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自我解读文本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1 11:48:40

【前言】高中学生自我解读文本能力的培养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量化阅读”是提升解读文本能力的根基 于宝山老师对高中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这方面有过极其中肯忠告。他告诫高中生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教材是阅读最好的资源,一定要读懂、读细、读出味道,这些是解读文学作品的资本。有了大量的阅读积淀,解读能力也就在...

高中学生自我解读文本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所以只有学生文章看懂了,看透了,他们的解题水平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关键词】高中生;自我解读文本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年年更新的高考考纲对高中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细致。它不仅甩开了简单的基础阅读,转向了对文本解读能力的延伸,而且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独立分析思考、综合理解及概括的能力,并涉及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语言义、作者情感义的解读和把握,能力要求之高可见一斑。而且在《新课程标准》中也一再重申文本阅读应该注重的是解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上述的问题,我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高中语文老师也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不同的说法。名师于宝山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曾有过这样的解读:他认为现在的高中生所面对的社会是多元的,太多的现实练就了他们比过去的学生更成熟的思想、更强的理解能力,所以读不读得懂并不会成为我们担心的问题。而且阅读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完全读得懂,文学文本除了文字义之外还应该包含情感义,学生阅读可以是一种感受,所以通过文本的阅读能获得一种感受或是情感体验就很有意义了。

精准地解读一篇文学作品靠的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的养成又少不了语言这一思维工具。少了准备的语言表达,学生的思维就是断线的珠子,无法形成系统。所以我们在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时,绝不能忽视语言能力的训练,否则学生就变成了没嘴的葫芦,有思想就说不出来,就更别提让他形成文字了。这就和我们高考或是高中语文教学在阅读方面“知其因”,还需“知其果”的要求相悖了。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就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将细读与缜思紧密结合在一起呢?通过十几年的日常的教学,同样是基层高中语文教师的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几点感受:

一、“量化阅读”是提升解读文本能力的根基

于宝山老师对高中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这方面有过极其中肯忠告。他告诫高中生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教材是阅读最好的资源,一定要读懂、读细、读出味道,这些是解读文学作品的资本。有了大量的阅读积淀,解读能力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因此同学们根本不需要把阅读当成压力,更无需恐惧。有了阅读这一法宝,接下来,只要我们有计划、有目标地去读可以了。当阅读成了你的习惯,当你真正做到用心去读,你就一定会有收获。阅读作品除了教材,我觉得高中的读本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有一定内涵。如读本中的《你的微笑》《草屋的声音》《跨越百年的美丽》《隐藏在生命背后的目光》《当你老了》等,认真地阅读,它们都会带给你思索与启迪。

就像于老师说的那样。阅读不是吃快餐,不能短时间解决。文学作品是一个人的素养长期积累的产物,同样解读作品的综合能力更离不开积累。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这个“量”的积淀,才会有解读能力这个“质”的提升,才会有高层次的应试能力的产生。

二、词语的量化决定了解读综合能力

高考阅读主要是针对学生解读能力的考查,也就是学生所阅读的文本中的词汇、语句的分析能力的考察。它要求学生要准确、清晰地把握文中词语的字典义和它在文本中语境义;同时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对词语的分析来了解作者写作这句话的用意,对文本内容有什么作用,进而探求作者情感。这便是高考考查学生解读能力的方式。这就是告诉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如果想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分析、概括能力,让学生可以正确地解读文本,那么词汇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种类的阅读材料。只要我们能把这些的阅读材料认真阅读、理解、消化并通过词汇的形式融入进脑海,就是我们最好的阅读。

然而,很多学生在开始阅读时不能恰当地用短小的词语将文章概括出来,这也是正常的。但他们可以用提取关键词的方式。就是找出文本语句中那些关键性的词语并摘录出来,再把这些关键词连接成句,继而组织成段,也一样可以达到提升概括能力的效果。虽然初试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时候,然而,只要能够坚持训练,提取之后并能逐步地进行分析概括。分析概括能力自然就会提高。这也就提示了一线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有意地指导学生养成词语积累的习惯,心中有词语,才能准确地用词语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认知,才能准确地解读文章。

三、抓中心句是提升概括文本能力的方法之一

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我们要好好利用中心句这扇窗户来帮助我们透视出作者借助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在分析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时,命题人要求学生准备概括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概括出这首词的感情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这时我们便可以运用抓中心句的方法。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这首词的关键句。其中的“轻”字很明显地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是轻松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做到熟练掌握并运用抓中心性语句的方法,便可以准确地明白文本中寄托的作者心意了。那么再想透视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创作意图甚至于解读文章也就不再是难题了。

四、激情诵读也是提升解读文能力的小助手

很多人一直认为语文课就是读书课,产生这误解也是正常的。因为激情饱满的阅读就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语文课堂如果少了琅琅书声,确实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有感情的阅读不但能让学生自然地走进文章营造的世界,更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进而加快了他们对作者及文章的理解。

例如最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作品《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阅读对象。与其担心学生在高考中会与“莫言型的作品”相遇,不如现在开始对于一些大家的作品进行选择性地阅读。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亦可以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所以只有学生文章看懂了,看透了,他们的解题水平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上一篇:浅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下一篇:探寻识字教学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