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我对德育工作的感悟

时间:2022-09-22 11:40:21

新课改中我对德育工作的感悟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德育工作究竟如何开展,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正常、顺利地实施,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使我们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一大基本任务,在新课程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偏重于政治教育,甚至在政治与德育之间划上等号。而应该认识到, 德育不能离开政治,这是毋庸讳言的,但是,政治不能涵盖德育,更不能替代德育。德育是以育人为背景的比政治有着更丰富更广阔的内涵,从根本上讲,德育和德育课程就是要教会受教育者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凡与做人相关的思想、观念、规范,都可称之为德育。

二、加强领导,坚持德育为首。学校工作坚持德育为首,已经喊了很多年,可在工作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确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往往只喊在口头上,而实际工作中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在新的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就要从理念上改变,要把德育工作确实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为德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要改变评价体系,不能以教学质量一方面来考核,要把德育工作优先考虑。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要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转变角色,注重以身示范。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主要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

四、融于生活,活动丰富多彩。过去的德育活动主要是教育工作者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开展德育活动,要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方式,要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五、多维联合,形成德育网络。新的课程改革,是全社会都要关注、共同努力去做的事业。德育工作更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要坚持多维联合,要建立健全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全社会人人都知道基础教育新的改革目标,让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上一篇: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培养学生巧记历史课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