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好邀你住进艺术宫殿里

时间:2022-10-13 10:41:11

郑好邀你住进艺术宫殿里

对于郑好来说,艺术是融入血液中不可割含的一部分,是午夜梦回时萦绕在心头的一抹霞光,让多年在商海中摸爬滚打的他,依IH保持着赤子之心。

今年8月,由万和酒店投资集团所投资建设的上海万和吴美艺术酒店在浦东张江隆重开幕,与旗下私人美术馆――上海吴美术馆形成商务建筑群的关系,达成一种艺术上的呼应。作为万和控股集团(ONEHOME)旗下的第三个艺术酒店,万和吴美将通过和美术馆、艺术项日的结合,给观赏者与住店客带来耳目一新的独特享受。

博物馆级艺术酒店艳惊上海

一出地铁站,远远地就能看到“ONEHOME”的标志,走到近处赫然发现“亚当与夏娃”正合情脉脉地依偎在酒店屋顶之上,仿佛在俯瞰这座城市的别样风情,如此精心打造的艺术装置不免令人眼前一亮。

然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待步入大堂之后,第一个给人的感觉就是舒适。整体的色调以黑、红、白、原木色为主,和谐的配色令浮躁的内心沉静下来。很难想象一家酒店的大堂会做到如此地“多元叙事”。

“酒店是由法国著名设计师尼埃尔主持设计的,我当时在和他沟通时就希望他能以‘法国人眼中的中国’来设计大堂。”郑好介绍说, “尼埃尔一直在吸收中国的文化,看了许多中国电影,最后决定将‘山水风云木’等中国自然元素融入环境结构中。”

令郑好感到欣喜的是,虽然国籍,文化不同,但与尼埃尔之间的交流却默契十足。“第一次拿到他的设计稿后,我们就知道该用哪些艺术家的作品来对接了。双方的想法不需要经过翻译,在第一时间就能反映出来,那种感觉真的很棒。”于是,这就成为了如今可以看到的景象:仇德树创作的巨幅的《裂变》山水作品立于酒店正中央,气势宏伟,令人如同穿行于群山之间,怡然自得;蔡志松的作品《浮云》漂浮于酒店大堂之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气氛;森林横置般的木雕前台,令人感觉从未如此亲近过大自然;中央的莲花池内流淌着潺潺渭水,清脆的声音引来无限遐想……

“为了做好这家艺术酒店,我们也牺牲了许多室内设计的部分。”郑好略显无奈地说导:“室内设计师在设计时往往会添加许多概念,希望能够将空间做得很华丽。但艺术品需要一个干净的留白空间,许多设计方案只能为此让道。”不过尽管如此,酒店大堂还是给人眼前一亮(其实是多次亮)的感觉,况且郑好也曾说过“并不希望自己的酒店仅仅是钢筋水泥的混合体”,他坚信艺术品本身的魅力,能够为酒店带来另一种意义上的辉煌。

因此,在确保每个场景都与酒店的风格相得益彰之外,对于每件艺术品的选择和摆放,郑好也是煞费苦心。整个大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达明-赫斯特(DamienHirst)的雕塑――《圣徒巴塞罗缪》。这件不同于艺术家以往风格的镀金作品呈现出“生存于城市的剧痛,是在尘世中对个人精神世界的鞭挞”。在整体设计上,达明・赫斯特赋予了巴塞罗缪自豪而高傲的姿态,将一股坚定的力量传递给世人。“这应该相当于酒店的镇店之宝了。”郑好打趣地说道。

此外,包括张洹的《推背图》、展望的《山水家具》、邓悦君的《呓语一一机械蝴蝶》、Aaajiao的《枯山水》等作品都被呈现在酒店最合适的位置,而这些都是郑好和他的团队在经过无数次的争论与调整后才达到的效果。“作品在设计稿上和真实呈现在眼前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每一件作品的摆放我们都尝试过很多次,试图寻找一种平衡,令它能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完美的协调。比如说大堂中间的莲花,我们此前就试过撤掉它,并做了拍照记录,但一经对比就发现整体感觉完全不对了。”

谈起布置酒店时的点滴,郑好回忆道:“所以后来我发现,当你在这个空间中放置过某件作品,而一旦拿掉就再也容不下其他东西时,就是找到了最和谐的状态。”

酒店与艺术结合是他的人生梦想

虽然目前从事的是酒店业,但郑好却是学艺术出身。从7岁起,他就在少年宫里学画,平日里喜欢收集一些好看的小邮票,高考时他顺利考上了中国美院的平面设计专业。

从学校毕业之后,他开始从事自己的老本行,做一些与艺术设计有关的工作。郑好的第一份工作是加盟浙江国际广告的温州分公司,在工作中有机会和很多的国际品牌打交道。对于这段经历,郑好坦言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当时走在温州的大街上,看到各处都有悬挂着自己设计的广告作品,很有成就感。”他自豪地说道。而在广告公司积累了一年多经验后,他便毅然下海,与几个同学合作开了企业形象策划公司,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业绩就超越了温州所有的广告公司,成为当地业界“第一名”。因此当1995年,苹果电脑还刚开始在香港等地出现的时候,他的公司就全面配置了苹果电脑系统,走在所有同类公司的前列――这是郑好第一次的华丽转身。

