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09 08:29:30

批评教育

批评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批评教育;表扬;情感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多鼓励少埋怨、多表扬少批评,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还能用表扬来蒙蔽他们的过错吗?这样下去的结果会好吗?其实,批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警觉,限制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使之及时纠正从而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常规方法”。艺术地使用批评教育,不仅能指点迷津,更能启迪心智。在此,就我个人的感受,谈一些真实的体会和想法。

1 目的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事而不对人,不应是发泄解恨,而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批评就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引导学生走向进步。

2 言辞慎重。“一句好话三冬暖,一句恶语六月寒”,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注意言辞。在批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多为言语交流,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批评艺术的核心,教师批评学生的言语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批评教育的成效,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言辞一定要慎重。比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学生的主体性。有时,班主任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有意义的批评是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和老师有不同意见,激发学生自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次批评可以是一次师生共同进步的机会,只有当我们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献出挚情,我们才能取得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的双赢。

3 倾注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之心,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老师的批评要发于内心深处,出于真切关怀,学生才乐意接受,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4 饱含期待。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变化,教师饱含期待情感的批评,往往会收到奇效,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你很快就能改过来的!”“再坚持下去,你就成功了!”这种尊重、期待式的批评,学生听了不但不会灰心丧气,倒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5 先扬后抑。即先表扬后批评,当学生犯错时,为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批评之前,老师先表扬学生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绩或表现出的优点,然后再批评学生当前存在的缺点错误,希望学生改正。这种表扬在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先得到良好的积极心态,为后面的批评做铺垫,使批评的效果更好。人才学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不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扫完地以后,垃圾没有倒而是放在墙角边,于是,老师这样批评他:第一步――赞扬:“今天的地面扫得很干净”,第二步――提醒(实为批评);“只是还有一个地方需要再完善一下”,第三步一激励:“这是个小问题,我相信,以后不会再有了”。听完老师的话,这个学生立即把垃圾扫起来倒掉了。

6 旁敲侧击。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说,将来长大要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了护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小学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老师可以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生动的事例中,促使学生感悟、理解。

7 寓贬于褒。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即使他们犯错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这时老师就可以通过表扬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做错事的同学跟着好的同学学习,从而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改正错误,这就是寓贬于褒的批评艺术。

8 刚柔相济。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老师批评学生也要学会以刚制柔、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老师批评时的语气应该委婉而平和,而对于性格较倔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老师的批评语气就应该肯定而凝重。

9 曲径通幽。 汉语的表达非常灵活,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迂回曲折,一种说法是:“罚你打扫教室卫生”另一种说法是:“奖励你一次劳动光荣的机会;”一种说法是:“你怎么上课时间睡觉,站起来!”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让老师陪你站一会好吗?”一种说法是“看你这作业乱七八糟的,再写十遍”,另一种说法是“改掉一个坏的习惯真不容易,再写几遍吧,你能行!”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作为老师,应讲究点语言艺术。

10 暗示提醒。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对学生点拔提醒,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只要老师稍稍给予指责信号,略作点拔,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

批评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批评教育;正确批评;教育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78-01

做了这么多年的教师,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杨瑞是外校转来的,调皮但挺聪明,由于基础较差学习很被动懒散。我的一节课上,他在课本下放了一本漫画集在偷偷的看。我很气愤,当即走过去没收了他的漫画集并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批评了他,说了一大堆“不学好”、“做事不得要领”、“不争气”之类的话。当时我想,这样严厉的批评也许能刺激一下他懒散的思维神经,让他反省一下不求上进的后果,进而产生上进的欲望。可接下来,他的表现并没有如我所想象的那样,反倒摆出一副蛮不在乎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下了课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的走廊上。他一开始不吭声象霜打的茄子抵着头,憋了半天才小声的说了一句:“你别管我,我反正学不好,就这样子了!”

“你没有去努力,怎么就知道自己学不好呢?”我问。

“你批评我时就这么说的。”

听了他的话,我蓦然感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课堂上过急的批评,非但没能使这位学生激发渴望上进的情绪,反而挫伤了他脆弱的积极性。于是我改变了态度,诚恳地对他说:“今天我批评你说的过重了。其实,你很聪明,反映也很快,如果你能努力克服以前的缺点,用心学习,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得很好。试试看好吗?别浪费了你这块好材料!”

