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四性”原则

时间:2022-09-22 02:10:11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四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探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践表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把握好“四性”原则。

一、营造民主氛围,突出主体性

开展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并非是为培养少数语文尖子生,它应面向每一位学生,让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做到“一个也不能少”。要有效开展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教师就应树立民主教育的思想,打破权威的壁垒,树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观,创造平等环境。唯有如此,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教学《诗两首》一课时,我积极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读三遍课文,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第一遍自读思考: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二遍自读思考: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三遍自读思考:作者借纸船和金色花来抒情有什么好处?对于提出的每一遍自读要求,教者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深入思考后再作回答。对于有些探究思考回答仍不理想的,教师则提醒学生抓住关键情节再多读几遍,思考后回答。如此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张扬个性。同时,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流于形式或不够深入的问题。

二、设置问题情境,增强趣味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问题是个体思维积极作用的结果,是引起学生探究动机的源泉,且有催化思考、引领个性、调控进程等方面的作用或意义。因此,有效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我寻找最佳问题切口,为学生营造特定的适于探究的情境气氛,激发研究学习兴趣。我作如下导入:“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成语用来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那么,愚公为何要移山?怎样移山?愚公凭什么说可以移走大山?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行为?如果你是愚公,那么你会怎么做?如此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有效地促使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的情境。

三、制定研究方案,体现合作性

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由此可见,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由于初中学生在阅历、视野、经验、方法等方面的不足,通过研究性学习能给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各抒己见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结合课题内容制订研究性学习方案时,还应采用最佳的小组合作方式,充分体现研究的合作性。如教学余秋雨的《腊梅》一课,我制订了详细的学习方案,指导学生开展以“走进余秋雨”为主题的研究性阅读学习。步骤一:按“4人一组”为标准,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选出组长,成员,组成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步骤二:列出活动计划,明确分工。步骤三:围绕所确立阅读研究的子课题,要求各组成员利用网络、报刊、书籍等多种媒体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充分交流,合作探究,形成研究成果。步骤四:将各组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用幻灯片的形式加以展示。小组1从语言的角度引领大家欣赏余秋雨作品的魅力;小组2从内容的角度引领大家欣赏余秋雨作品的内涵;小组3引领大家“走进”余秋雨,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小组4自命名“聆雨轩”,写出对余秋雨作品的独特体验。

四、丰富专题研究,坚持开放性

传统的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语文学习,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是学习的地点,还丰富专题研究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

1.开放学习内容。研究性专题学习学习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不仅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涉及社会生活。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如环境语文、街道标语、广告、影视传播及人际语言交流等题材均可成为研究专题。

2.开放学习形式。学生在确立了自己研究学习的专题后,可以到社会上作调查,如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观看各种音像资料,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等,从而丰富学习形式。如,在研究学习《狼》这一专题前,可提前上网观看狼的影片,了解一些关于狼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再和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3.开放学习空间。开展专题研究学习的空间不再拘泥于课堂和校园,可以走出校门,延伸到整个社会和自然界,将学习与社会考察、公益活动、社会生活等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在专题研究《广告多棱镜》的学习中,可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好的广告语进行欣赏,尝试给身边的某一件物品写一段广告语,还可让学生为某一公益活动写个广告语等。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更好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卫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2).

[2]王友才.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原则[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0).

作者:茆中华 单位:射阳县洋马初级中学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下一篇: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