而在做策划公司的同时,他也被客户拉去投资过白酒产业,虽然所创的白酒品牌“朝天红”最终因无法打入外地市场而损失惨重,但这也提醒了郑好创业的不易,令他在商海中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之后他还做过一段时间的电视直销,“那时候舒淇代言的腰带,曾志伟的增高鞋等都是我们公司的产品,最风光的时候我们有八个代言人。”

郑好与我们聊起过往的辉煌,可贵的是,他从不否认自己的任何经历,并且用无比正能量的角度来看待它们――“这些固然都是过眼云烟。最宝贵的则是这些经历在那个时代赋予了我经商的逻辑,以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令我受益匪浅,也对我日后的生活和事业产生了巨大帮助。”

而关于涉足酒店业,对郑好来说,也是无心之举。

“2008年的时候,我有机会介入了温州当时的第一家五星酒店。从做这家酒店开始,我的理念就是要颠覆传统。”于是,在他的不断突破之下,万和豪生成为了温州第一家拥有SPA会所、铁板烧、酒窖、婚宴等服务的五星级酒店,这样又诞生了一个当地酒店的“第一名”。

而将艺术与酒店相结合,则是他一直就关注的事。“当时正值香格里拉、喜来登酒店在温州问世,我就想着要提升自家酒店的竞争力,添加一些其他酒店没有的元素,这时我就想到了艺术。那时候我们的酒店与艺术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酒店内部就开设了昊美术馆温州馆,除了引入艺术品之外,还做了很多展览。比如2013年1月,就展出了包含罗中立等14位当代艺术家28件经典之作的“中国表现”艺术展;同时也会支持一些艺术项目,比如达利展览、意大利艺术节、中国雕塑大展等。”郑好说,“但那时也仅仅是把艺术品当成装饰,并不知道该如何融入环境。”

在他看来,艺术与装饰之间存在着很微妙的关系,要如何装饰才不算反艺术?要如何挑选艺术品才能达到不突兀的装饰作用?这些问题一直在他的脑海中反复萦绕,“其实就是要掌握好这个‘度’。就如同人的酒量一样,喝少了不尽兴,喝多了身体又不舒服。”为了让我们更加理解这其中的关系,他用“喝酒”这个很生活化的例子进行了比喻。“而在这件事上,所谓的‘度’其实就是‘融’,我们希望能够让艺术品与环境之间发生密切的关系,能将它们很自然地串联在一起,让人们初看时觉着舒服,但在仔细探究时,又能发现其中的用心。”为了实现这样的成效,郑好足足思考了将近两年,但他却认为很值得,尤其是看到客人入住时愉悦的样子,让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是大有意义的。

专注做自己不与他人比

如今市面上的五星级酒店比比皆是,过度的发展不免让客人面临“选择性困难”的尴尬境地。为了吸引眼球,各家酒店纷纷出招,试图打造个性,力挽狂澜,欲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艺术”则无疑成为了“香饽饽”,成为了考量酒店综合评分的标准元素之一。

于是,不管是否真心热爱艺术,或是仔细探究过艺术,管理方纷纷开始在酒店里放置一件件艺术品,以提升自家品牌的高雅内涵。然而你总会发现当进入某些酒店时,那硕大、昂贵的艺术品就这么生硬地出现在面前,与周围格格不入,不仅谈不上美观,有时更成为了累赘。

“很多酒店其实还是把艺术品当作是一件冰冷的摆设,觉得只要把它搬到酒店里就可以了,这其实是一种糟蹋。每一件作品都是有生命的,能为酒店增添生机,最重要的还是让它能够与所处的环境产生对话。”但郑好直言不会和别的酒店比较,“因为方向不同,昊美主打的是艺术和设计,而且我们也不会去挑选那些装饰感很强的作品,反而会选择有内涵的,需要观者静静解读的艺术品,将其本身更深层的意义呈现出来。”

他还告诉我们,许多客人在参观或入住酒店之后,都会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非常直观的感受,更加了解了艺术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可以产生很强的共鸣。因此,整个酒店的每一处空间,每一个细节,都是为艺术而存在的。

然而这说来容易,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谈到吴美艺术酒店如何能成功地建立,郑好解释道:“首先,酒店的管理者必须非常支持,能够认同并理解艺术的介入;其次,团队之间要互相支持,做到有效的协商,才能达到最终统一的和谐;最后就是作品本身要有看点,才会吸引到来客。”因此酒店中的部分艺术品会定期进行更换,以此保证客人到访时的新鲜感。

