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尼古拉·凯帕斯汀的八首音乐会练习曲及其演奏

时间:2022-09-22 11:06:04

浅谈尼古拉·凯帕斯汀的八首音乐会练习曲及其演奏

【摘要】《八首音乐会练习曲》是尼古拉・凯拉斯汀风格成熟时期的钢琴作品,是当今国际钢琴比赛经常选用的作品。本文集中介绍了这套作品的风格特点,希望借此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了解这位优秀的现代作曲家。

【关键词】尼古拉・凯拉斯汀音乐会练习曲

尼古拉・凯帕斯汀(Kapustin, Nikolai1937―― ),俄罗斯现代著名钢琴家、作曲家,融合古典与爵士、现代风格于一体进行创作的音乐大师。他出生于乌克兰的戈尔洛夫卡,曾师从戈尔登维瑟(A. Goldenweiser),于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他便成为了优秀的钢琴家、作曲家,并经常和尤里・绍尔斯基的莫斯科中央艺术俱乐部大乐队(Yuri Saulsky ’s CentralArtists’ Club Big Band in Moscow)组成五重奏演出。1961到1972年,凯帕斯汀和奥莱格・兰茨特拉姆爵士乐队(Oleg Lundstrem’s Jazz Orchestra)在前苏联各地及国外巡回演出。在1980年便成为前苏联的老作曲家联盟中的一员。

凯帕斯汀的创作风格,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摇滚、爵士等元素为一体,强调音乐的即兴性。早期,他热衷于创作器乐协奏曲,如钢琴小协奏曲(1957年)、三部早期的钢琴协奏曲(1961年、1974年、1985年)、一部两个乐章的钢琴协奏曲(1980年)、以及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练习曲和夜曲(1974年)等。但在不久后,他又热衷于钢琴独奏作品的创作。在1983年,他发表了《小托卡塔》,1984年的《八首钢琴音乐会练习曲》等,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更是由1984年到2008年间创作了16首之多。他的创作种类繁多,各种体裁都有所涉及,至2008年作品号已经排到Op134,不得不说是一位多产的优秀作曲家。

《八首音乐会练习曲》(Eight Concerto Etudes Op.40),作于1984年,是凯帕斯汀的代表作,也是当今国际钢琴大赛中使用较多的作品。在这个时期,凯帕斯汀的风格已趋于成熟,他娴熟地将爵士风格融入古典曲式的构造,使得每一首作品的音乐形象都非常鲜明,旋律引人入胜,技巧艰深,音响效果及外在表现极具感染力。

下面将对这八首练习曲进行简要分析与阐释:

1.前奏曲(Prelude ) 4/4拍,甚快板

这首乐曲有强烈的美国拉丁音乐风格,主题和变奏部分(特别是变奏部分)是爵士摇滚风格。技术上的难点为双手交替进行以及和弦断奏。本曲以雄浑的低音八度开篇,号角般的宣告主题的到来。而主题是由两对节奏相同的动机所构成,经过八小节的演变之后,便一直是此主题的变形及其发展,直至乐曲结束主题才再次重现。

2.梦(Dream) 12/8拍,中板

这首曲子的首尾两端的部分是稍微慢节奏的摇滚,中间部分是爵士华尔兹风格。技术上的难点为右手持续不断的双音颤音所勾勒的旋律。从乐曲一开始,作曲家就使用了大量持续不断的双音音群,运用1、5指,2、4指的交替进行,弹奏出的7、4度颤音,中小指勾勒出梦幻般的旋律,直到22小节达到激烈的高潮。此时进入乐曲的B段,华尔兹的感觉使得节奏更加跳跃,调性更加明朗。梦幻的旋律与充满力度的节奏交替浮现。经过95个小节的激烈角逐,乐曲再一次回到A段,在略带激动中,梦境趋于宁静。

3.小托卡塔(Toccatina) 4/4拍,快板

这首曲子为爵士风格,运用同音连击的原理创作,节奏感强烈。技术上的难点为错综复杂的左右手交替节奏以及不断递进改变的主题。在本曲中,左右手有时展开对话,有时进行激烈的交锋,共同推动了本曲风格多变的节奏变换以及波澜壮阔的戏剧性张力。主题动机从刚开始机械的节奏以及笨重的三个音中诞生。从第六小节开始,主题的第一次变形,由漂浮在单纯托卡塔节奏之上的单音旋律完成。然后在十四小节提高一个八度再次出现,在这次重复中再次变形。主题的第二次变形由和弦构成,充满了节奏的冲击感以及浓重的情绪宣泄。而郁积而来的情绪张力终于在第五十小节爆发,狂暴的和弦以及淋漓尽致的节奏变换。旋律在左手、右手快速闪现,直至曲终。

