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企业职工凝心聚力

时间:2022-09-21 01:20:57

如何使企业职工凝心聚力

职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当前,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企业出现招工难,用工难,有的是招不到一线工人;有的是已进厂的工人不安心,想“跳槽”到待遇好的单位。怎样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及时招收到工人并留住他(她)们?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营造先进文化,增强职工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被职工认同和遵循的价值取向、经营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精神风貌和企业外部形象的总称。思想是基础,是行动的导向。企业营造了先进文化就能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使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何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首先,是加强职工学习,组织职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职工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结合企业性质和经营实践提炼出符合企业特征的企业文化,如生产企业突出产品质量、精益生产;商业企业突出服务、诚信;近两年来,不少企业在企业文化中都突出开拓、创新,使企业文化更具时代特色。三是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企业文化、灌输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入脑入耳,为广大职工所领会、所掌握。四是促进职工践行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职工在生产经营、生活中自觉地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去做。古语说,“上下同欲者胜”,营造先进企业文化,提高职工的认同感,职工就能凝心聚力。

实施成长路径,增强职工的上进心

管理学告诉我们,“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一般都追求精神需求。“上进之心,人皆有之”,企业职工也不例外。要提高企业职工的吸引力、凝聚力,企业就要重视职工的进步。有些企业在实践中设计出职工成长路径,如工人:一线工人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企业高管;技术人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总师企业高管;管理人员:管理员主管科长企业高管。企业确定了这样的成长路径之后,还要认真实施,这样,使企业各类人员都有奋斗目标,员工进了企业之后会感到有希望、有奔头。

与职工成长相联系,企业还要重视职工培训。有人说,学习是给职工的福利,培训是对职工的奖励。重视职工的学习培训,是对职工的最大关爱,职工也就更加爱岗敬业;重视职工的学习培训,提高了职工业务技能,能直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有的企业领导担心:职工培训后学到了本领会“跳槽”走人。其实这只是个别现象。我们只要坚持以人为本,辅之相应的办法和措施,“跳槽”现象可以避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要企业真心实意对待职工,职工就会脚踏实地为企业工作。

共享发展成果,增强职工的忠诚度

我们党和国家进行的一切改革都是为了民富国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企业发展的目的,一是为国家多创利税,扩大就业;二是为提高职工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应当看到,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技术改造,企业获得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一方面用于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也要用于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企业要把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作为发展任务之一,制定规划,作出安排,分步落实。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方面很多,首先是提高工资收入,企业要保证职工收入(含奖金)每年增长的比例,并按期兑现。其次是提高职工福利,包括提高公积金、按规定办理五险,尽可能实行团体购买住房或住房补贴、实施大病救助等。再次是办好职工集体生活设施,办好职工就餐中心、文体娱乐场所,办好托儿所、幼儿园等。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有的企业领导对此重视不够,认为这些只是小事,在人力、物力不够支持,或者只是交给后勤部门、工会去办,这是不对的。事实上,这些都是关乎企业发展的大事。把这些事情办好了,就能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增强职工的凝聚力,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及时排忧解难,增强职工的亲和力

有位国家领导人曾说,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和家庭的困难,是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此话很有道理。企业职工长期在企业工作,有的甚至几代人在企业生活。要求他们以企业为家、爱岗敬业,企业就得把他(她)们当做家庭成员对待,关心他(她)们、照顾他(她)们。当职工本人及家庭遇到困难时,企业要及时帮助解决;当职工提出合理要求时,企业要认真研究,妥善予以答复。企业要通过党群部门、工会组织,主动了解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积极帮助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企业领导还要采取多种形式与职工交流、沟通,近些年来,一些企业采取给职工送生日蛋糕、生日贺卡,与职工共进午餐、举办咖啡派对等活动,相互交流了思想感情,增进了团结友谊,十分有利于企业凝聚力增强,值得大力提倡。

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主要靠企业,靠企业领导。那么,职工应当怎么办呢?我们认为,职工则要热爱企业,珍惜岗位,积极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发展献智出力。只有企业发展了,效益提高了,企业才有实力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和生活福利水平,才能打造幸福、和谐的企业。

(作者系安徽省机械工业设计院副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

上一篇:构建惩防体系的实践路径 下一篇:“全国工人先锋号”的炼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