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9-22 08:26:05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88-02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是基于地域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如何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独立操作是当前职业学校面临的关键问题。学校通过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设备资源共享,与优势企业共建,实现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以企业的亮点吸引学生,根据企业需要合理安排实习实训项目,努力做到学生就业与企业零对接,并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校企合作 经济强镇 职业学校

浙江温州市永嘉县瓯北镇是温州市五大镇级市镇之一,民营经济发达,阀门行业、制鞋行业在全国处于龙头地位。近年来,瓯北经济发展更是迅速,企业除了对高新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之外,对高技能的一线技术工人也有着巨大的需求,而现在市场上最缺乏的就是具有独立操作能力、娴熟技术的技术工人。在此大环境下,选择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育人原则,以服务“地域经济”为宗旨的办学思路,通过构建技能型教学体系,以行业为依托,与中国亚龙科技集团、浙江红蜻蜓集团等企业、公司共建实训、实习、培训基地,共同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制度等形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1 以校企合作为中心,开展订单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相比更显著的特点是,中等职校对社会的服务显得更直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更紧密,其核心是培养的学生要能满足社会需求而直接被企业接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过自身产业链条的延伸和生产技术及设备的优化升级,生产力布局和链接得到重新组合,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促使企业在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环境,而且也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的工作。这些企业运用战略的眼光,与学校联合,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的招生、教学、实习、就业一条龙地围绕企业用工实施。

订单培养中职学生,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根本上做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三个适应”,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适应、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适应。我校与当地中国亚龙科技集团、浙江红蜻蜓集团,以及捷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模式,定向培养企业所需的技术工人。

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要招收较高素质的员工逐渐走进学校;学校为了要推荐自己的学生,逐步走进工厂。

1.2 以企业形象为亮点,吸引充足合格生源。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要为企业负责,第一关就是要招收素质好的学生,实现校企合作、招生与就业相结合。所以,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在关注学校、专业的同时,会更多地关注未来就业的企业。因此,企业宣传成了招生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企业优越的工作环境吸引学生;在宣传过程中,还应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对环保、劳保福利、工资水平、管理水平等作必要的介绍,满足不同对象对不同问题的关注。深入了解企业,是他们更有效地选择学校及其专业的基础。在招生的宣传中,学校直接对相应的班级冠以“亚龙班”、“红蜻蜓班”、“捷路班”等等。市场营销的“红蜻蜓”班招生对学生的个人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一些要求,红蜻蜓集团人力资源经理亲自到学校参加面试,面试合格后直接与企业签订工作意向。

1.3 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安排组织实训、实习。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实训技能是职业学校质量生命全部内涵的真谛。校企合作形式下的技能培养,应该紧紧围绕企业对工人技能的要求展开。

在内容上,我们本着“删繁就简、必须够用”为原则。尝试在“加强文化基础课、精简专业理论课、突出专业实践课”的框架下安排教学活动。对于文化课,我们正视学生的现状,务实地提出“合格”的教学要求,切合实际地安排教学任务。对于专业理论课的精简,我们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实效性,以“够”学、“能”学为第一考虑因素,将过于深奥的纯理论删改,同时增补新科学、新技术知识,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对于突出专业实践课,我们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组织实训。教师深入工厂车间,了解企业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编写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教材力求体现教法、学法一体的形式,使其成为帮助学生自主操作的说明书,理解实践原理的辅导书。

学校实训还须有前瞻性,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以及地域经济发展实际,及时增添先进设备。学校自2007年以来陆续投资200多万元购置了机械数控机房、PLC、传感器、过程控制等自动化仪表实验设备;还修建三个计算机机房、市场营销实训室、会计模拟式、电子商务仿真模拟平台、为所有的教室配备多媒体平台。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掌握一定先进生产设备操作能力、适应社会新科技发展的技术工人。

在时间上,我们把专业实践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作为首要的教学任务安排,从各个方面确保实训时间的落实。把实训工作放在第一位,让实训内容落到实处。

除了校内实训外,我们还进行定点实训,依托规模大、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例如学校实训处组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利用寒暑假、“五一”假期、“十一”假期到红蜻蜓集团、捷路公司的销售终端网点,直接参与工作实践。这些实习活动还被《温州职教通讯》、《温州都市报》等本地媒体相继报道。上述的各类实训、实习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又提高了学生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因此,定点实训、实习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1.4 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开展给类企业活动。

学校定期举办由企业冠名(例如:“红蜻蜓”、“捷路”、“匹克”等)的专业技能竞赛。企业以发放奖金和奖品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校和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是一种学校企业互惠互利的办学模式。学校还定期举办企业家报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老总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了解各专业各学科的最新成果和信息,并激励他们学好理论、练好本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2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取得的效果

2.1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满足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学生求知、就业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培养。

2.2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实训实习问题。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物质上的支持,直接为学校提供了生产设备、教学资料等。同时,学生的实验实习直接在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实现了教学地点的优势互补,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生在企业中顶岗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

2.3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学、授课,介绍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际运用效果。

2.4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双赢,并为地方区域经济做出贡献。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使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企业主动为学校承担实训任务,建立利益共享关系,实现校企资源优势互补。学校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人才、技术和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相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同时,随着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开展,如共建股份公司、联合技术攻关等,加深了校企双方合作的力度,校方得到了企业的资金支持,企方搭上了校方高尖端的技术平台,互相协作共同受益,使校企真正成为了利益共同体,校企双方获得了双赢,同时也为地方区域经济做出了贡献。

“校企合作”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各地区各专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其合作模式也不尽相同。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要在政府相应政策的引导下,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需要”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模式,企业要逐渐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学校也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方案,才能真正发展好“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对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参考文献

[1] 张世民.多路并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3)

[2] 郑彩云.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

[3] 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 博弈、演化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 何小雄.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上一篇:职业学校学生学习障碍家庭成因例谈 下一篇:农村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