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林娜?赖斯的翻译批评观

时间:2022-10-13 03:32:33

凯瑟林娜?赖斯的翻译批评观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85-02

摘 要 《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是德国著名学者、翻译理论家凯瑟林娜·赖斯对翻译研究做出的一部经典作品。该书对如何制定可靠的翻译标准来对译文进行系统的评估集中进行了探讨,并从文学范畴、语言范畴、语用范畴、功能范畴和个人范畴对客观翻译批评的潜力和与制约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翻译批评;文本类型;功能;潜力;制约;翻译策略

引言

《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是德国著名学者、翻译理论家凯瑟林娜·赖斯对翻译研究做出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德国对翻译批评的标准进行探讨的开端作品。1971年此书首次出版,埃罗尔·F·罗得斯在三十年后第一次将这部著作翻译成英语,使翻译研究的学者和翻译者能更好地共享赖斯对翻译批评的独创性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对如何制定可靠的标准来对译文进行系统的评估集中进行了探讨。作者采用具体实践的例子对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剖析了译文的特殊功能。从文学范畴、语言范畴、语用范畴、功能范畴和个人范畴对客观翻译批评的潜力和与制约进行了讨论。对文本的类型、译者对翻译方法的选择、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以及主观因素等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内容简介

该书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从引言、翻译批评的潜力到翻译批评的制约,最后结论,对以前的翻译批评理论不合理处进行了评判,形成了她自己的翻译批评观点。

第一部分是“引言”。赖斯首先对当时的翻译批评的严谨性提出了质疑。长期以来,翻译批评一直局限于文学作品的评论,并倾向于将文学翻译批评的标准应用于各类文本中。大多数的翻译批评都是针对文学翻译作品的评论和比较,所以关注的均是译语文本的艺术性、美学性等,不对比源语文本。而真正的翻译批评需要对比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实际上,能够解决所有文本类型的翻译方法并不存在,客观的翻译批评不能一概而论,对不同类型的文本,翻译批评的标准和重点都应有所不同。

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翻译批评的潜力”,作者对目标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分别进行了考察。在这部分里,赖斯指出没有对比源语文本就没有评论,强调了源语文本的重要性。首先论述了只限于对译文的翻译批评的缺点和不足。她认为,翻译的标准不能一概而论,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方法并不存在。所以,要想完成一部好的翻译,首先要分析它的文本类型,文本类型是影响译者选择翻译方法的首要因素,不同的文本类型有不同的翻译策略和评判标准。

赖斯在布勒的语言功能的基础上,吸收各位语言学家的精华,最终建立了她的翻译类型学体系。以布勒的表达、再现和感染的语言功能为基础,赖斯从译者的角度出发,将源语文本分为四种文本类型和相应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批评的标准:以内容为重的文本,以形式为重的文本,以诉请为重的文本和以声音为媒介的文本。

1)以内容为重的文本:关注的是作者表达的内容,注重的是交际的有效性和信息的准确性。这类文本包括新闻报道、商业信函、货物清单、使用说明、专利说明书、条约、官方文件、教材、各类非虚构类书籍、论文、报告、以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技术领域的专业文献等。

2)以形式为重的文本:关注的是作者表达的方式,注重的是如何表达源语文本形式的美学效果和艺术效果。其首要的目的是艺术形式和源语文本一致,达到形式和美学上的等效。此类文本包括随笔、传记、纯文学、轶闻、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浪漫文学以及各种类型的诗歌作品等。

3)以诉请为重的文本:除了用语言形式传达一定的信息之外,最显著的特点是有明确的非语言目的,即引起听话者或读者的反应,并采取一定的行动。它包括广告、宣传、布道、媒体辩论、蛊惑性文本等。

4)以声音为媒介的文本:其显著特色是文本依赖非语言(技术)媒体、图解、声学和视觉等形式,以达到整体的表达效果。此类文本包括广播稿、新闻、报道、歌曲、戏剧、电视、有声广告等等。

这些文本类型不仅译者需要牢记在心中,也是批评家评估的基础。以内容为重的文本要求忠实于源语文本内容,以形式为重的文本要求与源语文本形式和美学效果的相似性,以诉请为重的文本要求与源语文本同等的反应效果,以声音为媒介的文本要求达到源语文本的非语言媒体和其他成分的整体效果。

