数学课堂就要给学生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氛围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亲身实践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的过程。

【案例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下《圆的认识》教学

师:把画在纸上的圆剪下来玩一玩,怎么样?(学生剪圆,教师提醒注意安全)

师:在剪圆的过程中,你觉得圆和以前学习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圆的边是弯的,以前学的图形边是直的。

师:圆片剪好的同学,拿着圆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师:谁来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1: 我通过不断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生2: 我通过对折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就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

课堂上学生的发现十分丰富,学生在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圆内部的奥秘,在相互交流中不断补充、不断完善,形成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教学:由“先教后学”变“以学定教”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以往的课堂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无论学生接受程度怎样,教师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很少关注个体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生命的成长。而生本教育则强调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短期指标课堂虽得到了短期效应,但却失去了人的长期发展。而人的发展的课堂,却保持着人的活力,学生的生命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行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这正是生本教育所强调的追求人的发展的理念。让我们以理论指导实践,努力在课堂中践行生本教育提倡的教学观,真正让课堂散发出学生成长的气息!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上一篇:学生课后作业布置有效性探索 下一篇: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Feminism in W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