听完我的话,他抬起头怀疑地看着我,“我是一块好材料?”我认真地点点头。他眼睛放着光精神了许多,诚恳地说:“老师今天是我错了,您觉得我能行?那我试试!”。我鼓励的拍拍他的肩膀,“慢慢来,你一定行!”他象打了强行针飞也似的跑了。

第二天上课时,我肯定了杨瑞认错的态度及身上的优点并做了自我批评。他象似被感动了,主动上台来做了检讨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希望大家给他一些帮助和监督,全班同学都鼓起掌来,我也感到很欣慰。

这以后,杨瑞好象变了个人,上课认真做笔记,积极发言,三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交大。

的确,教育是一门艺术。没有哪一个学生天生喜欢批评,如何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太值得深思了!

作为教师,在批评学生时,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学生不听规劝的时候,千万不要说过激的话。因为你说一句训斥、讽刺、挖苦的话,虽然只需短短的几秒钟,但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其次,不要马上逼学生作出反应。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总希望学生能迅速承认错误,并保证永不再犯。很多学生会在咄咄逼人的“训斥”下,表面上顺从教师的意愿,但他们的内心却是不乐意的。正确的批评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使学生避免重犯类似错误。同时,批评学生时应该注意场合,在教室当众批评学生,会让学生觉得没面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办公室批评学生,面对众多教师,会给学生造成紧张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最关键的是如实的批评与诚恳的欣赏双管齐下,能让学生知错后产生改错的动力。

批评教育范文第3篇

一、赏识有度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确实保护、欣赏孩子的个性,盯着孩子的优点,可以改造孩子的个性。

一位德育校长的成功案例:某校有一个特别爱打扮的女生小A,老师多次批评无用,一位做德育工作的校长,非常懂教育。他细心观察,发现该生唱歌好,便在校内给她开了场个人演唱会,反响很好,小A特别感谢校长。于是校长说:“你现在可是学校的名人了,大家都要模仿你的,这样打扮可不行呀。”于是孩子的打扮变了。之后校长又说:“大家这样关注你,成绩不好怎么行呢?”于是通过努力孩子的成绩提高了。

由于校长的赏识,使孩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她信心倍增,同时,带动其他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赏识就是成功的教育。

但任何事情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区别对待。对于有的孩子,既需要赏识教育,还要有挫折教育。赏识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很多人其实很有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了,而且还极度不自信,这样的学生需要赏识,但对于生活条件优越、自视甚高、眼高手低的学生,他们迫切需要的是挫折教育。通过挫折教育他们可以增强免疫力,变得清醒、坚强。因此赏识要有度,要因人而异。

二、批评有法

在我们大力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的今天,还需要批评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小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教育并不排斥惩戒与批评。

批评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打倒,而是要解决问题。因此批评必须要讲究方法,运用“绿色批评”,让批评成为一种艺术。

1.批评要就事论事

不要说今天的事就把以前的、其他的错误都抖搂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是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2.批评要因人而异

对于开朗直率的孩子采用直来直去的批评;倔强刚毅的孩子采用甜言蜜语的柔软式批评;自尊心强的孩子采用点到为止的点化式批评;温和服从的孩子采用和风细雨的温和式批评。

同时批评应遵循欲评先扬,好上加好的原则。如:“近期你进步真大,这么难的题都做对了,如果书写能再认真些就更好了。”

另外,有智慧的教师会使用模糊管理。明知有同学没收拾好书包,故意问:“书包都收拾好了吧?”这样没收拾好的同学会马上去收拾。

教师不当猫头鹰,把批评的话换一种方式说,比直截了当效果更好。

3.批评后要补一手

批评一旦不被学生接受,所造成的后果是不但原来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出来。为了提醒学生,批评是必要的,但是,用围棋的术语来说,批评本身并不是一招很“干净”的棋。也就是说,走了“批评”这招之后,这个地方有隐患,一定要补一手,才干净。这补的一手是什么呢?是抚慰。对被批评的对象一定要适时

