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补课现象的深层思考

时间:2022-07-29 09:15:28

中小学生补课现象的深层思考

摘要:目前在城市中小学生补课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干扰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浪费了国家森林资源。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应试教育和教育产业化的失误。要解决好中学生补课现象持续蔓延的顽症,必须从根本上切实改革应试教育体制和考评机制,切实改变教育产业化的理念,切实由国家和政府承担起统揽统包国民教育的责任,补课现象蔓延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关键词:中小学生;补课现象;问题;深层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65-02

补课,目前在城市中小学生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据笔者所知,补课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后逐渐盛行,以致成为当今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过去补课,对象主要限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或者是某单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方式主要是一些主课老师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后来,补课逐渐变味,一是补课对象朝全员化发展。即不管基础如何,大家都去补。据2006年11月21日北方网-今晚报的一篇报道: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近日对本市不同办学规模、不同办学水平的12所学校的1642名学生进行了一项家教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接受家教辅导的中小学生达六成。另据2007年5月30日东北教育网的报道: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对牡丹江市、双鸭山市和尚志市的11所小学和12所中学调查显示:双鸭山市受访者中,40%小学生利用周二下午、周六、周日等时间补习奥数、英语等;30%的小学生学习口才、书法、乒乓球、舞蹈等特长。牡丹江受访者中,85%的学生参加了校外2种以上的补习班、兴趣班和提高班。又据2010年6月10日新晚报报道: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在南岗、道里、道外、香坊、平房区300户城市居民家庭中开展了《城市居民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把子女的“双休日”安排得满满的,有64.6%的子女休息时间参加了文化课补习班。补习班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六、周日,比例占到92.8%。本人碰到过一位家长,她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基本上在班上处于前十名,但她还是要给孩子请老师补课,她的观点是,别人补,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补就有可能吃亏,特别是还有另一种担心,如果是自己班上老师补课,自己不补的话,就有可能得罪老师。二是补课方式朝全方位发展。有些补课不仅有小升初补课、中考补课和高考补课,有的还面向中小学所有年级的学生补;不仅补语、数、外,而且还包括了其它科目;不仅有老师的个别辅导,而且还有打着“特长班”、“兴趣班”、“提高班”等各种旗号的“补习班”在公开办班办学;不仅寒暑假补,而且包括了双休日和学生晚饭后的时间,一篇来自“福娃国安博客”2009年9月10日刊载的卢转勤、宋国安合写的“浅析中小学学生‘补课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文章是这样分析的:

“补课”不是一所、十所学校的行为,它是在一般中小学校普遍出现的现象,补课的形式主要是从时间上表现出来。时间分为平时补课、星期六和星期天补课、节假日补课。补课的学校一般是开足马力,三者同时进行。平时补课,就是每天除正常上课以外,延长或增加授课时间,比如:初三学生,每天早自习提前半小时到校,下午增加两节正课,晚自习增加一个半小时,累计起来,一天就增加了四节半课,也就是学生上了一天的课,等于上了一天加一个大上午的课。再加上周日2天、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补课,这样算来,补课总量约1880节以上,而正常上课实际只有约1400节,补课时间远远超过了正常上课时间。文章得出结论:这是个惊人的数字,是个直接关系到下一代文化教育与身心健康的数字。

上述卢转勤、宋国安的分析是否符合事实、问题是否普遍存在?当然值得商榷,但中小学生补课愈演愈烈的现象确实不容忽视,令人担忧。

担忧之一是损害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现在中小学的课程内容,授课时间的安排都比过去多,要求比过去高,多数学生都感到学习紧张,现在再延长学习时间,加大学习量来补课,不少学生已经觉得喘不过气来了,这对正在发育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和儿童来说,无异于是对他们生理和心理的摧残。据2012年4月12日恩施体育网上传的一篇“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的文章显示,由于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等原因,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导致近年来中国0-18岁的男孩体质有所下降,其中7-17岁的中国男孩平均身高竟比日本同龄人矮了2.54厘米。还有的报道称,由于课业负担重,一些地方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六小时的现象相当普遍,睡眠不足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以造成视力下降为例,一项在牡丹江的调查发现,由于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以及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在调查的100名学生中,近视率达到62%。笔者曾经带过一些初、高中班,戴眼镜的同学基本占班人数的60%以上,有的班级甚至达到80%以上。试想一下,学生的这种体质状况能不使人担忧吗?更有甚者,课业负担过重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更使人担忧。由于上课加补课,孩子没有了休息,没有了娱乐,没有了自由空间,导致一些孩子对学习郁闷、恐惧和反感,有的逃学,有的发疯,有的自杀,总体上当今中国青少年中心理不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有关抽样调查显示:当今中小学生中,有20%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8期刊载邓厚才等人的“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称:作者于2008年5—6月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贵阳市城区8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360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1309人(36.2%)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问题1023人(28.3%),中度心理问题178人(4.9%),偏重心理问题23人(0.6%)。《中国宁波网》2011年6月16日上传记者蒋炜宁、通讯员曾蔚的一篇报道披露,记者从市心理卫生协会获悉,22%的宁波小学生有各类心理问题,这一比例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升了7个百分点。《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4期刊载一篇“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文章显示,经过对1215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22.14%。尤其严重的是,2005年8月5日中华网教育频道上传的北京科技报刊载的一篇“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显示,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同时根据对13个省的具体调查,结果是:在被调查的141580人(男生69091人,女生72489人,平均年龄16.3岁)中,在过去12个月内,有20.4%的学生(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上述两种行为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2.9%的学生(男生2.9%、女生2.9%)曾采取措施自杀。以上说明,当今中国中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应该引起人们特别是政府的高度重视。

