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诊查方法与效果

时间:2022-09-22 12:24:24

阑尾炎诊查方法与效果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居急腹症首位。以往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但对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可疑阑尾炎诊断仍比较困难,由于缺乏有效辅助诊查手段,时有误诊和漏诊发生,误诊率较高。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仪器显像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彩超的运用,显著提高了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水平,并且彩超检查能对阑尾壁各层次结构的改变进行分析,从而为阑尾炎的分型提出提示性诊断[1]。2008-01—2011-01,我院对40例临床怀疑阑尾炎的患者,经超声检查并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现对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男32例,女8例;年龄14~63岁。所有患者均有右下腹痛病史,时间2~48h。部分患者伴有发热、恶心,白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治疗前均进行超声检查提示性诊断右下腹阑尾炎性病变。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GEVivid7Prov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用频率3.5~13.0MZ凸阵探头和频率3.5MZ线阵探头联合扫查。检查时依据患者胖瘦适当调节探头频率,并使用组织谐波技术,以右下腹或压痛最明显部位为中心做纵、横、斜扫查,扫查时探头逐渐适当加压,以驱赶走周围肠管内气体干扰以便更好的显示阑尾,并仔细观察阑尾形态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其内有无粪石,管壁有无增厚,肠管是否扩张,腹腔有无渗出液,与周围组织情况,彩色血流显示等。

2结果

急性阑尾炎声像图特征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其中部分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并存。直接征象为:右下腹探及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肿大的阑尾表现为低回声管状结构,纵切面呈腊肠形,横切面呈“靶环征”,中央的无回声区反映阑尾腔积液或积脓,阑尾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低回声)、黏膜下层(高回声)、环肌层和纵肌层(低回声)、浆膜层(高回声)。因阑尾黏膜层呈低回声与阑尾内腔回声相同,故阑尾肿大,内腔扩张,虽然黏膜水肿增厚常难以显示,而水肿和细胞浸润增厚的黏膜下层却呈明显的高回声而能显示,超声以此分型:(1)单纯性:阑尾轻度肿大,直径≥0.5cm,黏膜下层较薄,阑尾腔内少量积液。(2)化脓性:阑尾明显肿大,黏膜下层明显增厚,腔内较多积液,也可出现高回声,此为气体或粪石回声,周围可见脓性渗出液。(3)坏疽性:阑尾体积显著增大,阑尾壁层次不清,黏膜下层的高回声带部分消失或完全消失,阑尾缺血、坏死,常有穿孔;腔内积液或积脓较多,周围可见较多的液性无回声区。(4)阑尾周围脓肿:阑尾无法辨认,阑尾区见不规则形弱-至无回声或混合回声区,回声较杂乱,轮廓模糊,无完整包膜,周围被肠管及大网膜包绕。急性阑尾炎的间接征象:①肠管积液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③盲肠积液、积气伴扩张。④高回声网膜聚集。急性阑尾炎的彩色多普勒显示阑尾壁血流信号较丰富、增多。本组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单纯性10例,化脓性和坏疽性24例,阑尾周围脓肿6例,后经临床药物治疗和跟踪随访与术中所见及病理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100%。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正常阑尾位于右髂窝部,为一圆形管状器官,外形似蚯蚓状,长5~10cm,直径<0.5cm,正常其管腔较细约0.2~0.3cm,超声一般难以显示[2]。如果阑尾管腔因梗阻或细菌侵入而发生炎性病变,阑尾充血、水肿、渗出、腔内积液、积脓或粪石梗阻等,改变了局部的透声条件,从而为阑尾的超声显示提供了良好的病理学基础;并且阑尾发炎时易发生穿孔及其它并发症。超声能直接显示阑尾的肿大程度,壁是否连续,腔内有无粪石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的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壁上的供血情况(正常阑尾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通常见不到血流信号显示,而炎性阑尾(特别是急性)由于充血,其壁上血管数目及腔径增多、增粗,血流增加,故可见血流信号)。

总之,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目前已被临床认可,一方面超声直接显示肿大的阑尾及其周围的改变,并为其分型提供参考,有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超声也是鉴别诊断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如附件炎包块,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破裂,异位妊娠破裂,泌尿系结石,腹腔脏器破裂并穿孔等。当不能显示肿大阑尾而显示某些间接征象时,在排除其它脏器疾病后应高度怀疑急性阑尾炎的可能。但对声像图不典型的部分单纯性阑尾炎,盲肠或回肠后位阑尾,肠气干扰严重及过度肥胖患者,可显示不出明显声像图改变,此时阴性结果不能排除阑尾炎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加强手法练习、扩大扫查范围,必要时复查,以提高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为临床医师提供客观诊断依据,使患者能得到及时精准的治疗[3]。

上一篇:AP病患凝血功能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腹股沟疝修复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