抚慰。

4.批评与表扬要慎用

物以稀为贵!总用会习以为常,失去它应有的效果。著名央视节目主持人朱军的父亲对儿子要求特别严格,当他取得成绩时,父亲会说“还行”使他永远有进步的空间。“你真好”或“你太差了”不要总说,有棒杀,也有捧杀。很多老师或家长一会将孩子捧上天,一会压下地,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教师应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赏识有度,使孩子永远充满期待;批评有法,让学生拥有自尊,明确方向,心中始终拥有明媚的阳光。

批评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批评 教育 艺术

现如今我国已有了数目庞大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无疑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可由于部分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过分纵容溺爱,对孩子所犯错误的一味迁就、原谅,也就造就了一批批任性、傲慢、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和“小公主”。这类孩子步入校门以后,有着听不进逆耳之言,无法正视所犯的错误,责任心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教师应如何引导、教育,怎样才能使他们正确认识错误,乐意接受批评教育,及时改过自新,并达到预期效果呢?笔者认为,教育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批评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既需要教育机智,又要讲究策略;既要注重方式,又要注意因材施教,这样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批评教育应掌握的原则

怎样批评学生,里面可有不少学问。说深了,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说浅了,又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如何既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伤到孩子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掌握好一定原则。

1.以爱和宽容为前提。爱和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这里所说的宽容,并不是无所谓和任其发展,而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纳孩子的弱点,根据不同孩子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般来说,我谅解犯错误、做蠢事的孩子。这种谅解能触动孩子自尊心的最为敏感的一角,使孩子心灵产生一种促进他纠正错误的、积极向上的意志力。常有这种情况:比起那种情况下可能采取的惩罚行动来,谅解所产生的道德感召力要强烈得多。”

2.具体到位,批评也要出新。批评就是试图改变对方的想法、态度和行为。批评的前提就是具体到位,即尊重客观事实,冷静、客观全面地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便有,无便无,并能及时修正批评中出现的偏差;其次,应当“出新”, 如果学生把教师的话当做耳旁风,那批评就毫无意义了。一些单调、重复、刺激的话,孩子很快就会失去感觉,产生“心理惰性”。教师应多想想办法,换一种说法,或举个可信的例子,孩子可能会更容易接受,切不可以教训的语气或高高在上的架势与孩子谈话,这会使他们很反感进而产生抵触甚至是反抗心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3.心平气和,重在讲清道理。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我们要明白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对其自身的错误行为或思想提高认识,而绝非伤害他们。所以,遇到学生不接受批评时,教师应持平和的态度,同时降低声调。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也容易使自己变得理智。在师生情绪都稳定之后,应和学生一起找出错误的原因和并分析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然后趁热打铁,进行浅显易懂的说理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教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能从中受到教育,并下定决心改正错误。

二、批评教育应掌握的方法

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批评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避免错误的发生,还在于当错误发生时能够挖掘错误的价值,使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在批评学生时,要视学生犯错的性质、大小、影响及其学生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使批评和教育始终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以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方式。

1.暗示批评,点到为止。对那些自尊心和自觉性较强的学生来说,偶尔违纪,宜采用这种“暗示”批评的办法,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不当面直接地进行批评,而是通过暗示使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暗示有很多种,有表情暗示、行为暗示、语言暗示等。这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迫使孩子自我检讨,从而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也能培养出会思考、会解决问题的孩子。

2.和颜悦色,润物无声。当学生不以小错为过时,教师就该当狂风暴雨;当学生犯错后已对过错有充分认识,并惴惴不安时,和声细语、润物无声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温和的态度、温暖的人情味,充分的说理、不讽刺、不挖苦的那种真诚,在不经意间温暖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深沉的爱,我想,只有在学生感受到这种爱时,他们才会在内心接受批评,在教师殷切的关爱中自我反省,改正不足。

3.树立榜样,正面引导。“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树立一个个先进的榜样,并用他们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好行为,有针对地引导学生学习对照、结合批评、启发自责。它既不伤人自尊,又能使人明辨是非;既能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又有助于更高层次上道德认识的形成。

4.发现闪光点,先扬后抑。任何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都有希望被承认,被认同的心理。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采取“赞赏——批评——激励”的方式来批评教育学生。人才学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教师不应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肯定其闪光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不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其前进的信心和勇气,促使其走向成功。

