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创造力的“真人”,做有“生命意义”的事业

时间:2022-09-22 08:45:34

培养有创造力的“真人”,做有“生命意义”的事业

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该认真领会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六大解放”的精神实质,真正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构建卓越课堂,使学生具有与社会相适应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觉得这些主张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卓越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造就新时代所需要的开拓型、创造性人才,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本人在这几方面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解放孩子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挖掘他们的潜能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中,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一个亲身体验、感悟、思维的过程,忽视学生的直接体验与感悟,代替学生的认知过程,把结论直接告诉他们,把知识强加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变得僵化,谈不上发现与创新,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结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将无形的思维过程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展现出来,通过提供“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小脑袋都“转”起来、“动”起来、“活”起来,鼓励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静下心来想一想”,主动参与、认真体验、积极探索,逐步学会做解决问题的主人。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皮亚杰曾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学习的。”要解放儿童的双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大胆尝试;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奇、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喜欢动手试一试的心理特点,构建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从做中学”,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如果只是教师进行倒水或倒砂的直观演示得出结论,孩子在“底×高”之后容易忽略再乘以1/3,对“等底等高”这一条件容易忽略,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就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获得真实的体验,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知识。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观察能力

眼睛是思维的窗户,观察是思维的门户。达尔文在被问到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时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教师有责任解放学生的眼睛,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是无意识、无中心、无层次的,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没有正确的方法,容易被事物的形状、色彩等表象特征吸引,不容易抓住问题的本质。为此,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帮助孩子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鼓励孩子不要轻易转移目标,集中注意力有顺序、有步骤地留心观察到底,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等。在数学活动与生活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注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较,培养孩子创造性的观察方法。

四、解放儿童的嘴巴,提供交流的机会,发展表达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 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还在于善于提问,积极思维。可是,现在我们许多学校里的状况还是老师问得多,学生问得少,学生自由主动地向老师、向伙伴提问的就更少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因此,解放学生的嘴,养成他们独立思考、自由提问、敢想敢说的好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生活化、悬念化、活动化、趣味化问题情境,孩子们通过思考,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通过孩子独立大声说、同桌练习说、学习小组互相说等形式,让每个孩子都有张嘴说话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们也许说得不好,但我也会肯定表扬,并对孩子的发言进行鼓励,因此,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鼓励中逐渐得到提高。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增强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把学校比作“鸟笼”,强调要把小孩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当年“鸟笼式”的学校当然不能与今日学校同日而语,在当今信息社会,学生也能在“鸟笼”里了解到世界各地,但尽管如此,“鸟笼”现象还依然存在。不少学校总是以安全问题、期末质量考核、升学率问题等尽量减少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偏重在课堂上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忽视从大自然、大社会的课堂中获得知识。

教学比例尺这一内容时,在预习环节,我让学生先到学校贴有世界地图的墙上去观察,在地图上自主发现与比例尺有关的数学信息,并记录自己的发现与疑惑。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说自己的观察发现,然后提出数学问题,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筛选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学习,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够解决自己想了解的生活问题,学习效果也非常好,能够很好地运用比例尺画线段图解决实际运用。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爱上数学,创造性地学习

解放学生的时间,我们要把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下来,严格按国家要求布置家庭作业时间,精心筛选有意义的习题练习;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掌握教学目标,抓住孩子学习特点与规律,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空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活动自,多一些时间去体验、发现、创新,让孩子们轻松学习、爱上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开拓和创造。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教”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育人”是为了教会学生学做真人。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要时刻以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自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认真做好“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具有生命意义的事业,认真领会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思想,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实施素质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上一篇:浅谈情景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民族地区初中数学过渡衔接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