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21 06:29:26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 要:在新课程的大力倡导下,初中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终极目的倾向于对初中生进行人格教育、生命教育,进而达到健全人格的最终目的,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着手,分析了在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入,其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和弊端也日益明显。思想品德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关注学生学习态度、能力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倡导开放性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当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还远没有达到学校德育的要求,其德育功能远未得到发挥。一些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讲授而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甚深,思想政治课在农村初中越来越不受广大师生的重视。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把思想政治课当成非主要学科进行教学,在任课教师的安排上,教师备课、上课精力的投入上及教学研究等方面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教育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根本发挥不出来。

(一)教师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少。

调查表明,思想品德课教师总是年年变,经常换。加之地方经济紧张,有些农村初中这些年没进新教师,退休的退休、调走的调走,教师缺编现象严重。在中考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学校对这门课产生了学科歧视,因而在安排师资时,学校把年富力强的年轻教师安排在较高年级或毕业班,而把那些即将退休的、经常生病的教师安排来教一二年级,于是就出现了大量学历不合格、专业不对口、兼职兼课的教师,甚至有的学校把后勤人员也安排来参与本学科教学,个别学校还出现了不把本学科的考核列入教师考核奖励的内容的情况。这样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从学生到社会都认为这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副课,豆芽课,只要糊过就行。

1.教师队伍水平低下。

农村初中普遍缺乏专业教师,每所学校政治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虽然思想品德是中考科目,但分值低,属小科,不被重视,除了初三由专业教师任教外,初一初二均由大科老师附带或者老大难老师带,教学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从素质教育到新课改,确实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目的在于能培养出有个性、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但是对于教授的培训工作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培训力度绝不及语数外三科教师的培训,许多的思品教师只培训过一两次,非政治专业教师上思品课比比皆是,导致思品水平教师队伍素质不高,老师嘴上喊着课改,实际教学过程不改,影响到教学效果。

2.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是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为:(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2)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3.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有限,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教学资设施薄弱,技术更新慢,导致农村思想品德的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只是依靠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师的“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听了深感“枯燥无味”,逐渐地失去了信心,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4.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是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5.教学评价制度滞后。

本地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思品课大多数是闭卷考试,学生只要在试卷上答出高分即可。至于说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境界是否达到课标要求,试卷上是无法反映的。再加上高等院校、高中招生只注重分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有极强的不真实性),就加剧新课改换汤不换药的恶果。

6.教学资源缺乏。

由于一些陈旧教育观念和贫乏物质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资源极度缺乏,严重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施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生学习目的欠明确,缺乏主动性。

农村初中学生历来对思想政治课就比较轻视,他们深受农村狭隘实用性思想的影响觉得政治课与“语数英三科”相比实用性不强,因此把思想政治课当成副科,往往马虎应付,这种缺乏自觉的学习态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中考考试题型多了许多开放性题,且内容又大都贴近城市疏离农村。相对而言,农村学生视野较城市学生狭窄得多,面对试题,只能从书本上抄些理论性的死答案,至于那些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就只能是凭想象,乱猜测了。这样,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成绩自然受到巨大影响了,造成城乡初中政治课教学质量差距在不断在扩大。

2.学生方面形成了死记硬背,为考试服务的现象,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对政治科的学习,只要用少量的时间读一读,背一背,临时突击一下,考个及格并不难,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根本不重视思品科的学习,即使教师事先进行单元复习,划分一定的学习范围或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题,他们总是应付了事。

3.学生知识面狭窄,很少关心时政。

新课改不仅对教师的要求明显增加,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明显的提高。①知识面要广。②不同学科的知识要学会融会贯通。③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强。④关心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并正确的认识。可是由于传统观念、考试指挥棒、学业过重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时政分析时政热点的能力、活学活用的能力都有所欠缺,这就给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

4.教材实例大多是经济比较发达省份的实例,偏远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事例明显比较少,缺少本土气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习效率低。

笔者在与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座谈时,了解到由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效率也很低。

