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探究

时间:2022-09-21 02:43:59

初中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探究

摘要:数学教育现代化要求改革数学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为了改变传统教学只以考试为指挥棒,采用“齐步走”等统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对于学习的需求,这种模式造成了优等生的无所事事、中等生的停滞不前以及后进生跟不上等等的严重后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分组进行分层教学的方式。在本文中,我简要阐述了根据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分组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

长期以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是一大顽症。虽然初一刚入校的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一般都会有很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也都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了初二年级,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及其难易程度的加深,再加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两极分化的现象就会愈演愈烈,甚至会让很大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如何让自己的教学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如何能让优秀学生卓越发展,让中等学生超常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自信发展呢?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分组进行分层教学的方式。本文想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和我这些年在工作中的体会,谈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分组分层方式的初步探索。

一、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

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力,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极优、优秀、中等、一般四个层次的学习小组,但为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在班级上公布各层次学生的名单。我就根据分好的层次给学生分座位,原则是五人一小组,每组都有一个极优生、优秀生、中等生和成绩一般的学生。这种编座法的好处是: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龋。

二、根据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分层教学

1、根据学生情况确定分层教学目标

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制定分层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目标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目标;中高层目标则面向中、优生,立足发挥他们的潜能。

以“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为例,我设计了以下分层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记住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根据法则进行有理数的运算。中层目标:在基层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含多项的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巧算。高层目标:在前两层目标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个有理数之和的结果的符号为“正”和“负”的情况。

从以上分层目标可看出,首先让学生感知教材形成表象,逐渐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突破原有知识进行创新,力争使目标设计体现学生认知规律的递进性。

2、分组施教

分组施教是分组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组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①按课型确定分组,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组、C组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一般是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能听懂吃透。对A组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组较明显,以学生组次差为教学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组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组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教师按照学生的分组设置分组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各组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②按教学内容分组,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组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组次感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组,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组次的学生选用。

③提问分组,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组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组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组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④练习、作业分组,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组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C组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组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组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组学生选做,A组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组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组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组学生“吃不饱”、中组学生“吃不好”、低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⑤辅导分组,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组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组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组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三、根据讲授内容进行分层讲解

讲解分层是指教师在具体讲解时,区分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一般以学习基础知识和技巧为主,着眼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课后辅导兼顾优差两头,争取使得欠佳层次当堂也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以“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为例,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利用小测试单进行分组比赛,达到巩固学生对加法法则的熟练掌握和快速运算的能力;

第二步:各小组交流预习作业中的第二题,每小组请代表讲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作一些类似的练习,做练习时小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讲解。最后请同学总结巧算的方法,老师补充,这一步要求班上80%的同学都必须掌握。

第三步:老师总结在加法运算结果出现“+”、“-”和“0”的情况,然后给出相应的练习,要求优秀以上的同学必须完成。

这样一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相应的知识,真正到达分层教学的目的。

四、根据课堂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练习、作业

由于课堂上老师已对教学内容作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对同一节课程内容,不同情况的学生老师对他的要求不同,并且学生掌握的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课堂练习或家庭作业中,我都采取了分层布置的方法。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容易类、中难类、难度类。要求容易类的题目全班都要完成,中难类的题目只要求前70%-80%的学生完成,难度类的题目则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选,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困乏,昏昏沉沉,从而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

五、课后辅导分层

对学生前两个层次的作业要时时予以纠正,同时为了培养中等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知识的牢固掌握程度,我会故意指派一些中等生去辅导学困生,对每天作业中的难度较大的题目,我会要求优生以上的学生互相讨论,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克服了教师对学生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材的示范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它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要求,不仅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水平、发展特长,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精心准备和策划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不断学习、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以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才敢大胆创新,实施教改,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县域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工作压力差异调查及... 下一篇: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