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大学生信息沟通有效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22 04:08:43

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大学生信息沟通有效机制研究

摘 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人才培养重要环节,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是学生管理工作有序、高效的保证。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建立适用于高校实际工作需要的师生沟通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者;沟通机制

1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大学生信息沟通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1.1 信息沟通模型的构建。德国学者马莱茨克于1963年提出“大众传播场模式”,该模式应用了“场论”的研究思想,针对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在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制约下进行传播活动进行了理论描述,并对沟通进行了更为系统、客观、准确的分析。

本文借鉴传统的信息沟通模型和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场模式”模型,根据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尝试构建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大学生信息沟通的模型(如图1)。

图1 基于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沟通模型

1.2基于模型的分析。基于沟通模型,结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管理中信息沟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2.1沟通的主客体层面。信息发送者在发送信息与接收者在接收信息过程中均会受到自身技能、态度、知识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高校中辅导员作为沟通的主体,必须具有专业的沟通技巧,能够正确判断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反应。

1.2.2沟通媒介层面。沟通媒介包括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表象性媒介、描述性媒介和物理性媒介。在高校管理工作中主要包括以辅导员为代表的表象性媒介和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物理媒介。辅导员的个人能力及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对现代媒体技术的掌握能力将影响沟通的效果。

1.2.3高校内部的管理机构层面。管理结构的设置是否合理,组织气氛是否融洽,相关硬件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内部沟通效果。实现有效的沟通,必须保证一个畅通的充分的信息共享平台,要从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以提高沟通的效率。

1.2.4反馈环节。高校学生管理沟通过程中,学生接收信息后是否积极主动进行反馈,是衡量信息沟通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辅导员在于学生进行信息沟通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反馈意愿,掌握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信任程度,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2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学生沟通现状

为了检验模型的沟通实效性,笔者对同处绵阳的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高校在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沟通是学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满意度较高,但认为高校存在沟通环境不理想、信息传达不及时、沟通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

2.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总体评价

调查中,受访学生对本校学生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工作整体评价良好。其中56%受访者认为学校管理机制完善,教师责任心强,学校5年内未发生重大学生管理事故;27%的受访者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表示基本认可,但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11%的同学表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失望,认为学校的管理没有适应学生需要;另有6%的同学对学生管理工作没有看法。

2.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沟通不良的主要表现

沟通是影响师生关系最重要因素。通过调查,有48%的受访同学认为和老师的沟通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沟通环境不理想,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主要在办公室进行,缺乏宽松和轻松的氛围。二是信息传达不及时,在校院两级管理机制下,信息传递环节多容易出现失真。再次是沟通方式较为单一,师生的谈话是主要沟通形式而且学生主动找老师占多数。

3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大学生信息沟通有效机制的构建

3.1沟通机制的构成。信息沟通模型仅从理论上说明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和影响过程的各项因素,而一个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包括信息沟通模型和信息沟通环境。

沟通模型在以上章节我们已经进行说明,而沟通环境则包括高校的沟通文化、沟通制度和沟通媒介建设。其中,沟通文化和沟通制度作为软环境制约着沟通模式效果的发挥,而沟通媒介作为硬环境,与沟通文化和沟通制度互为补充,构成了高校学生管理信息沟通的整体环境。

3.2建立有效信息沟通机制的方法。方法大体总结为以下几点:一、营造良好的沟通文化;二、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信息沟通制度;三、注重高校辅导员沟通主体的作用;四、重视并正确选取沟通媒介。

参考文献:

[1]唐艳明,陈平.加强信息沟通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教育报,2006,(05).

[2]王宇航.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上一篇:90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初探 下一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