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类社会新闻采访刍议

时间:2022-09-21 11:28:37

电视类社会新闻采访刍议

社会新闻基于其平民视角,报道的是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与时政新闻相比,其观众的亲近感更强,体现了信息的普遍性,因而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新闻类节目。如湖南卫视的《晚间》、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等,都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成熟社会新闻的个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下面就个人一线工作的亲身感受,浅议电视类社会新闻采访方面的几个问题。

一、社会新闻的信息来源

社会新闻不同于时政新闻的最大特点之一,就在于信息的来源上。时政新闻是事前安排好的,提前通知记者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事件本身具有程序性和可控性,但社会新闻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随机发生,稍纵即逝,不易把握,而且新闻事件的过程不是程序化的,不具有控制性。因而社会新闻在信息来源上就有别于时政新闻。

记者随机捕捉。社会新闻记者在采访前若事先没有获得新闻线索,没有明确的采访目标,就会普遍采取走上街头、现场捕捉新闻线索的方法。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DV观察》栏目,就是由一批DV记者和通讯员走上街头,随机捕捉现在正在发生的社会新闻,其内容新鲜、意念深刻、手法朴实、形式灵活,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体现了新闻的贴近性,栏目收视率不断提高,节目时长也由以前的30分钟扩延至目前的60分钟。

电视类社会新闻栏目要积极向社会公布新闻热线,接受公众提供的信息。成熟的社会新闻栏目必须有自己固定的信息渠道,媒体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公布热线电话,24小时不间断接受群众提供的新闻线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能迅速作出反应,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电话目前成为媒体与观众联系最为广泛的工具,也成为媒体搜集新闻线索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新闻媒体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网络本身具有互动性,目前已经成为公众交流的一种主要工具。作为电视社会新闻栏目,仅仅依靠电视宣传、电话的联系,是远远不够的。新闻媒体利用网络建立起的信息平台可以提供一个不分时间、不分地域、不分社会地位的交流平台。在这里,观众可以同新闻媒体自由平等地交流,从而使电视媒体由单向向观众传播改变为双向互动交流。

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对于采访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新闻看似零碎的新闻,却要记者付出比时政新闻要多得多的精力。采访前准备不足,就会在采访时手忙脚乱,没有侧重点,最终造成采访不完全。相反,若采访前准备充分,采访就会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观点明确、主动完全。

要查阅相关资料。社会新闻相当大一部分是一种社会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个体来说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但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此,采访前的资料准备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老练的记者都会在采访前了解相关的资料。

要深入了解当事人。采访前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新闻当事人的年龄、性别、爱好、兴趣、性格等,准确把握了解新闻当事人,就很容易交流和沟通,很容易找准采访话题的切入口,使整个采访过程顺畅无障碍。

要检查好设备。摄像机、话筒、电池、录像带等设备的准备和检查是必需的,也是任何一个电视记者采访前必须要准备的项目。

要准备好需要采访的问题。记者在采访前需要拟好采访的题目,打有准备之仗。所拟的问题之间要有关联性、系统性,而且要提前准备充分,若某个问题在采访中出现了被采访对象不愿意回答或回避时如何走第二条路线,最终取得采访的完全性,不给任何一次采访留下遗憾。

三、采访中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电视社会新闻的采访要求记者必须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能够及时把握机会,准确捕捉信息,适时引导事件发展,深度挖掘新闻价值。

及时抓拍和非正常拍摄。时政新闻的程序化使记者很容易按照程序连续或间断拍摄,完全可预见。但社会新闻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可预料的,所以要求记者必须具有抓拍的技能。在采访中遇到阻力时,记者还要采取非正常拍摄手段取得采访的完整性。

记者要和新闻当事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社会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多数是平民百姓,对电视媒体的认识仅限于看电视节目上,但真正来接受采访,就多年在一线工作的情况看,大多不适应,这就要求记者与采访对象多进行有效沟通。

任何采访一定要到位,都要有结果。在社会新闻的报道方面,很多记者都热衷于报道现象、提出问题,却很少要求做到件件有落实和回音。我们栏目在本地保持着相当高的收视率,决定因素之一就是记者报道的任何问题,最后都要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结果。比如我们报道的石灰窑污染的新闻,记者连续做了4期节目,最终促成石灰窑在政府部门的协调督促下彻底拆除,恢复了原地貌,真正还百姓一片蓝天、一处净土。

四、后期的制作

电视社会新闻后期制作很关键,配词写作得当,配音处理恰当,用上了画面特技,加上了合适的音乐,就显得很灵活,但要把握好度,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要体现真实性。新闻的价值在于真实,脱离了实际,就失去了新闻的价值。

要体现灵活性。新闻的社会性要求其具有灵活的特点,后期的灵活表现在作品的创作上。写作上平民化、口语化、轻松化,某些时候甚至可以是调侃化;配音上体现模仿化、特色化、生活化;编辑上多运用现场同期声和特技。

要体现趣味性。新闻的趋社会化发展方向,其特点之一就是趣味性。东家的牛长了三只眼,西家的羊生了五条腿,老李有经常超量吃盐巴解渴的习惯,老张练就了上刀山的绝技。这些趣味性甚至是个性化浓郁的新闻穿插在节目中,改善了新闻节目的结构,体现了新闻的多样性,满足了观众猎奇的心理。

总之,社会新闻已经成为电视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做活社会新闻栏目,对于完善媒体功能,提高媒体的社会公信力,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闻记者,要肩负起社会职责,做到眼睛向下、笔尖对准百姓,镜头表现平民大众,着力研究和解决好社会民生问题。

(作者单位:汝州市广电局)

编校:杨彩霞

上一篇:民间法与国家法的“生命乐章” 下一篇:新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