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界面公共性的实现策略

时间:2022-09-21 12:42:31

城市空间界面公共性的实现策略

摘要:城市空间界面是城市空间和与其相邻的其他事物的接触面,体现着两侧事物的差异,同时也是构成城市空间界面的各城市要素之间关联状态的直接表现。必须寻求具有“公共性”的城市空间模式和空间形式来形成促进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空间活跃度与多样性的城市空间界面模式。文章由城市空间界面的层次入手,在建立层次明确的公共性城市空间界面体系基础上,对不同层面城市空间界面进行研究,并得出设计层面的指导性原则。

关键词:城市空间界面;公共性;城市空间;建筑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1.城市规划层面建立层次明确的公共性城市空间界面体系

城市空间公共性的提升,其关键是构建一套连续、完整、层次明确的公共性城市空间界面体系,并且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撑。曾经的土地产权制度决定了空间上的私有和公共的硬性对立关系,并且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对土地所有者约束力不足的情况下,公共空间转化为半公共空间,最终导致公共性的退化。因此,需要新的制度来重新设定城市空间界面体系。

单纯的削弱建筑个体造型的独特性会触及建筑设计的深层利益并引发诸多争议,所以不妨将重点放在塑造品质优秀、造型鲜明的公共空间界面以及与之相关的过渡区域上。在保证建筑形象完整以及私人利益的基础上,强化城市空间的整体形象,使原本冲突的两方在新的体制下相得益彰。

在建立连续公共的城市空间界面体系的明确目标之下,应给予城市设计更多的发挥空间和话语权。通过城市空间界面将原有的城市空间进行进一步划分,分为由开发商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半公共空间和由城市设计指导、开发商建设、政府部门管理的公共空间。通过城市设计建立连续、完整的城市空间界面体系,以公共性的城市空间界面对公共和半公共空间进行过渡性划分,降低私有界面对城市公共生活的排斥性,最大限度的确保使用者的基本公共利益。城市空间界面的设计还应兼顾城市空间和建筑的使用者,以适当的形式进行柔性过渡,避免或削弱公共与私人的利益冲突。另外,在管理主体层面,自上而下的树形层级结构并不适合公共化管理,应该建立具有弹性和活力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法制化的决策和监管机制,并对公众的公共意识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

2.不同层面的公共性城市空间界面设计策略

2.1城市空间――建筑

此类城市空间界面通常作为城市空间的边界限定出现,在建筑外立面的干涉下,界面属性更为丰富,其形态更容易被感知。这种界面公共性的首要属性是开放性,即建筑与城市空间设出入口进行连接。其意义在于在内外连通之后,界面具有了物理上的可达性基础,并且界面上的所有事物的公共性都由“消极”转向“中立”或是“积极”。

此类城市空间界面以及相邻城市空间的公共性与其渗透性相关,包括开放部分的密度(出入口数量及用地产权密度)、建筑的功能及其复杂性以及建筑立面的细节等。[1]这一类界面的渗透性需要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层面进行重点把握,从用地产权划分及建筑功能定位上进行合理规划,降低建筑设计的自由度对该类城市空间界面的整体公共性影响。城市空间界面设计的另一个重点是建筑的形态。现代建筑的体量与街道空间对比强烈,需要在微观层面进行更多的细节设计,形成尺度适宜的城市空间。

“我们必须不懈努力以建筑的和都市化的方式去维护私人‘堡垒’的开敞和街道的连续性,使城市的集体性不会在强调私有性时遭到削弱。”[2]

“建筑的立面应该被设计得拥抱街道、为公共空间提供一个活跃的临街面,为公共领域增添活力和趣味。”[3]

2.2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

公共与半公共空间之间的界面的存在,将城市空间从城市空间与建筑的界面和步行与车行空间的界面的双重压迫中解放出来,为城市空间植入诸多潜在活力因素。“那些由很多人和活动包围着的街道,在交通之外增添了更多的其他功能和意义。”[4]此类城市空间界面应该通过丰富且合理的空间设计使城市空间成为社会性、文化性以及政治性事件的舞台,并且以柔和的方式将公共空间和由私人管理的半公共空间区分开来,将半公共空间塑造成类似“连通式庭院”的场所。

这类城市空间界面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半私密品质,即人们“总是有许多有意思的杂事可做”,同时“也是在户外呆上较长时间的解释或托词”。[5]

1)层次性设计

首先,界面应该具有足够的“厚度”,以容纳丰富的公共职能。休憩是公共空间的重要功能,在城市空间界面的塑造中应该占最为重要的位置。充足的、趣味性的、环境良好的座椅是构成界面的必备要素。除此之外,自然要素对城市空间公共性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以“贴标签”的形式表示事物私有属性的时代,自然要素显然比人工要素的公共性强。

2)灵活性设计

由于街道空间有限,必须通过灵活的空间使用来提升场所的公共性。一种方式是塑造灵活的城市空间界面,即城市空间界面随不同时间的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变动;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城市空间灵活的功能变化来提升公共性,这需要城市空间界面同时支持多种城市空间功能,在设计上的要求更高。

2.3步行空间――车行空间

步行与车行空间界面的价值在于安全性,只有在界面确保两侧活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步行空间公共活动的积极有序进行。在城市规划的中观层面,需要合理规划街区或用地的车行入口位置以及停车位设置,保护两类使用者各自的利益。微观层面的设计至关重要,城市空间界面需要在物理与心理上达到隔离,以确保行人安全,并留出合理的空间保证视觉可达性。植物是很好的界面营造要素,间距合理的行道树暗示了“车辆无法进入步行空间”,加上低矮的灌木丛、路灯、可供休息的矮柱或座椅等城市设施的复合,使界面在安全性基础上提高吸引力。

2.4公共空间――公共空间

占地面积较大的街道空间或者广场空间,需要通过城市空间界面进行进一步划分,使其适应人体尺度以及公共使用需求。Carr等人确认了人们在公共空间中希望得到满足的五种基本需求:“舒适”、“放松”、“对环境的被动参与”、“对环境的主动参与”和“发现”。[3]在对场所的公共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之后,将城市空间具有的动态的交通连接和静态的休憩景观两类基本城市职能根据场所需要进行深入设计,并将其设计到城市空间中。

1)复合式设计

现代主义对空间功能的明确定义显然已经过时,通过复合式设计创造更多的城市空间界面形态能够创造更为丰富的联系,从而提高场所的公共活力。城市空间内的某种公共活动需要复杂的条件,除人的参与之外,还需要恰当的形式和与之相匹配的意象。

2)立体式设计

立体式设计打破城市空间界面原有水平或垂直的单调局面,以更多的方式和角度将空间的使用者联系起来。通过多样的可使用空间和设施的巧妙设计,促进场所内多元活动的产生。界面由附属物转变成为空间的主角以及人们的关注焦点。

3.结论

公共性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城市空间界面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具有差异事物的状态,是城市空间、建筑、景观等诸多事物的功能的复杂表现,在场所公共性的提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公共性意义的城市空间界面的塑造,不仅需要在城市规划层面的制度支持,以形成城市空间牢固的公共性基础;还需要优秀的设计策略将基本的公共利益带给使用者。

参考文献

[1]Davies L. Urban design compendium [J]. London: English Partnerships, 2000, 89.

[2]赫曼・赫兹伯格. 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 [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3]Carmona M, Heath T, Oc T, et al. 公共场所――城市空间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4]迪特尔・普林茨. 城市设计(下)――设计建构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5]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圆弧形建筑的测量放线技术及控制要点 下一篇:现阶段燃气工程施工问题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