4.回忆(Reminiscence) 3/4+4/4拍,小广板

这首乐曲风格迥异,在乐曲的两端部分,旋律是在左手,右手是即兴感觉的装饰音;而中间部分整个都倒了过来。实际上,这首曲子也可以看做由7/4拍来写成的。技术上的难点为双手充满色彩性的跑动。在乐曲的前二十三小节中,右手即兴地挥动着,奏出一首令人遐思的音诗,而左手仿佛沉思般慵懒随意地流出几个和弦,构成了本曲的第一部分。在第二十三小节末尾,左手所代表的回忆终于浮现,旋律性的和声交至右手温柔而坚定地奏响。一切如过往美好的回忆般,消逝在第四十四小节。

5.幽默曲(Raillery) 4/4拍,活泼的

这首是一种由变形布鲁斯也是布基伍基(boogie-woogie)模式进行创作的充满欢笑的曲子。技术上的难点为左手模仿低音贝司(bass)节奏与右手形成的节奏差。本曲的左手模仿了爵士乐中低音贝司几乎所有的节奏形态以及技术特点,由于拨弦木贝司音色相对钢琴较沉闷,因此如何处理节奏重音以及音色的平衡成为左手的主要任务。右手则时刻在即兴与合拍中摇摆,将各种情绪描述得淋漓尽致。本曲表现的是即兴与自由发挥,而演奏本曲则是按照已固定的曲谱,两者之间的差距也是本曲名为“幽默”的原因之一。

6.田园(Pastoral) 4/4拍,中速的快板

其实这首乐曲被称作田园或者牧歌有点名不副实,整首乐曲都需要用p的强弱来演奏,而且速度很慢。本曲的技术难点为右手需要同时掌握两个不同音色及节奏的声部,并在后面的进行中不断的变化。本曲前八小节勾勒出主题,在其后八小节不同音高的重复后,转入一个低沉的间奏。而后主题再一次在第三十三小节重现,随之在第四十九小节迎来一个高潮,第六十三小节主题最后一次重现,在清新的断奏中,声音渐渐远去。

7.间奏曲(Intermezzo) 4/4拍,小快板

这首曲子是20世纪前半的跨越式风格,从中间慢慢变成三度练习曲的形状。其技术难点为中后部大段轻盈的双音跑动。本曲也可以看作是一首轻松的间奏舞曲,体现在左手始终跳跃的舞曲节奏,以及与右手旋律的完美嵌合之上。即兴性的光芒闪过时,左手作为伴奏也随之提速。左右手是一对称职的舞伴,也是默契的乐队,在激情中本曲结束。

8.终曲(Final) 2/2拍,最急板

这首曲子是不完全的奏鸣曲形式,速度非常快,副主题从第二首练习曲的中间发展而来。技术难点为整曲快速的节奏重音变换。歌曲般的梦幻、回忆、跳跃、沉思、激越各种情绪在本曲快速流过,直至本曲在激昂中结束。

从这八首作品曲名以及体裁可以看出,与其将每首独立地演奏,还不如将其看成是一套体裁多样,节奏多变却风格统一的组曲。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练习曲在形式上、技术上,都有对等的关系,尤其是调性构造,这八首乐曲依次为:“C大调 ― 降A大调― E小调 ― B大调 ― D大调 ― B大调 ― 降D大调 ― F小调”。所以第4、第5首和第7、第8首之间应该没有休息的。并且,第2首和第8首之间有主题的关联性。因此很多演奏家习惯将其作为一整套音乐会演奏曲目,而比较适合比赛以及单独演奏的是技巧与音乐相当均衡的第二首“梦”以及充满动感以及戏剧张力的第三首“小托卡塔”。

凯帕斯汀的作品在演奏上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在他的作品里强调即兴性,并且运用大量的爵士和声、切分音,有非常多很随机的却又恰到好处的乐句,因此弹奏古典的学生在演奏的时候往往要显得生硬,不够随意、流畅。我们大体上可以总结以下几点:首先,对于学古典音乐的人来说,乐曲中的“摇摆(Swing)”感觉可能很多人会不太习惯,比如说,演奏两个八分音符,我们可能就需要做出3连音的感觉或者给某个音加重音,甚至还会出现无视拍子的节奏,这都是“摇摆”所需要的,这样才能表达出乐曲所需要的感觉来。其次,乐曲中会出现“后置节奏”的情况,也就是说,特意把左手的节奏比右手的旋律弹慢一些,有种延迟的感觉。这种情况在摇摆、爵士的曲目中,经常出现,需要多听、多思考、多感觉才能演奏好。再次 ,演奏凯帕斯汀的曲子,需要演奏者能懂爵士的和声和节奏,这样会更容易理解曲子。比如说布鲁斯的基本和弦与进行方式,在节奏方面,需要切分和Off Beat“无视节拍”的概念,如果演奏者能够理解拉丁的节奏,就会演奏的更好。

总之,凯帕斯汀作为一个优秀爵士钢琴作曲家,将爵士化的音乐素材运用到传统的严肃音乐结构之中,并使之完美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汇,成为现代音乐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黄晓和 著,《苏联音乐史:1917-1953》,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

[2][美]保罗・亨利・朗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基于文化观的公共设施设计 下一篇:谈谈高师音乐专业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