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游历 走笔美国

时间:2022-09-22 01:38:49

文化游历 走笔美国

我拿到了中国铁道出版社刚刚出版的《走笔美国――我的一次文化游历》一书,爱不忍释,连续四天一气读完。坦白地说,退休十几年来,看的书也不少,但少有连续日读八九万字,不读完不撒手的。

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时尚,每年参加境内外旅游的人数激增。但是,何谓旅游?旅游只是游览观光、只为休闲散心吗?旅游同游客的精神文化素质有关系吗?同国家的文化建设工程有联系吗?本书作者一开篇就直面这个问题,并鲜明地提出了不同于一般旅游旅行的“文化游历”这一理念,赋予了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接下来我们在书中看到,作者每到一地,不仅饱览自然风貌、人文景观,而且认真了解和挖掘那里的政治、经济、历史和社会状态等情况与资料,锻炼和提高自己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的能力,一路鉴赏思索,一路感悟品味,有总结,有提炼,有爱憎,有褒贬,字里行间渗透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比如,作者在游览华盛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三座纪念碑时,不仅对其各自的地点、规模、形状乃至色调有考究,而且对战争的性质有分析,对美国当今奉行的霸权主义有批判。在参观世界著名的硅谷和几家跨国大公司时,不仅察看企业的规模、效益和产品,也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探究企业成功的奥秘,肯定企业文化在其成功中的作用。即使是走进纯天然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为大自然的壮丽景观所陶醉之时,也没忘记接触当地的土著人,勾勒美国的历史,评论美国的民族政策。 我边读边想,莫说是旅行游览,即使专门考察也不过如此吧。这样游历下来,对游人自身情操的陶冶、文化修养的提升,会有怎样的补益和促进自不待言。

可以想见,《走笔美国》的适读人群很多。其一,对于想了解美国却因某些条件限制不能成行的人,可以不必破费,不动用车船飞机,不必举步,避免旅途劳顿,坐在家里翻开图文并茂的此书,就可以跟随作者踏上美国国土,依次游历华盛顿、纽约、亚特兰大、迈阿密、旧金山、洛杉矶和夏威夷等地,和作者一起去观赏、思索和品味,一了所愿。其二,对于没有去过美国而准备去游历的人,此书可以作为工具书,成为游历者的一种参考攻略。作者对出行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如何在网上填写和打印美国定制的非移民签证申请表和如何到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办理签证,以及如何挑选航班选择旅伴,该去哪些地方等都有交待。一书在手,省事省时省力,非常方便。其三,已经去过美国旅游旅行的人,对此书也会感兴趣,会在阅读中自觉不自觉地以书为镜,对比自己的游历体验与作者的异同差别,从中获得补益。我有位现已退休的同事,读过此书后感慨良多。他先前也曾去过美国,作者游历的地方他都到过,但自己的所见所闻,特别是所思所悟,差距很大。他风趣地把自己和作者的旅美比作两道大餐,说前者食而未知其味,后者却是越品越有滋味。其四,凡有阅读能力的人,即使不为旅游,不想赴美,读读此书,也可以从中汲取文化营养,以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修养。

据我所知,《走笔美国》发行时间虽然不长,却已在读者中引起不小的反响。有人在读罢此书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和疑问:到过美国的人很多,在那里逗留数月数年的人也不少,为什么他们没有写出这样的好书呢?这恐怕要认识和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了。依我看,作者之所以能为他人所不为,主要原因应该有三点:一是社会责任感驱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称,要提高和增强整个国家和全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作者提出文化游历理念,强调从准备到亲历再到总结,加大游历的文化含量,为朋友为社会留下点什么,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作者自觉从自己做起,带头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增强文化修养方面下工夫呢?二是有准备地做了功课,下了苦功。这一点只要读过此书,便不言自明。三是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力和严谨的写作态度。这三点恐怕缺了哪一点也写不出《走笔美国》来。

我不敢说《走笔美国》完美无缺,但我认同它的主旋律,肯定它对现今文化建设的贡献,这是一个读者的心里话。

上一篇:王宝强不再演王宝强 下一篇:读一杯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