其次,赖斯还从语言因素分析了翻译的过程。赖斯将语言因素分为语义、词汇、语法和文体四个层次。从语言因素角度审视翻译过程,译语应做到语义的对等、词汇的适当、语法的准确和文体的对应。只有真正理解和翻译文本的语义、词汇、语法和文体要素才能在目标语中保留源语文本的意义。这四个要素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紧密的。此外,在书中赖斯还总结了一些非语言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她列举出语境、主题、时间、地点、读者、演讲者、情感等非语言要素,并将其与翻译批评联系起来。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翻译批评的制约”。赖斯从翻译批评的客观制约和主观限制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1)客观制约

由于译文目的和所面向的读者群体的制约,译者可能会忽略源语文本类型、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适应某种特殊功能。

这些具有特殊功能与特殊读者群体的译文更适合被称作改编本或自由改编本。批评家在评论此类译文的时着重考虑的是改编本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功能类型是评判这种具有特殊功能译文的指导原则。赖斯在此处列举了七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译文:摘要和概要译文、粗糙译文、教科版译文、圣经翻译、文学作品的翻译、逐行译本和学术译本。批评家只有考虑到译本的功能,批评才能客观。

2)主观限制

翻译本身就是一个主观阐释的过程,无论译者以多么客观的态度对待源语文本,都不可能把源语文本中所有的思想内容与美学艺术性在译入语中毫无遗漏地表达出来。译者的个人性格、所处的具体的历史、时间、空间、掌握源语和译语的能力、受教育的程度等主观限定都会影响译者阐释的有效性和倾向性、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无论译者想如何做到客观,阐释的过程和最终的选择还是主观的。

第四部分是“结论”。在书的最后,赖斯对客观的翻译批评的潜力与制约总结道:在对注重源语文本的译文进行翻译批评时,应考虑到文本类型、文本的语言要素,以及非语言要素,采用适合该文本类型的标准。而对注重目的的译文,在进行翻译批评时应考虑译文的特殊功能以及所面向的读者群体,采用与功能类别相关的标准。而这两种译文,都会受到阐释过程中主观条件的制约和译者个性的影响。

简评

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翻译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翻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翻译质量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然而一直以来缺乏一个可靠的令人信服的标准来评估翻译质量,也无法进行客观公正的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是赖斯贡献给翻译界的一部经典作品。这本著作探讨了如何制定可靠的标准对译文进行系统的评估这一译学问题。赖斯当时是Max Hueber Publishers的编辑顾问,出版社让她写一篇关于翻译批评的手稿,用客观严格的标准而不是当时典型的纯粹实践的随意的方法。赖斯在此之前在海德尔堡大学作为翻译老师工作过一段时间,有相当多的经验和知识。她的这篇手稿对翻译研究的伟大前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一开始她的著作在德语地区影响颇深。她的方法作为典型翻译批评模式用于成千上万的毕业论文的评估中,她的评论在学术期刊上引起激烈的辩论。赖斯同时也在专著、散文、讲稿和书中建立起她自己的概念。《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概述了评估翻译质量的原则。当时学术界和专业领域都敏锐地意识到了在越变越小的世界里跨文化信息分享的重要性,而她首创的对翻译批评的潜力和制约进行评述。这本著作现已证明是影响重大的一部经典之作,对翻译工作者和翻译质量评估者都是依然有价值的。

在此书出版后三十年后,埃罗尔·F·罗得斯第一次将这部著作翻译成英语,以帮助从事翻译研究的学者和翻译活动的实践者更充分地利用赖斯在这一领域中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赖斯书中的一些翻译研究术语已经更新了,为了忠实于她的原著,埃罗尔使用了当时读者能理解的术语。其中一些格式也经过了修改,比如减少了大约五分之一的脚注以去除过时的例证等。引用的参考书目也从脚注移到了文中的作者插入中以符合当时的学术用法。

赖斯的这部著作使翻译批评的进行有了比较明确的标准,同时对译者翻译方法的选择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对翻译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她的文本类型理论和译文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翻译和翻译批评是还应该综合考虑文化、社会、心理和环境等跨文化交际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

[1] Katharina Reiss.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 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上一篇:中职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必要性浅析 下一篇:变电运行中的隐患问题与解决方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