担忧之二是影响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青少年朝气蓬勃,富于生机和活力,对未来充满幻想。他们不仅需要从课堂和书本上接受知识的熏陶,而且更需要的是从社会、自然和同龄人的交往中去吸收知识的营养,从而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社会适应和生活的能力。这就需要保证他们有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国家规定的假期休息和娱乐时间就是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确定的,是完全属于他们自己支配的,而补课却恰恰违背了这一点。补课,把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占用了,使学生整天局限在书本上和课堂上,实际上就限制了他们的天性、智慧、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可能性。其结果只能是培养高分低能、低分低能的书呆子。

忧虑之三是增加了家长的负担。现在,每个孩子的上学费用是水涨船高,一年甚过一年,许多家庭已不堪重负。但补课却又平添了更多的负担,每课时30至80元不等,每学期每门课300到800元,有的孩子除补主课以外,还要补特长课,一年下来,要付补课费近万元甚至更多。对于收入少的家庭,这无疑是一项不小的开支。与此同时,补课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也加重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孩子的课业负担重,必然造成孩子身心健康的损害,这样一来,作为家长不得不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担心,有些家长说,现在是整天处在诚惶诚恐中,生怕孩子身心健康出了什么问题。

忧虑之四是不仅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规律,而且也浪费了国家森林资源。现在大多数补课,凡由学生自己任课老师来补的,基本上是重复课堂讲的内容,或者是外加一些作业题,可以说多数属于无益和无效劳动;凡由社会办班的,除了一些特长班外,多半是一些胡编滥造的教辅资料、复习资料,这些东西基本上有害无利的,既对学生和家长增加了额外负担和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了干扰,同时也是对国家森林资源的极大浪费,比如大量印发的教辅书、复习资料一年就要浪费国家许多的木材,破坏许多的森林资源。据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在校中小学生(不含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共计17447.99万人,平均每人按1公斤教辅资料和复习资料计算,一年就要印发17447.99万公斤(约为17.448万吨)的资料,按每吨印刷纸约耗费1.5吨木材原料计算,1年要耗费26.172万吨木材量,约为52万多立方的松木,按20年成林木材储量每亩10立方计算,每年要有5.2万亩森林被破坏掉。这个数字虽说是通过假设推算出来的,不一定科学和符合实际,但不能否认,一年印发的那些无用的教辅书、复习资料对国家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是无法估量的。

总之,中小学生补课现象已经持续了20多年,尽管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及家长都反映强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三令五申禁止,但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到底何在?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应试教育使然,二是教育产业化的结果。应试教育,让教师和学生都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一切都以考分论成败、论英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多年来,考试一直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考试成绩的好坏不仅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同时也决定老师的命运和学校的命运,甚至一些地方还影响到当地党政领导的功过和升迁,这就直接导致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补课就变成了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产业化,这是上世纪90年代某些专家提出来并被当成所谓的先进理念进入了政府的政策层面和实际操着层面。这样一来,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原本是政府义不容辞的由政府买单的责任,却转嫁给了被教育者本人和家庭,教育被当成了办学单位解决经费困难、分担政府负担的渠道,一时间,教育乱办班、乱收费、多收费现象甚嚣尘上,上学贵、上学难问题成了压在人们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之一,与此同时,教育产业化也为一些单位和一些老师热衷补课,以补课为名赚取外快、增加收入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以致助推了补课现象的方兴未艾。因此,要解决好多年来中小学生补课现象持续蔓延的顽症,必须从根本上切实改革应试教育体制和考评机制,切实改变教育产业化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是国家的责任、政府的义务,国家应该统揽教育,实行全民免费教育。这样,补课现象愈演愈烈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六成请家教.搜狐教育,2006-11-21.

[2]城市居民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东北教育网,2007-5-30.

[3]卢转勤,宋国安.浅析中小学学生“补课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福娃国安博客,2009-9-10.

[4]邓厚才.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8).

[5]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4).

[6]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华网/教育频道,2005-8-5.

[7]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恩施体育网,2012-4-12.

[8]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上一篇:在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工伤应如何赔偿 下一篇: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策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