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界何以如此重复劳动

时间:2022-09-21 12:00:30

批评界何以如此重复劳动

2006年我在《美术观察》发表了《国家如何推广艺术》―文,以美国抽象表驻义的案例来说明抽象表驻义是美国艺术政策中的阳谋而不是河清说的阴谋论,结果在当时引来了与j研青的―场辩论。

为此,我让河清拿出编年史的证明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即在中情局成立之前不存在早已形成中的抽象表驻义,而到了中情局成立后突然有了抽象表现主义,河清在这个问题卜显然没有证据来回答,而只在抽象表现主义这个名称上来诡辩,但叫抽象表现主义还是叫美国式绘画,还是叫行动绘画,或者还有其它什么叫法,都是在传播过程中的临时共识,本身丝毫不值得争来争去的。

而就抽象表现主义的批评理论与其艺术的发展却是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那是从1930年代晚期在纽约就开始形成新绘画的倾向,至少当时霍夫曼在纽约开的抽象绘画班就影响了后来成为推动这群艺术家的批评家格林伯格。为了这个话题,在河清最终回答不了我向他的提问以后,我还是书生气地继续在回答他上述的问题,结果写成了《现代艺术与前卫: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批评理论的接口》这样的―本专著,文章从2008年开始写一篇发一篇,而且在我这本书的出版之前,围绕着这个话题我还在展开这样的论述,2010年深圳的那次“格林伯格在中国”的论坛上,我也谈了河清所说的阴谋论与批评史中的抽象表现主义形成的事实不符,后来我整理出了《河清的与我的》。

当然有关抽象表现主义与中情局的关系,在我的《现代艺术与前卫》―书出版的时候做推广活动时也时常提出,2012年我与沈语冰在朱屺瞻艺术馆作了一次对话《1960年代以来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现象:批评与反批评》,就在那次讲座中,沈语冰引用了1973年在美国《艺术论坛》杂志上发表的《冷战时期的美国绘画》(Max Kozlott“Amencan Painting Dunng the CddWar",Artforum,vol.ix,nQ9,May1973,pp.43-54),这篇最早处理美国政治与油象表现主义的制度化之间关联的论文,但书中内容根本不会产生像国内的阴谋论那样极端的说法,比如河清说的什么从―开始它就是美国中情局策划的。沈语冰引用的第二篇论文《抽象表现主义:冷战的武器》(Eva Cockcroft“Abstrad Exq3ressionism,Weapon ofthe Cold War”,Artforum.vol.xii,no.10,June 1974)。沈语冰说在1973年的基础上,这篇文章就更加凶猛了,大家从它的标题就可以看出。

但在这个时期,学界认为抽象表现主义是好的,尽管人们出于个人的原因攻击格林伯格,但是他们没有说格林伯格是―个政治傀儡。而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1983年的吉尔博特(SergeGuilbaut)的《纽约如何窃得现代主义的理念》(How New York Stole the ldea of Modem ArtAbstact E)q3ressionism.Freedom and the ColdWar)。这是从1973年第一篇反对抽象表现主义和反对格林伯格的文章发表以后,―直到1983年这本书为时限是整整十年,而这本书是对这个十年的―个总结。这本书实际上把前面十年的观点浓缩在―起了,他把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批评家、策展人刻划为―群被美国的冷战分子利用的被动的受益者。但是,吉尔博特本人并没有说那些画家本人就是冷战分子,他绝对不会这么说。

沈语冰当时特别把这段话摘录下来了,原文说:“我的意图并不是想要将前卫运动艺术家们说成是有明确的政治动机,也不是想要暗示他们的行动是某种阴谋的产物。”

当然格林伯格关于这样的问题也回答过了。有人问格林伯格,你是不是中情局的人,你是不是为他们服务的?格林伯格说“有大量这类屁话,说什么国务院支持美国艺术,那是冷战的―部分等等,只有当美国艺术在国内和国际,尤其在巴黎,都已经成功以后,国务院才说我们可以出口这类东西了,在这之前,他们根本不敢这么做,而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仗早已打胜了。”

关于《1960年代以来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现象:批评与反批评》的讲座整理稿,除了艺术国际网上发表外,《东方早报》也作为删节版的刊发,但时隔这么多年,河清还是从阴谋论的角度来不停地反复说着他的观点,而根本不顾那次争论和之后我们的写作文献,像类似河清《请不要被奇奇怪怪的艺术忽悠》这样的文章,《东方早报》将它发表出来,显得既不专业也浪费大家的时间。

上一篇:荀子道德理想简析 下一篇:郑好邀你住进艺术宫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