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体创新的思考

时间:2022-09-21 07:30:25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体创新的思考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人类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催生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

>>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创新研究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分析 浅析对高中新课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思考 新时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 关于微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与创新 基于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论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与创新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刍议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创新研究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体创新的思考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体创新的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人类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催生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大学生作为“数字化生存”的最先体验者,他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已深深地烙上了新媒体时代的痕迹。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作为年轻的具有活力的群体,思想十分活跃,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自然而然也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微博、微信、微视、博客、手机报、虚拟网络社区和及时通信工具等为主要标志的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更加广泛。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表达个人意愿、实现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深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已经或者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乃至生活方式。

一、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1新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展的要求

新媒体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但同时,现代技术的出现也给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载体。面对新时代、新环境、新任务,担负着“立德树人”重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全球网络空间高速发展带来的传播革命有清醒的认识,重视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符合传播规律、受大学生喜好的形式,有效植入新媒体环境,掌握宣传教育的主动权。

1.2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条件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窄、信息资源滞后、形式简单的局限相比,新媒体具有最先拥有新信息、新资源和最先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气息等优势,并且拥有文本、图片、声音、图像等新颖的视觉表现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更加丰富充实,形式更加多样生动,内容更具时代性。网上直播、现实虚拟、同步交流、短信发送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多样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途径。跨时空双向互动的交流形式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面接触的方式,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地接收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减少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1增强学习自主性和引发认知偏差并存

新媒体是一个具有海量信息、传播快捷、渠道多样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在各种形式的新媒体提供的丰富信息中,自主挑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和学习资源。新媒体这个开放和富有创造性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之外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虚拟网络中传播的纷繁复杂信息很容易冲击大学生原有的价值体系,使得本身并不稳定的价值观变得更加混乱,从而造成判断上的失误,使他们陷入认识误区,导致认识上的偏激化甚至极端化。

2.2教育的开放性和信息的不可控性并存

新媒体的超时空特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更加广阔、开放。但是,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匿名性和多元传播模式,使得新媒体在提供丰富信息量的同时,信息的内容也会良莠不齐,既有丰富的、前沿的信息,也有不健康的、非法的信息,增加了信息控制的难度。同时,一些国内外不法分子借助新媒体网络的随意性、虚拟性散布不实言论,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

2.3机遇与挑战并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巨大优势更广泛、更主动、更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政策。但是,新媒体的发展,也使教育者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优势、权威性和影响力受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自己的角色做更为合理的定位,适应新媒体的舆论、思想环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挖掘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索更有效、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工作方法。

三、引用新媒体创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1正视新媒体,推出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转变观念,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的理念。首先在思想上要认可新媒体,要以发展的眼光和视角看待新媒体及其影响,积极接纳新鲜元素,在思想观念上与大学生同步。其次在行动上要主动学习新媒体,及时了解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学会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和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形成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双向互动式”的教育模式。

3.2利用新媒体,构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互动平台

一是利用校园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要真正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不断丰富网站的内容和形式,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建立校园web端信息平台,设立校级、院系、班级多层级的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将信息查询、消息推送、即时通讯等信息功能和服务功能融入其中,为大学生提供便捷、高效、多层次的信息获取和学习交流的渠道。

3.3了解新媒体,培养复合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定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交流和培训,使他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大学生成长规律和网络文化传播规律。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了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并且能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不断丰富育人内容,不断创新工作手段,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结语

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点,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合理利用新媒体优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海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动态生成――以新媒体语境为视域[J].南京社会科学,2009(10):120-125.

[2]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1-25.

作者简介:

吴志坚(1982.8-),男,广东广州人,华南师范大学公共公共管理硕士,法学助教,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传媒类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规律探寻 下一篇:浅谈归纳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