5.轻松幽默,内涵深意。有些学生对于教师的教育有消极对抗的情绪,此时教师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提示学生,就有可能使学生乐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具有高超艺术的教育者常常用妙趣横生、精辟入理的言语,来打破学生消极对抗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反思自己,从而激发其深深的内疚和进取的驱动力。这些言语包括形象的比喻、有趣的双关语、诙谐的幽默等等,它能使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家教联手,互助合作。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家长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对于错误性质严重,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应主动地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用最心平气和的方式把最严厉的语言传送给家长,并给出一些具体的有着可操作性的建议,让家长感觉到你是真诚地为了孩子的发展,而绝不是无可奈何地告状,从而赢得家长的信任,使孩子在家长、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及时改正错误,健康成长,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出现错误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历,教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来对待,注重批评教育的艺术,按规律办事,注意场合,因人而异,讲究策略,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促使错误和批评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田素贵.浅谈批评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 曾召泉.谈教师批评学生的十种方法.

[3] 邓丽.浅谈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及课堂三戒.

[4] 陈永玲.小议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认识错误.

[5] 郑英.教育真性情·惩戒篇.

批评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幼儿 批评 慢慢接受

幼儿阶段作为人的教育最初端,是为其一生的生活和发展打下全面扎实基础的阶段。在此阶段中,任何过分偏重或轻视某方面成长的教育,都可能对幼儿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杰尔士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因此,表扬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幼儿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培养幼儿接受批评的良好品性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让幼儿慢慢地接受批评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简单谈谈如何培养幼儿接受批评的良好品性:

一、“批评”从“心”开始,慢慢接受“批评”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他们像是一张张纯洁的白纸。他(她)们的个性“万千”,被称为拥有“一百种语言”。要想让幼儿接受批评,养成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良好品性,首先要走进幼儿的心灵,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随时掌握孩子思想的脉搏,使他们愿意接受批评,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发挥榜样教育的魅力,慢慢接受“批评”

教师应认识到:不管我们怎样注意,总有做错的时候,在面对孩子的事情上,也会有判断的失误。我们要放下架子,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为孩子树立起知错就改的榜样,这样孩子会更信任你。

重视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信任、互相合作的同一平台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应把幼儿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成为幼儿的学习顾问,及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孩子持以信任、平和的态度,师生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三、运用有效的教育策略,慢慢接受“批评”

让幼儿学会接受批评,靠单一的言语说教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要与平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寓批评教育于游戏故事之中,可编一些有情节的角色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习得某些良好的道德行为。还可以专门设置一些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去实践好的道德行为。

四、与环境互动激发幼儿的交往,慢慢接受“批评”

研究表明:幼儿行为习惯和良好品性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是在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大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从而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提高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

在园时,幼儿很容易为了一件小事就会发生冲突,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特别爱告状,通过告状来寻求成人的帮助。要想淡化幼儿的告状意识,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幼儿间的冲突是方法之一。在孩子活动中,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到幼儿中去,当孩子发生争执,做出错误的行为时,尽量不“独断”,而是参与到孩子中寻找争执的原因,分辨行为的对错,商量协调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

因此,只要幼儿能明辨是非,主动承认错误,简单的一句“对不起”“没关系”,不仅避免了相互间的冲突,而且促进了同伴间的交往。

五、学会“批评”使得其快乐成长

“人非圣贤,俗能无过。”孩子难免会犯错,然而有些教师的批评,像一把榔头,重重的砸下来,脑袋嗡嗡作响,幼儿瞬间被砸成了一个闷葫芦;像不着边际的风,孩子听了入耳不入心;而有些教师的批评,则如和风细雨般,一下子驱散了孩子心头的阴霾,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心甘情愿地改正错误。因此,教师在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时,一定要注意批评的“艺术”,让孩子获得自我更正错误的权利,更好地让孩子收获自信,感受快乐,获得发展。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时刻为自己敲响警钟,耐住性子,合理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一定会有收获。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对“批评”从强烈排斥逐渐有所转变,虽然这种转变也只是很初步的,但孩子们在受批评时情绪和行为反应上一定程度的改变,已经令我们十分欣慰。而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得到了提升。教师既是教育者,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又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己。可以说,在此过程中对自己也是一次“洗礼”。

