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26 05:10:04

翻转课堂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该模式引入到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中,运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及手段,分析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案例,变革课堂组织形式,过程分为知识探索阶段、吸收内化阶段及点评思考阶段,设计“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更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智能化。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55-02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由美国Jon Bergmann和Aaron Sam两位化学老师于2007年提出,他们录制PowerPoint文稿及讲课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关注[1]。2011年萨尔曼・汗创建可汗学院,将这一教学模式向全球推广[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知识传递发生在课外,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这些信息,他们通过视频、音频、电子书获取信息。知识内化发生在课堂上,教师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的特点,使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而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药物分析学是高等教育药学类专业的专业学位课程之一,是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强烈的药品质量意识和综合技能。它以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是药物研发和药品质量控制的“眼睛学科”[3],为了探究翻转课堂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前景,笔者对药物分析教学中如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药物分析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的“课中”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是通过学生“课后”的作业、练习或实践来完成。传统的药物分析教学,教学活动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认真地准备PPT课件和教案,由于教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师通过资料查阅和网络搜索,补充相关的、课本没有纳入的新知识,课件内容日益完善,教师上课也是讲得津津有味,唯恐浪费一分钟,但是这种“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来不及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稍有分神,就和老师的内容脱节,即使部分同学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也会存在缺少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久而久之,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药物分析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早于药物分析的学习一年或者更长时间,学生对已学内容可能会淡忘或生疏,如果不进行课前的复习和准备,在药物分析课上被老师牵着走,不能形成一个线状的学习思路,仅为点状的、散在的知识点回顾,作为一门事关药品质量的重要课程,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此门课程的掌握和运用。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传统教学和学习现状,目前提出了多种教学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开阔思路,激发学习热情。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搜索信息、分析处理、合理利用信息成为学生的一项基本功。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使教学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是利用网络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是在“课中”经讨论、交流来完成,而在“课后”学生是以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究”为主,随着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方式逐步向知识探究方式转变,使得翻转课堂的创新应用成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

翻转课堂首先要搭建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学生准备平板电脑作为学习终端。由教师创建或收集教学视频、案例,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师生之间面对面地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及现代教学理念和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者[4]。

为了更好地应对翻转课堂等在线课程的兴起对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我们拟将“药物分析资源共享课”和“药物分析虚拟实验课”等优质网络资源引入药物分析的教学中,将学生基础较扎实、易于理解的部分章节安排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并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在有限的学时内进行重点、难点的深入解析,采用“案例型”等先进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讲述问题解决方案和组织课堂讨论等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变成发现、理解、评价和应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高度统一。

1.翻转课堂内容的设计。药物分析翻转课堂内容设计以第七版《药物分析》教材为框架,编写案例或搜集相关视频材料。如药物鉴别方法中的物理常数,教师录制视频讲解各物理常数测定的原理、方法和意义,同时比较各国药典中的应用情况。如:熔点的测定,其定义分为三类,各国药典的表示方法也不一样,《中国药典》多数用熔程表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翻转课堂设计熔点测定操作流程和实际应用案例的视频材料,并留相关熔点在药物分析中应用、比较各国药典中熔点的表示方法等思考题,学生在课前可以复习和学习,课堂时间向教师提问,这样节省了课内时间,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教材中很多章节都可以设计成翻转课堂,如在《分析化学》讲解的化学方法和仪器方法,由于初学时应用性不强,导致学生对已学知识遗忘或掌握不深入,翻转课堂设计基础课程已学内容时,学生通过视频和PPT演示文稿,一边复习,一边预习,结合教师留下的思考题,短时间内能捡拾已忘的知识,并与药物分析衔接。翻转课堂设计除依照教材的内容外,也可以把药物分析各类方法与实际研究、生产和生活联系,如媒体报道的草莓中农药的检测,中药材中各种杂质控制方法,醉驾如何鉴定,为什么出现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事件等实例,使学生感觉学习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的重要性,认识到分析无处不在,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翻转课堂内容设计中,依据教材内容,引进最新的典型案例,留有分组讨论的思考题,编写生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内容,为班级汇报过程营造共同探讨问题的气氛,搜集整理各个小组观点和看法,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具有本课程特色的教学观点。

2.翻转课堂效果的评价。翻转课堂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师生自评和互评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监督。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调查问卷、考试卷、电子档案袋等评价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动态评价[5]。

课前教学阶段是信息资源搜索、收集、储备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视频供学生学习。学生课前获取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做好的小测试卷到网络,检测学生观看视频课程、对网络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等内容,采用电子档案袋进行记录[6]。

通过主、客观综合评价后,师生可以通过课堂互评来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对课上展示内容进行点评,根据自身解决课前难题的能力,参照他人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和问题,进行反思。同时,教师也应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有效沟通,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达到更好的效果[7]。通过课前、课上的学习,教师可以针对翻转课堂内容进行比较综合、灵活、多样化的试卷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了解程度,学生完成试卷测试后可以通过网络提交,教师最后根据完成情况对其进行客观评分和填写评语,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翻转课堂网络系统教学的效果,满足师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翻转课堂效果评价贯穿于各阶段,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必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高等医学教育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总结

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传统课堂”的药物分析教学,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将它们灵活组合,形成更完美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的教学有更开阔的空间,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提供更多温故而知新的学习平台,学习变得更轻松愉快。药物分析翻转课堂模式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同时也受到学生的欢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创造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扩展思维,满足了药学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莉.外开放教育资源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7):47-48.

[3]刘文英.药物分析[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朱宏洁,朱S.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4.

[5]李雯娟,曾照芳.形成性评价在《医用生物数学》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8):797-799.

[6]王丽霞,宋萌.电子档案袋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兰台世界,2013,(20):8-10.

[7]Sadler DR.形成性评价和教学系统的设计[J].教育科学杂志,1989,18(2):119-144.

上一篇:手术室带教体会 下一篇: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