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成人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时间:2022-09-21 10:12:25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成人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由于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有效促进师生互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成人会计课程实践采用的是“面授辅导和网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虽然是翻转课堂的雏形,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实现从“课堂”向“学堂”的转变。本文基于翻转课堂分析了成人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基础会计》课程为研究对象,尝试将“翻转课堂”理念引入课程教学,以探索对成人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的深化。

关键词:翻转课堂;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25-03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也称颠倒课堂、反转课堂。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听)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答疑解惑、互动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包含了多种教育理念,如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个性化理念、交互性理念、主动性理念等,但最基本的理念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翻转”,将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

一、成人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问题分析

翻转课堂是网络和面授相结合,并转变了传统教学的一种模式。目前,我们在开展成人会计课程教学中通常采用“面授辅导和网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说是翻转课堂的雏形,但在很多方面与翻转课堂存在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角色没有发生真正变化。相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目前的成人会计教学模式仍以教师教学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受教育观念、时间精力以及班级学生多等诸多因素制约,教师在开展面授辅导和网上教学工作时,难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实施分层次教学,也无法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此外,网上教学环节的确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但这些教学资源基本上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和课堂授课习惯来设计的,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过程没有发生实质变化。相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学后教,目前的成人会计教学模式仍采用先教后学,即面授辅导环节在前,网上教学环节在后。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他们对于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但传统的集中面授教学是无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课后,学生主要是通过完成作业和复习巩固来实现知识的内化。这一内化阶段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而且网上教学平台所开展的答疑活动质量也不高,一定程度影响了学习绩效,学生常常会感到挫败,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

3.评价机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相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制,目前的成人会计教学模式仍沿用传统教学评价体制,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形成性考核成绩虽然占一定比例但比重较小,对于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仍然是由任课教师来完成,并没有从学习者个人以及同伴角度来多角度评价,这就导致学生们在参加网上互动、小组讨论等环节时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任课教师想了很多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但效果并不理想。

(二)成人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教学改革的需要。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得到了教育专家、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因此,践行“翻转课堂”的先进理念,紧密结合办学实际,积极探索会计成人教学模式改革,是进一步促进成人教育的改革创新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2.解决成人学生“工学矛盾”问题的需要。成人学生主要是在职人员,与全日制高校学生相比,无论在年龄、家庭负担、生活压力,还是社会竞争与学习时间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突发状况,导致面授出勤率不高,迟到早退现象严重,耽误知识的学习过程,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此外出勤率的高低导致老师难以掌握学生情况的难度,师生间学生间缺乏交流,对教学与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追溯翻转课堂的起源,是为了解决因学生缺课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因此,践行“翻转课堂”的先进理念,可以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特别是学生可以自己掌控学习,根据自己的节奏观看视频讲解,可以选择性“听讲”,也可以对重难点内容进行重播学习,即使缺课也不至于落下,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绩效和学习积极性,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式来接受知识。

3.适应成人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成人学生通常是带着职业的实际需要和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来参加学习的,大多希望能够学以致用,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特别是会计专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成人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个体差异等原因,在对专业的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理解程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的。翻转课堂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体现学习个体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应该说成人学生心智成熟,比中小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制力和学习自主性、更全面的信息技术素质,更具备实施翻转课堂所需要的素质和条件。因此,践行“翻转课堂”的先进理念,成人学生在教室之外的地方通过视频或者其他媒体形式进行学习,然后在教室中与教师以及同学们充分交流、深度互动、解决问题,真正发挥学生潜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知识内化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更好地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和一对一个别辅导。

二、《基础会计》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也是专业入门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从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工作入手,希望能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注入新鲜活力。