六、家园紧密合作,携手共同教育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幼儿行为的学习,良好品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双方必须共同创设沟通的渠道,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活动。幼儿园积极宣传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原则;帮助家长学习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园地、《快乐家园》等了解幼儿在家表现,讨论家园配合对策。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方法开始。

家园的紧密合作,不仅能对幼儿的教育起到非常好的成效,也使家长更好地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培养幼儿接受批评的良好品性,非一朝一夕的事。但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因为幼儿受批评时情绪和行为上的不良反应通过适宜的教育方式方法是能够不断地改变的,科学合理地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对幼儿良好品性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更应该明确,让幼儿接受批评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批评”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及这个错误带来的后果,而并非让幼儿变得惟惟懦懦,胆小怕事。对于孩子的缺点、错误,“批评”是十分必要的,但批评也要讲究艺术的。

批评教育范文第6篇

一 表扬与批评的误区

1.教师思想观念上的误区

第一,表扬教育与批评教育是相对立的。许多教师把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甚至提出要实施“无批评教育”。表扬无疑是赏识教育的主要方法,但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表扬,批评也是赏识教育的方法之一,所以说表扬与批评并不是对立的。

第二,表扬教育一定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满足儿童对激励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能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过度甚至泛滥成灾的表扬只会让学生感到腻烦,甚至认为教师很虚伪,表扬根本起不到预想的效果。有的学生还会因为没有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没能及时改正,以至于阻碍其自身的健康发展。

第三,如果学生成绩优秀,则在其他任何方面都会很优秀。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教师都不自觉地认为如果学生成绩优异,则在其他任何方面都会很优秀。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看不到成绩优秀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方面的缺点,忽视学业成绩不优秀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方面的闪光点。

2.教师行为上的误区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太过频繁。糖吃多了不甜,表扬也是这个道理。一方面太过频繁的表扬容易使学生滋生过度的自尊、自大、不能承受挫折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过多的表扬也会忽略或遮蔽学生身上的不足,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不利于他们改正缺点,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积重难返。

第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缺乏公正性。教师在不当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偏爱优生,忽视差生。无限放大优生的闪光点,过度表扬;而对差生则放大其缺点,过度批评。

第三,表扬不够具体,批评无的放矢。表扬要具体,流于形式的表扬会使学生对教师的真诚感到怀疑,认为教师只是例行公事而非发自真心;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批评更要有的放矢,不能让批评成为教师发泄情绪的方式。

第四,教师对学生采取不当的批评语。教师没有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是以长者自居,俨然是发号施令的头头,命令学生听他的指挥。教师并没有把学生看做是成长中的人,没有把学生看做是教育的主体。一些带有侮辱性质的批评语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此长久下去,会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损害了教师自身的形象。

二 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

1.表扬与批评要真诚

教师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教师要用真诚的表扬鼓励学生,培养其自信心,完成健康人格的塑造;用坦率的批评帮助学生心平气和地认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鼓励、督促学生改正错误。

2.表扬与批评要掌握时机和场合

首先,表扬与批评要把握准时机。及时的表扬可以提高学生对某一行为或活动的兴奋度,继而产生强烈的动机;及时的批评不仅可使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以便及时纠正,而且可以防止学生累积错误的言行。所以,表扬与批评教育一定要及时。

其次,表扬与批评要注意场合。表扬与批评的场合可分为三种:单独、集体和在部分学生面前。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要选择不同的表扬与批评的场合。一般地,属于小进步、小闪光点应该单独表扬,促使其形成动力;属于比较大的进步的,应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进行表扬,其目的既能使受表扬的学生得到满足,又可树立榜样以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而属于偶然性的进步,看到和听到后应就地及时表扬。批评则应多选择单独的场合,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但若犯错误严重时,教师则应在全体同学面前严厉批评,使犯错误的学生迷途知返,也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

3.表扬与批评要公平、适度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应当没有偏私,做到一碗水端平。既不偏爱优生,也不忽视差生。既不能有功不赏,也不能有错不纠。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必须立足于促使每个学生发展的基础上,要公正客观,不能带有任何主观偏见。

