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补贴政策的现状和改革设想

时间:2022-09-22 01:03:48

我国财政补贴政策的现状和改革设想

【摘要】作为我国政府调节经济的杠杆,财政补贴起到了调节市场供求、推行产业政策、促进价格改革的作用。财政补贴具有明显的政策性、历史性和灵活性,一方面政府可以从社会中获取无偿收入,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其无偿转入社会供给企业和居民使用,调节了企业和居民的物质利益。本文将结合财政补贴的基本现状,对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展开综合性研究,并进一步提出财政补贴的改革设想。

【关键词】财政补贴;经济调控;金融改革

1.我国财政补贴政策的现状分析

我国财政补贴的规模大,数额庞大,补贴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从价格补贴到亏损补贴,从上游企业补贴到下游企业补贴,使得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被打乱,开始出现消极的负面效应,这对于社会发展本身来说,是极不合理的,甚至会变成国家财政的累赘。目前我国的财政补贴政策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对财政补贴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是财政补贴的性质,长期以来被当成政治杠杆应用,没有发挥经济杠杆应有的经济生活调节功能,造成财政补贴刚性过度,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甚至超出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的范围。另一方面是财政补贴的地位,财政补贴是针对经济生活出现比较大问题的时候,为了确保经济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通过资金再分配的手段,平衡经济结构中的短缺现象,但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已经步入稳定上升的发展轨道,财政补贴方面依然增加补贴的种类、范围、数额,使得财政刚性程度越来越大。

1.2财政补贴的政策不合理

首先是定价不合理,产品的定价没有结合产品的实际价格,经营核算方面没有分清楚平价和议价,留利和补贴都同步上升,使得财政补贴流失于企业经营的中间环节。其次是投向的不合理,没有分清楚企业的亏损属于经营性质还是属于政策性质,补贴时一视同仁,致使有些企业过分依赖财政补贴,所报成本和收益不实,使得企业很难展开公平性竞争,有悖于生产发展的客观原则,加剧了市场供需的矛盾。再次是补贴方法不合理,财政部门对于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都一致采用财政冲销的方式,采取实报实销的方法,造成补贴的失控,譬如一些补贴采用明补的方式,最终成为企业的一种固定收入,造成补贴刚性化,丧失了原本财政调节的作用。

1.3财政补贴管理不完善

首先是制度的不完善,补贴主体和补贴渠道没有明确化,各个地区都存在随意增加补贴项目和授予补贴权利的现象,譬如同一种生产项目以不同名义得到多种形式的补贴,补贴的收入已经大于实际的成本支出,势必造成市场商品供应的冲击,分散了国家的财政力量。其次是财政管理松散,财政补贴往往只表现为拨付补贴款,而没有进行有效的跟踪检查,造成大量的补贴款无形流失,影响财政的科学管理。再次是财政的纪律不严格,在财政补贴领域出现虚报亏损、冒领补贴等违纪者,没有进行严肃的处理。

2.我国财政补贴的改革设想

2.1端正理论指导和思想认识

财政补贴客观作用的正常发挥,需要端正理论指导和思想认识:

首先,关于项目的补贴,既不可以一次性补贴太多,也不可以补贴太少,要控制在一个“度”之内,要兼顾好补贴的时效性、政策性,对于那些已经没有必要补贴的项目,要坚决取消,而对于那些需要补贴的项目,要控制好补贴的数额,将补贴从国家包揽的局面中扭转过来,合理地利用财政补贴经济杠杆,发挥补贴在经济宏观调控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国家金融秩序的规范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优越的条件。

其次,补贴政策建立在公共财政体系之下的,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补贴活动产生的效益要市场化,否则投资是无法获得应有的收益和报酬的,而公共财政直接投入以后,政府以补贴的方法,使得外溢利益内在化,这样就能够减轻财政的负担,又不会违背市场效益的准则要求。

再次,财政补贴和收支具有平衡的关系,目前我国财力物力不足,只是财政补贴的规模化膨胀,一方面控制好补贴的增长速度,处理好补贴增长和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严格控制消费性的补贴,处理好补贴改革和物价指数控制的矛盾。

2.2完善财政补贴的政策

首先是提高财政补贴政策的执行效率,譬如为了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采用直接补贴的政策,以补贴监督管理机制为依托,确保粮食补贴的足额发放,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建立合作的制度,防止直接补贴的资金被挪用、克扣,提高财政补贴政策的执行效率。

其次健全财政的风险补偿机制。譬如农业的补贴,WTO要求成员国减少农业补贴,但农业承受的自然灾害风险依然不减,因此政府可通过建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制度,以保险的名义,为财政补贴提供支持措施。政策性保险的财政补贴分为保费补贴和管理费补贴两种,当地政府可建立政策性的保险公司,由中央和省将财政补贴直接拨给保险公司。

最后是财政补贴管理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以政策的模式规范补贴项目的检查、绩效考核、补贴资金等的使用管理,同时以科学的分配模式规范补贴标准,譬如公开化和透明化的管理机制,以提高补贴资金的足额发放。另外还需要强化财政补贴监管的措施,提高补贴实施过程中的公开性、公正性、公平性,以补贴的政策法规为依据,引导财政补贴项目内容逐渐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推动财政补贴的法制化发展。

2.3加强财政补贴的管理

首先是取消进出口的财政补贴,包括出口直接补贴、出口间接补贴、进口代替方面的补贴,根据《补贴协议》的规定,停止维持加入WTO之前的出口补贴计划,不再免除税收和其他利益。而进口代替方面的补贴,在加入WTO之前是将免税的范围从国内企业扩大到外国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但在加入之后,不符合WTO的规则,要取消掉这些补贴政策,否则会遭到国外企业对中国的反补贴。

其次是在国内的企业合理利用可诉补贴,以合理支持中国的企业,譬如对于那些规模和影响力比较小的企业,可直接将政府的债务免除掉,以补贴的方式,将应付的债款抵消,但可诉补贴要控制好补贴的数额和范围,避免出口产品遭受。

再次是环保补贴的增加。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属于粗放型的模式,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问题,在国家绿色消费的浪潮中逐渐被淘汰,造成对外贸易发展的滞后。推出环保补贴,能够鼓励我国企业在国家市场上加大环保性产品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是解决国内的环境保护问题,譬如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环保技术研发等方面,都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补贴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杠杆,财政补贴起到了调节市场供求、推行产业政策、促进价格改革的作用。但财政补贴的规模大,数额庞大,使得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被打乱,开始出现消极的负面效应,这对于社会发展本身来说,是极不合理的,甚至会变成国家财政的累赘,主要原因是对财政补贴的认识不足、财政补贴的政策不合理、财政补贴管理不完善。因此我国在财政补贴改革方面,需要端正理论指导和思想认识、完善财政补贴的政策、加强财政补贴的管理,才能够促进国家金融秩序的规范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优越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云欢,张明喜.我国财政补贴对企业研发影响的经验分析[J].经济经纬,2010(05):77-81.

[2]施红.财政补贴对我国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8(09):88-93.

[3]王凤翔,陈柳钦.地方政府为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的理性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6(33):18-44.

[4]叶宁.国外财政补贴制度及其借鉴[J].山东财经学院学报(双月刊),2003(03):36-39.

上一篇:试析施密特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理解 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