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将情感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

时间:2022-09-21 02:58:48

试将情感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

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针对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教育部新制订的《课程标准》做了明确的阐述:“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针对它在学校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它对学生逐步确立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果从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动机来讲,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甚至把思想品德课列为“最不喜欢的科目”。他们认为思想品德课中的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那么,怎样才能扭转这一消极颓废的心理定势?才能克服这种不利于教学的局面。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育改革,多设置一些情境,将情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下工夫:

一、注重情感的投入

美国有一项历时17年的“教师的人际交往技巧”的大型研究发现:当学生感到他们被理解、被关怀及被真挚相待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便会提高,他们的行为亦会较好。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再者,在课堂上用表情、用目光去关心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感受。课堂上面带微笑,使课堂气氛不至于压抑,让学生从教师微笑中感受到信任,关心和鼓励,从而增强信心,激发兴趣。课堂上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用目光去暗示:当学生回答总是胆怯时,用目光去激励,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多使用一些情趣教学法

“亲其师信其道”。情趣教学法是指以师生情感为纽带,以兴趣为动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旨在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创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力求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效果。乐学才能善求,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才会锲而不舍,孜孜以求。

三、优化“讲”的方法,提高课堂的艺术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基本手段是“讲授”,但怎样讲却大有学问。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讲法,效果会大相径庭。曾把“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列入党股的一大罪状,但时至今日,这种“瘪三”还不少,诸如照本宣科、嗦嗦,平铺直叙,有气无力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一些课堂中,所以优化“讲”的方法十分必要,讲课的艺术是没有止境的,但是至少应做到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举例典型亲近,说话精练。总之,既要把教材讲活,又要将知识落实。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现代学习方法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一)鼓励求异。它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扩展学生思路。例如,在讲到《思想品德》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法律的特征”时,问:案(事先将案例讲述给学生听)说明了什么?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有的同学说,忘记了党的宗旨;有的同学说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当然也有一些过激的言论,如我国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想法,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及时引导,热情支持,使学生思维得到升华。而对一些过激的言论。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帮助学生加以分析。通过求异,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引发师生之间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例如:在《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教学中,有个学生阅读到“县级及其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这一内容时,联系到本地正选举人大代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是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为什么选民只能对限定的几个候选人投票选举呢?假如该候选人不是人们了解的、信得过的代表,也只得投票吗?这能说是公平选举吗?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虽说所提问题显得有些幼稚和欠思考。但这足以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是用心地思考了,这本身便是一种成绩,是“学思结合”的体现,这样的阅读质疑,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明辨是非。培养了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对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思维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创新热情。

四、以优美感人、生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总给人一种严肃、枯燥的感觉,要改变这种局面,生动幽默的语言自然起着极大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语言干巴巴。学生听起来味如嚼蜡,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反之,如果语言生动幽默,于情于理,就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每年净增1500万人,相当于荷兰人口数或两个瑞士的人口数。如把“相当于”换成“生”就成了“我国每年要生出一个荷兰或两个瑞士,照此速度下去,只要再过几年,我们就能生出日本、英国等”。使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人口面临的严峻形势,达到教学目的。

五、认真创设表演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思考、去理解、去掌握课本的知识。从而再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思考,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学生才能最终达到知行结合。因此,围绕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上台演讲,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讲一讲感受最深的人和事,并说出印象最深刻的原因。如,在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隐私和隐私权》这节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上台讲一讲自己或他人的秘密被别人偷看、知晓的情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上台发言,由于讲的都是自己或自己非常熟悉的人和事。所以,学生讲得真实生动,有真情实感,启示也说得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导入新课成功地进行了铺垫。

六、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将情感融入到课堂中

比如说,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课,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占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使学生厌倦、反感。有一次上年级的课时,因思品课在中考中作为参考,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这课没兴趣,便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非常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里很安静,因为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的心血”。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后来我上课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给她道歉,有学生不理解,我解释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就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于是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我讲,请我为他们提建议,出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了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情感的融合和共鸣。

总之,教无定法。如今时代在快速发展。社会、学生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思想品德科的教师要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做出自己的努力。

上一篇:实施生本教育,让英语学困生脱困 下一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