教师的表扬与批评还要做到适度,教师在具体实施表扬和批评的过程中,既不能过于吝啬,也不能泛滥成灾,应当慎重把握好“度”,努力做到表扬和批评适度。

4.表扬与批评要有针对性,方法要灵活机动

给学生以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表扬或批评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所以表扬要具体,批评要有的放矢。

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不同,其所需的表扬与批评方式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考虑表扬与批评的方法。用言语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是常见的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据国外的学者研究表明:人在交流中,有声语言传达的信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无声语言因素传达的信息占65%~93%。微笑、眼神、肢体语言等都是教师进行表扬和批评的有效途径。

5.表扬与批评要有机结合

表扬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表扬操作不当会使学生迷失方向。表扬能激励学生,但“忠言逆耳利于行”也是很有科学道理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结合起来,让表扬与批评共存,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帮助学生适应今后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

6.批评要注意善后

即使是最温和的批评,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否定,都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受到批评后,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消极、低落的情绪。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一方面要诚心开导,教育他们正确看待与接受批评;另一方面,对于他们批评后的进步,无论是大进步还是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多关心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真挚的情感,这样才不至于与学生形成对立关系。

表扬与批评是教育学生常用的方法,在新的学生观的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表明:对学生过多的表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过少的批评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中小学教师要掌握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合理运用表扬和批评。

参考文献

[1]张可.从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看表扬教育的无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7(8)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沈惠芬.对表扬与批评的再认识[J].内蒙古教育,2004(6)

[4]王银奎.新的学生观下的表扬与批评[J].科教文汇,2006(12)

[5]王银奎.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J].教研,2012(5)

批评教育范文第7篇

实际上,批评和表扬像鸟儿的双翼,在教育学生中缺一不可。批评好比园丁手中的剪刀,既要修剪树木的枝杈,又不能伤其成长的根本。这样既指出了学生的问题所在,给予改正的机会,又不伤害其进步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批评,擅用批评方法,讲策略,讲艺术。

一、批评教育要以人为本,与爱同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和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怀。”

批评教育要以人为本,与爱同行。爱,要有爱的智慧;批,要有批的幽默。在我们班,学生之间可以随便互相起外号,班里有“四大天王”,有“哼哈大将”,有“百变小樱”,还有“小撒贝宁”等,这些都是学生根据同伴的特点给起的。班级规定,如果喜欢自己的外号就可以让他人喊,如果不喜欢就试用一个月,再换个自己喜欢的。比如“哼哈大将”是因为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总是带有口头语,口语表达不流畅,听到这个绰号以后他就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渐渐地把毛病改了,甩掉了这顶小帽。“小撒贝宁”与大家争辩时逻辑严谨,思维活跃,这位同学则很喜欢这个外号。这种方法既能幽默、公正地评价孩子们的不足与长处,又让孩子感受到了班级大家庭的脉脉温情。

面对学生的错误,哪怕是令人十分气恼的事,教师也要沉着冷静。进行批评教育时,不妨在批评中加点“糖”,时时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爱护,让他们体会到教师批评的背后,有着一颗慈母般火热的爱心。批评有法,但无定法。我们教育者必须恪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真正抒发人性关怀,学生最终会领悟教师的用意。

但需要注意的是,爱学生绝不意味着刻意“照顾”学生。我们班有一个对学习毫无兴趣、又不断制造麻烦的孩子,我曾“绞尽脑汁”想尽各种方法去“感化”他:全班给他找亮点为他建立“优点积累卡”,给他写信,为他推荐一些哲理故事,上课多提问他……但他仍然很少改变。我想,至少他应该喜欢这种“人性化”的交往方式,并对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心存感激。可是有一天,当我再次找他谈心时,他说了一句让我永远也忘不了的话:“我希望你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对待我。”我这才意识到,不是我不够爱他,而是爱得太多了。过度的关注反而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比如,上课发言,我常常不停地叫他起来回答一些特简单的问题,这种过于直白的“特殊照顾”,非但没有给他成就感,反而降低了他的自尊,不仅让他自己,还让全班同学感到他是一个能力低下的孩子;同学们做习题的时候,我总会走到他身边指导他。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他主动,而是我主动。我以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剥夺了孩子的自尊,降低了他的自我价值感。于是我改变了对他的教育,将各种关爱都转为“地下”,尽量不显山不露水地抓住各种机会让他体验学习带给他的乐趣。一年下来,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秀,但思想转变明显,遵守纪律,为人处世表现极佳。

