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生暑期辅导班热的思考

时间:2022-09-21 11:33:40

对中小学生暑期辅导班热的思考

【摘 要】虽然教育主部门三令五申下达“禁止补习令”,但形形的中小学暑期辅导班仍严重侵蚀了中小学生假期生活空间。本文从中小学暑期辅导班火热现状入手,分析其成因,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暑期辅导班热 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97-01

一 中小学暑期辅导班的现状

尽管中小学暑期辅导班十分火热,但其现状却令人担忧。每每临近暑假,各类辅导班的传单便铺天盖地撒满各个社区,甚至是学校门口,作文班、中小学奥数班、各年级预科班、舞蹈班、乐器培训班……令人应接不暇,但大致可分为文化课类和兴趣类两大类。

文化课类的辅导班大多打着“名师”授课、小班教学等幌子进行招生,甚至是各种成功案例和保证提高成绩的承诺。

而实际上这些辅导班中只有少数具备了办学的资质,有的甚至是在校大学生开办的,至于师资更不像宣传单上宣传的“名师授课”,教师的来源一半是在校大学生,约五分之一为在校老师,还有约三分之一来源不明。同时,大部分辅导班的办学经费、场地和师资有限,但其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一般会尽量多的招收学生,所以也很难实现其小班教学的承诺。

至于辅导班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并不十分乐观。暑假本就是孩子们放松和休息的时间,学生没有学校的约束,大部分学生上课的状态都十分放松,并不像平时在学校课堂上那样紧张、专心。而辅导班老师本就需要和学生搞好关系来留住生源,再加上辅导机构也没有完善的管理条例,老师一般也不能拿学生怎么样,若有一两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课堂就很难把控,暑期辅导班的学习环境、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 中小学暑假辅导班热的原因

为什么在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下达“禁止补习令”的情况下,各类暑期辅导班依然火热,我想其原因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点:

第一,各类培训班是中国民办教育的一部分,市场上的需求决定了供给,正是这巨大的市场和需求决定了各类辅导班长期火热存在。现在中小学生的暑假时间大约两个月,而家长、学校、社会和孩子对假期并没有很好地规划,大部分家长还要工作无法照看孩子,不需要工作的家长又觉得自己辅导不了孩子的功课,所以就把孩子送到了暑假辅导班,即使有不想把孩子送到辅导班的家长在攀比心理的作祟下也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辅导班,这样更是催热了各类辅导班。

第二,各类暑期辅导班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它存在的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链和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辅导班市场的巨大利益,已经催生了一大批以此为职业的开办人和老师,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公职人员,这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的秩序,这也是很多非正规辅导机构产生的原因。

第三,应试教育的“唯分论”同样也为“辅导班热”添了一把火。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多年,但是评价机制依然原地踏步,考试大部分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依据,这就使老师、家长和孩子对分数的追求不敢有一点松懈,为了提高孩子的分数,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参加课外补习,这些补习既包括旧课的复习又包括新课的预习。周而复始,这也就使得中小学暑假辅导班长热不减。

中小学生暑期辅导班“高烧不退”的原因是复杂的,以上几点或直接或间接的催热了中小学暑期辅导班。

三 中小学生暑期辅导班热背后的思考

虽然中小学生暑期辅导班的辅导内容令人应接不暇,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1)辅导内容与学校教育内容的性质相似,是学校课堂教学以外的补充与延伸;(2)辅导内容不同于学校的教育内容,侧重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殊技能的培养,如乐器、舞蹈等科目。

假期辅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学习活动在校外的一种延伸。“需求决定了供给”,它的存在既反映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明显,评价方式单一,同时也间接体现了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学生文化课的教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但是家长和孩子却在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我国教育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少家长急于求成,过分追求孩子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的提高,而忽视了学习规律和孩子的接受程度,最后反而适得其反,使孩子失去了学习兴趣。抑或是家长和孩子过分迷信或依赖校外假期辅导班,使各种补习代替了孩子的思考,牵着孩子复习旧课、预习新课,逐渐让孩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假期辅导班热我们应理性地面对和引导它的健康发展。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假期辅导班的管理力度,提高办学门槛,监管、规范和引导市场上的辅导班健康发展;其次,市场上的假期辅导班应该在师资力量、办学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自觉地规范自身,办良心教育;再次,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习规律,尊重学生,避免盲目跟风。

参考文献

[1]周松杰.小学生暑期学习培训状况调查[J].教学与管理,2003(8)

[2]董志伟.谁把孩子逼进课外辅导班?[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10)

上一篇:五年制大专师范生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北派竹笛的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