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应该“护根”

时间:2022-09-22 09:01:30

基础教育应该“护根”

钱学森临终前问总理:为什么新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才?

是我们不重视教育吗?我们已经从娃娃抓起,上学前孩子们就被送进各种特长班;放学后又被送进各种辅导班、加强班;家长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从小学就进当地的名校;我们的基础教育从10年前就进行了新课改,20年前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

我们的大学呢?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批批的学生走进校门,新校区遍地开花,大学校园里教授一抓一大把,设备越来越先进,条件越来越好,可是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在哪呢?

我们的大师级人才呢?他们还没有出生便被扼杀了!

《十年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要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就要给将来的国民打好基础,打好终身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就好比百年老树的根,往下扎根,往四周拓展,这株大树才会粗壮,才会枝繁叶茂;它又好比楼房的地基,桩基工程越好,楼房才能久经风雨。基础教育就好比桩基工程,是默默无闻的,而不是轰轰烈烈的。

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护根”,而不是“拔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我们的基础教育首先要抓德育,德育就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

请看看这样的场面:高三教室里这样的励志标语:“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零抬头,无声音”,学生小小的课桌上堆着老高的资料;高考后从教学楼的窗户扔下资料,一本本书如雪花般在空中飘着;成堆的资料,一捆捆没用过的选修课本被当做破烂卖……令人心碎的场面能看出基础教育以及高考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我们的基础教育只关注成绩,只关注高考,只要成绩下滑,大家便如临大敌,一次次月考甚至周考让学生的神经高度紧张了。

其实,基础教育不应该只抓成绩,应该抓基础,首先应该抓德育。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身所具有的优秀品德。儒家尤其注重这一点,他们提倡温、良、恭、俭、让,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优秀的品德,才能知廉耻、明事理;懂得爱、尊重、敬畏和感恩;懂得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可是,在高考这架高速运转的机器面前,我们的基础教育忽视了对于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的德育。

奇怪的现象出现了:高中的学生要班主任手把手地教扫地,布置教室时贴一幅画,两个学生竟用了半个小时,上课不是忘带这本书就是忘带那本书,妈妈跪在地上帮着系鞋带……

触目惊心的场面出现了:不满母亲的管教而刺杀母亲;教师因劳累过度而倒在讲台上,最终不治而亡,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无动于衷;留学日本,因不满单身母亲给自己汇生活费晚了几天,在机场就向前来迎接自己的母亲行凶……

这一切让人不寒而栗:这已经不是“人”了,还会成为“人才”吗?

我们要把德育放在首位。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做真人”;先成人,再成才,否则人和兽没有什么区别。掌握了知识的,就更是“怪兽”“野兽”了,电脑黑客、马加爵等等不一而足。工厂里如果技术操作出了问题,就会出现次品,学校的德育出了问题,那就后患无穷。

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知道什么是人间烟火。

这学期我带的是高一新生。第一天到校时,大家都坐在脏兮兮、乱七八糟的教室里,地上到处都是纸,黑板擦扔在地上,可他们都若无其事地坐着。我说,同学们,把地扫扫,半天没几个人动,点名道姓以后,他们才动起来,直着腰拿拖把,扫地是转着扫,忙乎了半天,地也没扫干净,桌上的灰也没人擦――因为我只说把地打扫一下。

古人说的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最基本的劳动意识和能力都不具备,将来能干什么?老师们的感慨是“寒门养贵子”。许多农村来的或是家境不太好的家庭,父母现在也都不让孩子干活,哪怕是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他们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孩子吃完饭就让他们去学习,认为这样又可以多做几道题目,可以多考几分。孩子除了吃饭就是学习,如此单调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要知道,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小事做起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德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向善,要有做人的准则。

现在的世界是多元化的,商品经济的冲击让许多人的价值观都扭曲了,孩子的心灵也已不再单纯。这对年幼的他们来说是一种戕害。

有一位年轻老师说,我这样教育早恋的学生:早恋就像欣赏风景,一路上的风景这也好,那也好,可到了山顶才发现,山顶上的风景才是最好的,你后不后悔?学生马上回答:“不后悔,前面的都扔掉!”年轻的老师无语了,我们的学生心里没有了永恒,有的是实用。

有的学生成绩很好,可同学问他问题时,他总是说“不知道”,想看看他的笔记也不行,怕别人超过自己,这样的学生长大后是会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的。

孩子的父辈们饱尝了没有知识的苦处。在当今的社会,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知识是生产力,可人不是机器。我们的孩子必须有一颗向善的心,学会感动,才是一个有感情的人。无论社会怎么变化,都要有一个永恒的价值观。要明白,珍贵的东西是永恒的。

二、基础教育要重视体育

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表达了这样的忧虑:“我有时看到我们许多城市的体育场越来越少,学校校园建得满满的,操场却越来越少,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了。”

孩子们在家里很少进行户外运动,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很少组织户外活动,体育课的运动量也是少得可怜。同样是怕出危险,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天稍微一凉,教室里咳嗽声此起彼伏,高一新生军训时家长要求陪同,学校不允许,于是一些家长两天后就拎一箱方便面赶到学校;天稍微热点,就有学生晕倒,有些学生因支撑不住而坐在一旁或请假在家,学校开运动会时班主任会逐个问学生的身体状况。

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由于对孩子们体育的忽视,导致了以下后果:眼镜片越来越厚,身体越来越胖,孩子们跑得更慢了,跳得更近了,力量更小了,耐力更差了。

这样的现实,怎能让人不揪心?这样的体质,怎能面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要关注成绩,但是为了获得好的成绩而办学是错误的,是“拔根”行为。我们知道,植物有根才能吸收水和养分,人在世界中的生存需要拥有多重的根。其中“德育”和“体育”就是基础教育中两个重要的根,这两个根越深,基础教育这棵大树就越牢固,树干就越粗壮,枝叶就越繁密,果实就越多。人人都需要脚踩大地、坚实稳固“扎根”的存在感。扎根是人类灵魂中最重要也是最为人忽视的一项需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应是“扎根”教育,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我们才能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

上一篇:加强独生子女的生存能力教育 下一篇:学校管理呼唤“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