二、批评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俗话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批评时要考虑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批评开朗、坦率的学生,应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批评心高气傲、比较“爱面子”的学生,应该暗示,令其心领神会,默默改正;批评积习难改或犯了错误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应当措辞明朗、感情强烈、语气严肃;批评屡犯错误的学生,应当方法多样、尽少说教。

每年接手的班级,总有几个所谓的“问题学生”,如何教育这些学生是很重要的。有位女生学习很好,但是有一个缺点——爱拿别人东西。今年春天,我校开展“走进春天拥抱大自然”活动,一名男生从家里带来买青云山门票的20元钱放在文具盒中不见了。接到“报案”,我非常恼火,决定查个水落石出。平了平心头的气后,我嘱咐那位“报案”的同学不要声张,而后暗暗调查,最后把目标锁定在该女同学身上。于是,我把她叫出教室,微笑着说:“赵X,最近你学习又进步了……”她听了很高兴,接着,我又拉着她的手,诚心诚意道:“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在老师心中,你从不做错事,即使做错了一次,也能知错就改,是吗?你会主动和老师承认错误,是吗?”这时,她惭愧地低下了头。我平静地告诉她“案件”,她立马哭了。待情绪平和后,她从兜里拿出20元钱,向我保证以后不再拿他人物品,并请求我不要告诉别人。从那以后她牢记自己的诺言,我们的关系也更加默契、亲近。

三、批评教育要机不可失,因势利导

对学生进行批评要根据多方面因素,如时间、地点以及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择机而行。所谓批评的时机,就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进行批评。批评教育的火候,即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贻误时机。

某次上课正在进行生字词教学,有一个孩子正在专心玩当天新买的铅笔。此时正好教到“专心”的“专”字,于是我轻轻地走过去,拿起他手中的笔,对大家说:“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专心听讲,不能因为有了新鲜好玩的玩具而耽误了学习。”这种解释,让孩子明白了“专心”一词的意思,对那个孩子进行了批评,让他在和谐的气氛中回到了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小批评”在课堂中自由发挥。有次正在讲课,教室里飞进一只蜜蜂,教室里顿时有点乱哄哄。我停下来,问学生:“有的同学的‘智慧树’开花了,把蜜蜂引来了,会是谁呢?”教室里一下安静了,都期待自己是那朵“智慧花”。这种恰逢时机的批评提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长期揣摩学生心理,关键时期能够“灵机一动”。

人的一生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困顿和挫折往往如影随形。教师应适时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使学生适应未来成长与生存的环境,学会承受各种各样的挫折。让我们共同拨动“批评教育”的琴弦,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景下,齐奏“教育好学生”的乐章。

批评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批评 教育 奇效

一、引言

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做人等方面出现缺点或错误时,教师应该及时地、实事求是地提出批评,这是老师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必要的、适度的批评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但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批评以后还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一抑一扬,产生更好的效果。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来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谈谈看法。

二、批评前要充分了解事情的真相

在批评之前要了解事情的真相,让一切的批评都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会不承认自己的错。只有掌握事实发展的前因后果,批评才会有针对性,效果才会更好,学生才会心服口服。

三、批评时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也有部分是在单亲家庭里成长的。为此,其强烈的自尊心比以前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后进生的自尊心更是强于其他学生,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不会感到自己是在挨骂,而是在接受教育,他们会感激你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四、批评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抓住恰当的时机。时机不同,效果则不同。

1?郾热处理。

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因粗心大意做错了事,损坏公共财物,乱扔果皮纸屑。班主任对此事就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进行批评教育,让这些事情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确保以后不犯,时刻规范其一言一行。

2?郾冷处理。

如果遇到两个学生打架,则要把握火候,把他们劝开,让他们各自冷静消气,再找机会和他们谈话,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化解矛盾,千万不能急于指责他们,否则起不到批评教育的效果。