6.不能学以致用。

许多学生不能将思想品德课的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主要表现为不能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出现了脱离实际的现象。

二、应对策略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对策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学校要落实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学生来说科学知识越丰富、越深奥,就越需要教师的帮助;社会矛盾越尖锐,价值取向越多样化,就越需要教师去引导。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要有过硬精湛的业务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的指导。

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教书育人,担负起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不仅要有充实的知识,而且还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思想政治课本身体现了多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练好内功,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平面的教书匠”,要努力成为“立体型”、“学者型”的教师。

(二)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教师就要精心地设计每一堂课,创设一个能凸显主题的学习环境,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在农村学校设备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课堂教学潜力,创设教学情景,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把思想品德课“盘活”,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最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可以将故事、表演、漫画以及幽默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以趣激情。教师也可以用教师对学生诚挚的感情,对事业满腔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以情动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正确的品德行为的喜悦,以行促情。

要想真正做到让学生们在“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稳定的兴趣。

1.转变学生观念让学生积极自觉参与学习。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首先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让学生和家长知道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懂得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但不仅仅是说理,更重要的是用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指导学生行为。同时,思想政治课也是中考的科目,为了中考取得好成绩,也要认真学好政治课。其次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真正做到让学生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教师应着力培养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稳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第三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自觉参与学习。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扼杀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性、创造性学习转变。

2.坚持结合生活实际组织教学。

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成长也会有烦恼》这一节内容中,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身体状况、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烦恼进行发言,然后由学生自己提出摆脱这些烦恼的经验。

3.联系社会实际组织教学。

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巧妙地质疑解惑,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地掌握科学的理论观点。例如,学习《忧患意识》这一内容,让学生寻找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的人口素质问题、环境问题和学校教育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

4.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组织教学。

如目前农村学生中存在着比谁零花钱多、比谁穿的是名牌等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培养健康的心理,。

比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节时,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一个月有多少零花钱?都花在什么地方?这些零花钱怎么来的?在这基础上让他们讨论:花零花钱是不是纯粹个人行为?学生应该比什么?引导学生去体会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合理的、正确的消费观以及学生之间攀比消费的危害。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审美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扩大农村初中学生的新知识和信息源。

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确立创新意识和养成开拓精神,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和学生本人实际,进行有目的地社会调查、收集国内外资料、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新鲜的信息源,扩大他们的生活体验和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困境,不会在联系实际的问题上傻眼了。

(三)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1.改变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使学生爱学。学生年龄不同,其自身差异和心理特点不同,如初一初二的学生好奇、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根据这些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可采用忆一忆、谈一谈、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想一想、议一议、辨一辨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经验相联系,在学生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

(2)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乐学。由于生理条件、智力水平、基础知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存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差异,要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当做一件乐事。

(3)让学生们组成学习小组,采用“一帮一,一对一”的学习方式,这样做可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增进友谊和感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开展自主性的教学。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就可能成为“驯兽式”的活动。应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根本保证,离开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各抒己见,自由讨论,质疑问难,情感共鸣,思想碰撞,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以充分显现,主观能动性才得以充分发展。

3.实施创造性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更活跃、更轻松、更易接近的方式将理论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易于内化的方式呈现在教学中,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流,学会做人。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

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包括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脑、网络等多种现代化设备,用它们创设丰富的色彩、声音、图像、文字,生动、科学地传递大量信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和素材,供学生复习和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要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撰写政治小论文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力地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锻炼学生才干、坚定学生信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参与制定家庭投资计划,模拟法庭等活动。初中政治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分析时事,让学生围绕时事主题,开展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角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实施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发展。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既要重视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为适应学生成长和能力、新课程改革需要,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方面应将知识性考试与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和能力结合起来,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有效手段。

总之,只要我们积极投身于新课改,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着想,农村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就一定会得到彻底改变,并一定会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石海山.《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的探索》,《中华教育论坛》,2009.8.

上一篇:浅谈高中化学课堂的导入 下一篇:新课标下农村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