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的动因

时间:2022-09-21 02:55:27

信息披露的动因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发生的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尽管其表现手法各异,但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信息披露问题,因此,研究信息披露动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信息披露;动因

一、信息披露概述

从会计角度来看,最初并没有信息披露的概念。利特尔顿在《Accounting Evolution to 1900》一书中,提出了系统的复式薄记产生的七项必要条件:书写艺术、算术、私有财产、货币、信用、商业、资本。不难看出,这些条件同时构成了会计披露的基本要件。以此为其逻辑起点,会计信息披露在其漫长的变迁中经历了以账簿披露为主体、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体以及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等发展阶段,虽然披露一词何时被引入会计理论与实践尚难以明确界定,美国1933年《证据法》及1934年《证券交易法》就已经明确提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如按照《证券交易法》成立的证证券交易委员会有制定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应规则的权利。

关于信息披露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信息披露也称信息公开或信息揭示,是指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采用一定形式的对外报告。从会计角度看,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之间不存在本质差异,信息披露狭义上指资本市场上有关人员依照上市地国家国家证券监管部门及证券交易所的法律规定,在证券发行、上市和 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以规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及有关方面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信息。从广义上讲,信息披露不仅包括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还包括在规定之外针对特定对象的特定对象的私下披露、临时公告等。一般意义的会计信息披露则专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招股说明书(或债卷券集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及其他披露文件,向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披露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诸多对投资有用的信息。

潘杭钧认为会计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依据国家法规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及规范的报告格式,通过适当方式向证券管理机构及广大投资者完全公开与证券发行、交易有关的会计信息资料的行为。齐文峰认为公司信息披露,是指有关行为主体从维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运行秩序出发,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完整、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信息的行为。Admati认为信息披露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向社会公众(或特定受众)公布和传递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机制或制度。这些学者一般将信息披露理解为证券发行者将公司财务经营等信息完整、及时地予以公开,供市场理性地判断证券投资价值,这种观点侧重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从投资者角度而言,信息披露可能不限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各种报告,证卷分析师的分析推荐,某些专家的意见,媒体宣传,甚至各种内幕消息,小道消息都可能成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参考。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动因

信息披露的准确、真实、及时和完整是资本市场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石。当前,在世界各国资本市场中,强制要求上市公司作出会计信息披露业已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监管措施。

1.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实施的外在需求压力

投资者希望获取会计信息,以有助于提高其经济决策的合理性。在股票市场,投资者须对股票内在价值做出评价,并将之与该股票发行人的定价或交易市场的流通价相比较,以做出买入、继续持有或卖出股票等决策。尽管某一时期股价可能会背离其内在价值而大起大落,但这种价格背离价值的非理性现象终究只能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归根到底,各股票价格还是取决于由公司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决定的内在投资价值,投资者需要分析公司所披露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变动等信息,从中获悉公司以往及本期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并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加以考虑,对未来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作出合理预期以作出理性经济决策。

投资者希望获取会计信息以评价经理人员责任履行情况。现代股份有限公司两权分离日趋彻底,作为人的经理人员实质上掌握了公司的管理控制权,这既存在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一面,但亦有其不利的一面,即经理人员可能存有败德行为,形成“内部人控制”,使得投资者利益受损,对经理人员败德行为进行制约的前提就是投资者能够获悉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会计信息披露则有助于此,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亦希望获取会计信息以满足自身利益需要,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来源既有权益资本又有债务资本。还存在其他资源委托人,他们与经理人之间在经济利益既有一致的方面,又有不相一致的方面,会计信息无疑是改变物质利益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势必备受各方关注。如债权人希望获知会计信息以评价公司变现能力、偿债能力、长期盈利能力等,并据以作出相应长、短期信贷决策信贷决策。

2.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经理人存有的内在供给动力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票市场可能会呈现出一种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怪现象。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筹资者)和投资者在公司经营状况信息上存有不对称现象,公司深知自身的经营状况,投资者无从得知而只能根据以往经验通过获悉全体公司的经营状况分布概率,并以此推之全体企业平均经营状况,在此情况下,投资者基于自身利益而只愿意根据公司平均经营状况来确定股价。其结果是大部分高于平均水平的公司会因股价不能体现其内在价值而退出股票市场,低于平均水平的公司,则因市场评价高于其实际价值而乐于进入股票市场募集资金。真正售出股票的公司实际上低于原有全体公司平均经营状况,投资者在获悉这一经营状况分布概率后,再次购买新股时愿意支付的股价将进一步降低,驱使更多相对经营状况较佳的公司相继退出股市,均衡情况下的结果就是股票市场只存留经营状况最差的公司。

通过会计信息披露而改变信息不对称状况能消除这一不良现象。经营状况甚佳的公司主动向投资者披露会计信息,以期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为合理的价位发行股票募集巨额资金。在余下尚未披露会计信息的公司中,那些经营状况中等以上的公司自然不愿是自身混同劣等公司而按两者平均经营状况筹资地位,也会主动披露其会计信息。从理论上讲,这一良性循环不断持续的结果是只剩一家经营状况最差的公司为止,良性循环过程无疑构成公司主动披露会计信息之根本动力。

3.资本市场监管机构通过适度干预而施加的强制性推动力

资本市场监管机构负有维护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公正性的责任,它们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维护证券市场信息的真实性和充分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决投资者与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利益之争,公司作为披露主体,基于自身成本效益考虑,对于某些不利于公司但对投资者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可能不予披露,往往不能满足投资者的相关决策需要。在此情况下,股票市场监管机构及受其支配或影响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实施适度干预,则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能够节约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强制信息披露是在讲求成本效益条件下取得公司特定信息的良好方法,解决股份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

绩优公司率先主动披露会计信息,便会引发一系列良性连锁反应,诸多公司将基于自身利益需要相继效仿,这其中也包括绩劣公司,可在形式上效仿绩优公司披露会计信息,在实质上所提供的却多为虚假和误导的信息,使得会计信息披露真伪难辨。要改变这一状况,无疑有赖于股票市场监管机构及受其支配或影响的会计、审计准则制定机构积极介入,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强制推行手段,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确保会计信息披露这一制度不至于受到严重破坏,得以有效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熠,沈洪涛.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认识和实践[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7):51~55

[2]邹相义,王一川.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J].财会月刊(理论).2008(2):9~11

上一篇:电力企业文化建设 下一篇:基于协同商务的企业协同化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