郑好直言希望能够用艺术来改变酒店的环境,“我不喜欢处在一个装饰时代,因为即便是最新的材料也会被更新的所替代。对于吴美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艺术品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作实时的调整,若干年后这里还会是一个拥有强烈艺术气息的酒店,而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更让我们觉得难能可贵的是,酒店对于每一个员工都进行了艺术培训,要求他们去了解酒店内的艺术品以及相关知识,为此还特别设计了考核制度,用奖励的方式激励他们提升自我的内涵和品位。“这样不仅能够让他们在面对客人的询问时,对答如流,更是非常基本的普及教育。不论他们未来会从事哪个行业,有怎样的发展,起码在昊美工作时能够吸收到艺术方面的知识,对他们自身来说,也是有益的,而这也是我能够给予他们的、在其他酒店所学不到的东西。”却原来,酒店还能成为员工的艺术培训基地。

私人美术馆每个参与者都是英雄

2013年,郑好开始在上海筹备自己的私人美术馆――昊美术馆,主馆坐落于上海浦东张江地区,共有近5000平方米的展览和陈列空间,预计于2016年开馆。郑好表示,开馆后,吴美术馆将全面深入地建立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项目之间的互动,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发展。据悉,如今吴美艺术酒店内的所有艺术品都是以租借的名义向美术馆借的藏品,因此不向公众出售,但如果客人感兴趣的话,酒店方面也会提供相关联系方式。

这是一个全新的运营模式,郑好坦言自己足足纠结了3年多的时间,才初步想清楚该如何将酒店和美术馆完美地结合起来。许多朋友笑称他这些年都处在“闭关”状态中,很多展览和拍卖会都不去了,“因为我希望可以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清醒的状态,只专注于做一件事。”

而关于开设美术馆,郑好坦言自己也放弃了很多。2010年的时候,郑好成立了“其他画廊”,包括陆磊、Aaajiao等艺术家的作品,也曾一度做得风生水起,却在之后默默退出了市场,对此郑好也表示实属无奈。因为在吴美术馆馆长尹在甲看来,有了美术馆,就不该再开设画廊,“就好比你不能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否则就会寸步难行。”

虽然不舍,但郑好也承认尹在甲是正确的。“他用国际规范来评判所有事物存在的意义,美术馆强调公益性,而画廊则是关注商业经济。如果二者兼有的话,就很难保持公正性,你一定会动用所有的力量去捧自己的艺术家,这是一种本能,但却会导致学术倾向,市场也会因此失衡。”所以他发自内心地劝告藏家,尽量不要“没事儿找事”去开美术馆,但一旦决定做了,就要义不容辞认真去做――言语中夹杂着些许戏谑的成分,却也是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有这番真诚的告诫。

近几年,上海的私人美术馆飞速发展,例如余德耀的余德耀美术馆、王薇刘益谦的龙美术馆等都以不同的姿态吸引着热爱艺术的人们的关注。而在郑好的眼中,上海目前的状态非常好,给予了艺术很多机会。“每一家美术馆做的东西都不一样,观众

媒体曾经曝露过郑好对馆长尹在甲说过的一句话:“我负责挣钱,你负责很好地花钱。”但现在他却发现,不论是挣钱还是花钱都很不容易,后者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的迷茫。“中国目前私立美术馆的状态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你觉得收藏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很好,但市场未必会跟着你走。而‘美术馆’这三个字本身就代表了非营利性、公益性、教育性、学术性等多方面,所以每走一步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

郑好坦言开设美术馆就要保持一种“阿甘心理”,也许途中会面临许多人的不理解,但你还是要认清自己所选的这条路。“私人美术馆目前的状态还是不错的,但在过程中一定会有牺牲者。每个人对美术馆的经营理念都有自己的见解,每一种模式也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只要参与了就是英雄,因为你在用心思考,并花费了财力物力,那对整个市场就是有推进作用的。”在看的时候也会发现各个展览都不是单一的雷同的,而是在最大程度上尽显多元化。”

而关于花样繁多的展览是否都能被称之为艺术,郑好也有自己的见解:“上海现在一旦举办一个展览,就会吸引很多人去看,暂且不说这个展览能得到多大的认可,仅仅是这个人群量就能证明艺术市场在发展。就好比组织一场马拉松比赛,并不是真的在乎冠军是否能打破世界纪录,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人参与其中,这种思想有没有普及到每一个人。而且现在我对艺术的理解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一件作品只要能够吸引到你,或是让你产生共鸣,那就说明它是有价值的。”

而当被问及目前私立美术馆所面临的困难时,郑好则说道:“目前不管是政府还是民众,都对我们高标准严要求,但相关的政策却并不匹配。所以整个社会目前都是在摸索阶段,希望能够慢慢建立起一个合适的,双方互赢的系统。”

郑好表示敬佩每一个加入这股大潮白卜人,因为只有真正参与的人才会理解其中的艰辛,“你会有很直观的感受,因为摆在你面前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比如开支、作品、舆论、同质化等,都需要你有强大的心理和能力来承受与解决。我们当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先例,但还是要找到最适合本土的模式,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也许能为中国的私人美术馆找到未来的方向,开辟一个全新的天地。”

上一篇:批评界何以如此重复劳动 下一篇:为什么帝王的艺术品位能主导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