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反思及探究

时间:2022-09-21 06:18:56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反思及探究

摘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带来了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也带来了新的困惑,如选修课程教学方式、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定位问题等等,而这些新困惑又在滞碍着课程改革实践。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重大突破的几个关键因素之一。下面,我们就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略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88-02

一、反思教学误区

由于对选修课定位不准,认识上过于理想化或过于实际,许多老师在选修教学中存在着思想和做法上的种种误区。误区之一:认为选修课就是类似于语文第二课堂的活动。在教学中缺少明确的课程目标,缺少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缺少适应选修课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缺少对课程的多元的科学的评价,往往是学生随便说说,教师随便聊聊,或者放几张光碟,看一点录像,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根本无法实现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学生也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发展。误区之二:简单地照搬大学选修课的模式,不顾教材的规定性以及学生的实际,随意拓展,任意生发,把大学的内容简单地搬到中学选修课堂上。误区之三:在应试高考的压力之下,把选修课扭曲为应试的复习课。无视编者的良苦用心,干脆将课文拿来作为练习的材料,于是课堂成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各种特殊句式的大汇总。这种常规教学应试化的做法,不仅降低了语文选修课程的培养目标,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轻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无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也无法真正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来。进入课改后,许多老师都担心语文会不会在高考中吃亏,其实,只要认真地按照课改的精神去做,不仅不会吃亏,还会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因为,从根本上说,高考最终考查的是学生的素养,素养提高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明确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定位

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为了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因此,我们必须弄清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首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开设,体现了新课程既强调基础性、均衡性,又重视选择性的特点。高中阶段开设必修课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最基本的语文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具备必需的语文素养;选修课的学习,则是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让具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学习某些较深的内容,从而发展专长。选修课程应当以必修课程为基础,必修课程的开设应当为选修课程的开设创造条件。其次,因为“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选修课存在着内容侧重点与培养目标等的不同,因而选修课也有着必修课不同的设计思路与教学思路。如果仍沿用必修课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这是重复机械的叠加,显然与选修的初衷相悖。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前提与基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与拓展、补充与巩固,选修课程的教学比必修课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拓展性。

三、选修课应突出个性化,因材施教自主合作

课标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①必修课要完成培养共性的任务,选修课程更多的是要完成个性发展的任务。“个性发展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个体能力、动机和价值的独特模式的确立,它使个体事先倾向于以独特的方式,对各种情境和环境刺激做出反应。”②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是选修课程开设的初衷之一,自然也成为教师开展选修课教学的一个原则。在内容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某一选修模块,也可以在同一选修模块内依据兴趣、能力等选择不同的方向。教师要充分尊重并积极支持学生依据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产生的选择结果,而不以教师自身的喜好为目标,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如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就诗歌专题的内容,有的学生愿意研究其情感、意境,有的愿意研究诗人的创作背景,有的愿意研究其翻译的准确性……很多学习任务的差异,课内要尽可能让学生“自选”。当然这并不排除教师组织的集体学习和统一学习,而是要注意两者相结合。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上,也要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统一学习、个别性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式、资料索引研究式、专题辩论式、论文写作式……多样化的方式都可在尊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自主确定。但重点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宜总是讲授和灌输,一定要将学习的自向学生倾斜,要将学习过程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学生学习个性化了,主动性起来了,有了探究与合作,这个选修课就到家了。因此,选修课在教学上的核心问题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问题。

结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应“因课制宜”,体现出不同的选择性与个性化,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只会去思考接受的单一方式,坚持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这样,作为新课程改革一大亮点的选修课的积极功能自然会体现出来。只有真正解放思想,真正在思想上接受新课程的理念,才能将选修课区别于必修课,还选修课以广阔自由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瞿葆奎.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上一篇:关于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