(一)《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框架

首先,笔者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师生的角度设计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框架图,并将具体的教学任务列在模型图上。一个完整的课堂应该包括“课下”和“课上”两个部分,先“课下”后“课上”。两个部分之间通过左右箭头进行联系,表示“课上”和“课下”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课下,学生和教师承担不同的任务,教师负责制作课件视频、提供教学资源,布置任务等,学生们按照相关任务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问题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小组协作、探究学习以及成果展示等。对于整个翻转课堂教学的评价反馈是多维度、多方式的,包括自我评价、小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最后,教师需要根据翻转课堂实施的过程与效果,进行数据分析、系统地反思与总结,一方面,找出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下一轮的翻转课堂实施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反馈信息,采取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二)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以“借贷记账法”知识章节为例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工作的专用术语和基本记账方法,是整个会计工作的纽带,为《基础会计》以后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借贷记账法涉及的专业术语很多,初学者往往很难理清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往教师在课堂上时要花很多时间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演示账户结构和会计分录的编制,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互动很少,也很少有时间进行具体操,一般是在课下完成布置的作业。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很难理解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离开课堂很多作业就不会做了。因此,基于“翻转课堂”理念,选择“借贷记账法”知识章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施方案的设计。

1.“课下”设计――实现知识传授。根据教学目标,将“借贷记账法”所涉及的要点细化成相对较小且完整的小知识单元,制作课件,录制和收集相关视频,内容可以包括借贷记账法发展历史、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分类和结构以及借贷记账法的分录编制等。对于涉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账户结构等内容的视频,可以采取动画和图表形式,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将课件和视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观看,布置相关任务,可以是客观题,也可以是简单的业务处理题。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或下载观看课件和学习视频,及时记录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开展针对性的练习,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并发掘学习难点,同时借助各种社交工具如班级QQ群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

2.“课上”设计――实现知识内化。由于知识传授的前置,学生在课下已经完成了借贷记账法涉及的主要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在课上就有更多的时间围绕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进行知识内化。教师根据学生在课下完成任务的情况等已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困难,为课上的针对性辅导做好铺垫,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应用实践或案例讨论,如选取一些经济业务,让学生紧扣应用过程进行会计分录的实践拓展,也可以提供企业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以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充分开展各类学习性训练活动,如基于项目的分组讨论、小组头脑风暴等形式,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内化过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针对每一次活动与训练,每一小组或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都应该有合理的评价,通过个人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三个不同方面结合来展开,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生“课下”学习情况,如视频在线学习时间、练习完成情况以及问题提问次数等,还要包括学生“课上”学习情况,如学生课上提问情况、小组讨论情况以及会计实务操作情况等。

三、若干思考

(一) 翻转课堂的本土化问题

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高中化学课堂,但真正在美国流行起来却是在互联网发展和普及之后。大量的研究及实践数据显示,通过该模式的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加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实践,它在中国实践的时间不长,绝大多数学校是从2011年开始的。鉴于中美两国历史文化渊源、教育现状及发展水平的差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国不应该是简单模仿,而应以翻转课堂的理念为原则,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加以融合吸收和改造变革,持续深入地推进翻转课堂的本土化进程。

(二)翻转课堂的适用性问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一个问题,即翻转课堂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学科和课型?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课堂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模式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发展而创造的。因此,翻转课堂不能一刀切,符合学习规律、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就应该“翻转”,不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就没有必要“翻转”。因此,我们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程、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章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教学情境和不同教学需要。以《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为例,对于一些基础性且较简单的知识点,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堂讲解模式传授给学生,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可以采用翻转和传统相结合的模式。

(三) 翻转课堂的评价机制问题

评价机制的创新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制应该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构建“课上环节+课下环节”以及“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质量评价机制,不仅注重课堂环节的评价,也同样注重课下网上学习环节的评价;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同样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打破现有的谁是教师,就由谁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建立多元化主体评价机制,由教师、同学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通过构建与翻转课堂相适应的新型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动态的师生反馈沟通机制,确保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

[2]叶红英.基于翻转课堂的成人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开放教育,2014,(20).

[3]吴中华.会计专业ERP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及其应用[J].财会通讯,2014,(19).

[4]姜玉莲.基于微课程构建开放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以基层电大课程实践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4,(3).

[5]齐励,康乐.“翻转课堂”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21).

[6]郭鹏飞.国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理性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5).

上一篇: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 下一篇: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的共享机制和体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