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探究

时间:2022-09-21 02:38:56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探究

摘 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大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某些层面上是统一的,同时也存在着矛盾和对抗。正确认识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并且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正确的会计信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信息 相关性 可靠性

会计本身行业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信息都必须真实、可靠,所有的数据都要有据可查,所有的信息都要有真实的来源,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显的尤为重要。

一、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定义

1.会计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对人有用的,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看,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在人脑中的再现,从而可以对人产生指导。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

2.相关性的定义

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水平和信息的需要。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lAS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相关性包括以下几点涵义:①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联,并具有影响使用者经济决策的能力。②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是指将相关的信息输入预测过程,从而增强决策者预测的能力,证实或纠正过去的评价。③信息对决策有用,必须要在信息失去其决策作用前及时地提供给决策者,否则相关的信息也变成为不相关。而我国仅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相比而言,可以说会计信息相关性这一重要质量特征在我国是缺位的,至少可以说是残缺不全的。

3.可靠性的定义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的反应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信息若要有用,必须以信息的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那么就会给投资者以及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以至于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两大质量特征,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

相关性和可靠性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角度提出的,相关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是什么信息,而可靠性需要解决的是,信息使用者拿到的这些信息的信任程度。如果会计信息没有所谓的可靠性,那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无任何用处的数字。因此,若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可谓是缺一不可的,是相互依存的,而不能只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同时,相关性和可靠性在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下,会有不同的侧重,体现出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联动关系,为了加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的反应范围以及计量方法有所改变,这就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使之可能有所削弱;反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受到影响。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既要可靠又要相关,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共识。在一定情况下,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有的信息可靠性较好,但相关性较差。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非总在同一方向上影响有用性,但又必须尽可能统一于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之下。如果相关性失去可靠性的支持,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却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使可靠性失去存在的意义。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论可靠性,它们总是同时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有用性。我们必须对两者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它们的排列孰先孰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两者不能同时兼顾时,是牺牲相关性还是牺牲可靠性?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三、如何权衡相关性和可靠性二者之间的关系

1.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

1.1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运行是否平稳,都会对会计的信息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说起经济运行的情况,如今,会计的基本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如果一旦国家出现了严重的货币贬值或者物价大幅度波动,此时,再用历史成本作为反映可靠性的典型代表已经不再可靠了,其所反映的价值甚至可能在记录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历史”了。因此,我认为,在经济运行不平稳的情况下,用存货的计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完全采用可变现净值,而不是只在减值时才采用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可靠性几乎可以不用考虑,而应该更偏重相关性。

1.2财务会计中所列示的不同的报表项目中的性质不同,通常需要区别对待。通常情况下,如果某种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基本保持不变,则这种资产或负债就应该更倾向于采用可靠性较高的计量属性;如果其价值即使在短期内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则这种资产或负债就应该更倾向于采用相关性较高的计量属性。

2.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从现阶段来看,由于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国有企业大多数都是由国家独自出资运行,而会计的信息的使用者都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公司,而不是投资者,因此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虽经几次治理但实际情况并未根本改变,虽然我们为实现该目标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内部控制风险和财务会计反映监督职能先天不足的信息失真现象依然存在,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主要集中于要求会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每一项会计记录必须有合法的凭证依据,每一种会计处理都必须认真审核原始凭证,不允许伪造和篡改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原始资料)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这种致力于健全会计核算过程基本环节的努力将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果对会计信息质量作进一步要求,我们就会发现,尽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都有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但是由于会计政策或会计方法选择的不同。对于同一会计事项,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同样一批原始凭证,其会计核算的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由于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导致的反映结果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的事实中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合法失真,是一个会计制度自身完善与否的问题,避免会计政策选择下的会计信息失真。

在我国面前的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过分强调相关性可能造成对可靠性质量特征的忽略,同时导致财务会计信息整体质量重心的失衡。虽然在新会计准则中,能显著提高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被大量采用,但公允价值的取得也必须以可靠性为前提。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尽量提供相关性是一种趋势,但若要为增强相关性而牺牲可靠性则可能性不大。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以真实的记录企业经济活动的交易和事项发展而来的财务会计不论怎样改革,都不会偏离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的基本方向。

上一篇:加强企业中的人才管理 减少人才流失 下一篇:规范劳务用工模式 加强外部劳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