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体育教育改革之我见

时间:2022-09-22 12:47:01

聋校体育教育改革之我见

【摘要】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的进一步深化,而对于特殊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还相对滞后,做为基层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尝试,从观念转变到课堂的优化,从校本的开发到突破传统,从科学的评价到回归社会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体育工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关键词】转变观念 破传统 合理评价 回归社会

体育新课标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特殊教育领域的聋校体育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更赋予了学校体育新的历史使命,为学校体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划》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为实现这一目标,聋校体育必须要更新观念,发展新思路。

一、转变观念,正视体育课

聋校体育课向来不被重视,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体育课就是领孩子们玩一玩,上与不上没什么关系,一学期下来有很多的体育课被占用,有时体育课甚至变成了劳动课。要转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只有从主观上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才能扭转目前的体育课教学现状,另外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必不可少,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把体育课还给学生,使其真正成为体育课。

二、因人而异,优化体育课堂

1.整体调控运动量:聋哑学生一个班的人数,一般在10—20人之间,比普通学校的班级人数要少得多。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不适合采用分组轮换的方法,使得每位同学的练习次数过多,运动量也会随之大幅度增加,很可能导致运动量过大而引起疲劳,甚至受伤,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因此组织形式一定要合理,适合聋生人数少的特点,就要采取分类教学,个别指导练习法,把全体聋生看作一个整体,再把每个学生看成不同的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每一个动作,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别聋生的特点,最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在整体下采用点式教学法:在聋校,聋生由于生理缺陷造成入学年龄不统一,同一个班的学生年龄就有1—3岁,甚至4—5岁的差距,这就是说一个中年级班里既有相当于小学生的年龄,又有相当于高中学生的年龄。学习体育动作时就要特别注意,对大龄学生运动量要给足,对小龄同学则相应降低运动量,不要一概而论或偏向哪一方。另一原因就是聋生因先天或后天造成的听力残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形成同一个班里的同学智力相差悬殊,运动能力不一。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等因素,在班级整体下把每个同学看成一个点去教,安排不同的练习次数、练习内容的难易等,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达到教学目的。

3.补偿训练与德育有机结合:聋生由于传音系统或感音神经系统受损,而导致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和语言的声音,即为听力障碍。前者为传导性听力障碍,后者为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听力障碍常常用听力损失或听力残疾来表示。听力障碍在我国传统上称为“聋”。学生由于“聋”而导致了生理上的残疾,影响到心理活动,而我们体育教学正是要通过体育动作和技术的传授,训练聋生的视觉,补偿生理缺陷,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各学科都注重德育渗透,而体育能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更能培养聋生集体主义精神、坚定信念、敢于取胜、具有顽强毅力,无疑在教学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广泛的空间。

三、立足校本,合适合理

体育课的内容分别有两项动作组成,且都是按照新旧内容搭配、上下肢搭配,这样无形给体育教师上了一个“枷锁”,内容基本限定了,束缚了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缩小了教师施展才能的空间,这不利于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体育动作。一学期里,体育教学任务按照教学大纲规定有: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其它等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要全面按照新旧教材搭配、上下肢搭配,来编排学期教学计划,就很难编排得好,因为既要考虑到场地器材、气候季节、学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特长、地域的特点、学生器材配备的情况等。因而要开发校本教材,立足校本实际,安排合适合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爱学、乐学。

四、突破传统,创新发展

1.准备活动是一堂体育课必不可少的部分。一般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去做,队列――慢跑――徒手操。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学生往往兴趣不高,效果不佳;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整个课堂的情绪。新的教学就是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的目标,自由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内容、方式、方法、手段进行练习。如:让学生自由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徒手操、游戏、健美操、武术、漫跑等);打破常规分组,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练习;自编操,自己“喊”口令;轮流当老师,自由安排内容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锻炼的实效,为进入基本部分做好准备。

2.基本部分是一堂课的主要部分,是学生接受新知识,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能力的主要途径。

新授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步骤去练习,然后教师再去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主宰了整个课堂,而学生的权利则相对被剥夺了,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扼制了。那么教师就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如:篮球行进间投篮的教学,因学生的运动水平不同,有个别的学生连拍球都不能得心应手。教师据此开设:拍球、运球、投篮、行进间投篮等多个层面的活动内容,适合不同层面的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适合的活动。它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松的自主选择的范围,能诱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和创造性,从而使一个人人都能参与、个个都乐于参与的课堂教学新格局形成。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锻炼的方法,还把有限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复习课:我们发现复习动作对学生来说,并不全是没有掌握动作方法的,有的学生已经会做,而且做得比较好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而采用“一刀切”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全班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复习。殊不知,这样教学不仅浪费时间,还会使学生感到索然寡味。但如果在教师引导下,课堂对学生开放,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各取所需。如:在复习后滚翻的教学时,教师可提供多种练习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在垫上滚动练习,由高处向低处滚动,在帮助下做后滚翻练习,无帮助下做后滚翻练习,直膝后滚翻练习等等。这样,不仅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还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知识也得到了升华。

3.结束部分是学生身心恢复的重要部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已疲劳,但每个学生疲劳的程度不同,如教师还硬要学生按照统一的动作,进行放松整理,就不一定取得理想的效果了。如教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放松,结果就会有单人、双人、多人,男女混合等多种组合,选择多种形式,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放松。

五、及时反馈,合理评价

每个人付出努力之后都期望自己能得到回报,别人的积极反馈会使我们自信感大大增强,而我们的残疾少年儿童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和赞许。老师的一个发自肺腑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善诙谐的提醒,关切注视的目光都会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成为推动他们事断前进、超越自我的动力。

在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及时反馈合理的评价:当学生动作优美、准确地完成时,教师应发自内心地赞扬;当学生有些胆怯、拘谨时,教师应关切,并热情地鼓励,使他们完成任务,战胜自我。同时还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的方法,让他们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我们不要说这个学生笨,那个学生不好,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多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适当的批评。他们的进步以及我对他们的欣赏与期待,都能帮助他们充分发掘多方面的潜能,增强其自我效能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并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作者单位:吉林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上一篇:如何将德育寓于中学数学教学中 下一篇:构建充满“吸引力”的思想品德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