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时代来临,二流高校何去何从

时间:2022-10-08 04:22:43

“慕课”时代来临,二流高校何去何从

摘要:自2012年“慕课元年”起,慕课热还在持续升温,国内大批高校纷纷加入慕课课程建设,这种形势下客观评价、冷静分

>> “慕课”时代来临,二流高校何去何从 二胎时代来临 “慕课”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挑战与对策 大数据时代慕课对高校公选课发展方向的启示 大数据时代下慕课对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国外高校物理慕课研究 同时代的李白杜甫只是二流文人 “慕课”时代的教师角色定位 大数据时代慕课英语教学探讨 “慕课”时代“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慕课”时代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慕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慕课”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之思 慕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慕课对中国高校和教师的影响 慕课对高校教学的影响与启示 慕课在高校的应用价值研究 高校英语慕课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慕课视域下高校党校教育创新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慕课”时代来临,二流高校何去何从 “慕课”时代来临,二流高校何去何从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自2012年“慕课元年”起,慕课热还在持续升温,国内大批高校纷纷加入慕课课程建设,这种形势下客观评价、冷静分析更显可贵,国内大批二流高校面对名校名师慕课的冲击,当务之急是立足传统课堂的教学改革而非盲目跟风。 关键词:慕课,课程建设,二流高校,教育改革

“慕课”是国内对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音译,自2008年由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之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对当前高等教育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

一、“慕课在国内外发展概况

美国《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许多著名专家认为慕课是“印刷术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1] ,其主要教育机构包括由斯坦福大学两名电脑科学教授创办的Coursera,目前已有110所世界各地高校加入,开设688门课程,注册学生人数已超800万;还包括由麻省理工及哈佛大学联手的edX,加盟学校包括伯克利等32所大学,开设210门课程,注册学生人数超过210万;另一知名教育机构是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的盈利性网站Udacity,开设32门课程,学生人数超过160万。

相比国外慕课发展的浩荡声势,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直至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edX签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Coursera签约才开始促进慕课在国内的发展,同时引发学术界对于慕课时代来临的深度思考。与此同时国内高校以众多名校为首纷纷投入资源建设慕课课程、打造自己的慕课平台,但慕课在国内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国内外慕课课程仍待完善,但其在全球迅速崛起之势,无疑是对传统教育的一场革新。

二、国内对慕课的新思考

从早期的国内名校对国际慕课平台的追捧,到后期建设自己的慕课平台,国内对于慕课的思考已有新的发展。2014年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播放了一期关于慕课的特别节目――“慕课来了”,节目播出后慕课的搜索指数暴涨至原来的300%,果壳网旗下的在线学习社区“慕课学院”也一度被汹涌而来的访问量刷到服务器过载,这种在国内还不算普及的前沿教育模式获得了空前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内对慕课的新思考也从其经济效益、教育意义上升到争夺国家人才资源的层面,2014年3月新华网发表的“名校慕课搜罗明日之星” [2]谈到美国正通过慕课平台搜罗世界的“明日之星”选拔到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少年,蒙古的天才少年被MIT破格录取正是不争的事实。纵然国内对慕课的争论从未停止,但中国无疑是慕课的追随者,这一事实从总理访问英国签署了由英国Futurelearn公司与复旦大学开展慕课教学的中英合作备忘录可窥一二,国家教育部强力推进全国慕课建设,慕课成为最主要的网络课程形态已是大势所趋。

无可否认,慕课与早期网络课程有一个共同点是免费,但其最大的不同点却也正是成就其今天广受追捧的显著优势。

(一)慕课的优势:

慕课是以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活动、测验考试等要素交织的教学课程,同时其视频制作的精良、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及其人性化程度是早期如精品课程等网络课程无法企及的,这一特点从目前主流慕课平台上点击率较高的慕课课程就可见一斑。

1、慕课课程要求有教师引导上课,并非单纯依靠学生自学;

2、每门课程持续时间与传统大学教育一样,约5-20周,每教学周分模块、分知识点进行,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

3、授课以碎片式课件、闯关式学习为主,实行片段化教学,具有学习流程管理;

4、内容以视频录像为主,每个视频5-20分钟,同时辅之于其他图文声像学习资料,期间穿插小测试,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5、强调交互,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6、学生学习完后如通过了相应的课程考核,可以进行修学认证和学分认证并发放证书。

(二)二流高校的面对慕课的尴尬

纵然慕课的优越之处言之凿凿,但对于国内众多二流高校而言确也有令之尴尬之处。首先,同名课程由名校名师讲解的慕课没有门槛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课堂的教师日后该立于何地?其次,二流高校虽不乏名师,但盲目跟风拍摄自己的慕课课程同样尴尬,许多名校有先发优势,早在慕课兴起之初就开始探索并培养了自己的专业团队,再者名校教师有学校的名声做背书、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有专业的制作团队这无疑是二流高校无法企及的,这些相同课名的慕课课程在争夺学习人群的过程中已让二流高校不战而败。

不难看出,当前的形势严峻并非二流高校跟风拍摄自己的慕课课程的形势严峻,而是如何应对名校名师慕课程冲击传统课堂的形势严峻。

四、二流高校应对名校名师慕课课程冲击

(一)思考传统教学的短板

1、教学方法急需改革,有如传统教学中信息局限教材,学生知识面受限、实践能力欠缺;

2、大班教学的危机,传统课堂多采用大班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仅依靠课堂中的单向教、学过程;

3、现代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教学误用成“单媒体”,教师自身相关教学手段的运用技能也捉襟见肘;

4、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问题,许多高校教学大纲、培养计划并未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发展,这些本应成为指导教学的旗帜形同虚设,制约了传统教学的发展。

(二)致力传统教学的改革

传统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现如今已被慕课逼至悬崖边缘,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已是当务之急:

1、注意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的关系;

2、抓住课程体系和内容更新,处理好知识的继承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3、体现素质教育,注意处理好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的关系;

4、重视实践环节,与慕课提供的优良理论教学环境相得益彰;

纵然慕课奔流前进的汹涌大潮无人可挡,但此时绝不是二流高校盲目跟风、歌其功德之时。若不客观分析、冷静对待,二流大学将要迎接的不是慕课传来的福音而是名校名师慕课的巨大冲击甚至永失立足之地,将在线优秀慕课课程率先作为学校管理、教师教学的范本从而致力学校内部传统教学的革新,才能在慕课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顾骏.借力慕课,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前行[N].中国教育报,2013-07-19.

[2]新华网.名校慕课搜罗明日之星[EB/OL].2013-03-13.

上一篇:论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训重要性的研究 下一篇:也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