五、批评要运用恰当的方式

1?郾先谈情后言教。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语言是干瘪的。真情是班主任语言最基本的特色,与学生交往,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不论是对优秀生的赞美还是对后进生的批评,都需要有真情。

我班有这样一名学生小陈,他经常不写作业,上课在座位上说话,下课常欺侮人,对老师的批评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还常与老师“讲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学生如果靠训斥就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自尊心。为了转化他,我首先从沟通师生的情感入手,当他犯错误时,总是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对他不讨厌,不嫌弃,而是对很平等,很真诚,就对老师慢慢亲近了,于是我用情感的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野马”。

2?郾先赞美,后批评。

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班主任作为教育者,不妨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所以,在批评之前,班主任可以先找到批评对象的优点进行表扬,造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再指出其问题时,往往易于为对象接受。

3?郾批评要找准切入口。

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即使自己说得非常正确,也常会遇到学生的顶撞与对抗,很多教师对此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或多或少都可以为自己找点“正确”的理由,加上犯错后,防犯心理特别强,就像一座防犯坚固的堡垒。教师如果不好好地寻找突破这个堡垒的薄弱点,学生当然就听不进你的正确批评。

批评学生的效果如何,并不单纯地决定了教师讲得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是否找准了“切入口”。如果“切入口”找准了,就犹如庖丁解牛,得心应手,毫不费力。

那么,切入口应选在哪里呢?我认为:应选在学生最容易明白自己错了的那一点上。这一点不在学生过错的大小上,而在学生能否立即“明白”自己错了。只有让学生自己明白了错处,他才能减少戒心,消除抵触情绪,静下心来听你的话,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时,教师才能循序渐进,做下一步的工作,才能不断扩大战果,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你拿着批评这把“利剑”,横冲直撞,乱劈乱砍,不是砍在学生的牛角尖上,使他与你产生对立,就是砍在牛尾上,不得要领。

4?郾批评要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他自己的特色,因此,班主任在批评不同的学生时,要因人而异地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于有惰性、依赖心的学生,宜用触动式批评法。即批评时措词较尖锐,语调较激烈,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

(2)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宜用渐进式批评法。即批评时对错误不“和盘托出”,而是逐步传达出批评信息,使对方逐步适应,逐步接受,这样不至于一下子谈崩。

(3)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学生,宜用参照式批评法。即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

(4)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动的学生,宜用商讨式批评法。即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

(5)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学生宜用发问式批评法。即将批评的信息,以提问的方式传递他们,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并加以注意。

六、做好批评后的帮助和监督工作

很多学生屡犯屡教,屡教屡改,可还是进步不明显,关键问题就出在教师在批评后的帮助和监督不到位和不够持久。其实,学生在接受老师批评之后,完全改正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那些已成习惯的不良行为,这个过程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鼓励和监督。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漓江出版社社.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3]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批评教育范文第9篇

不做无谓的批评抱怨

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唯有一个:帮助学生进步。本意是帮助学生,但往往由于控制不住情绪对学生泄愤、发泄不满,有时只是为了抱怨、甚至斥责学生。、学生爱面子乃至维持自己人格权利,都需要自尊和被他人尊重。自尊是学生人格尊严的支柱,是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取得成就的动力。而伤害学生自尊是批评的最大的弊端。也是我们最大的“犯罪”。每当学生做错事情或考分不高时,本来自己就觉得“无颜他人”,如果我们再无谓指责、抱怨,刺伤他们的自尊,以至于使我们失去了许多与学生沟通、协作的黄金时机,导致教育的失败。我们要抱定一个宗旨:“尽量不要指责,抱怨,批评学生。”

要谅解有容忍之心

作为教师不要动辄就批评学生,要试着了解学生,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比批评和斥责更有益处。当我们真正了解学生之后,往往就会发现原来他们是值得原谅,值得同情的。

一位教师,若以对待儿女之心来对待学生,宽容学生,他才是最“伟大”的。遇到学生犯错误,需要我们理智的化解矛盾,打开心结。忍一忍,让一让,放一放,凉一凉。真正的体凉他们,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制力,也会增强我们的魅力,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是亲人、是挚友。容忍和谅解,虽不如热情的感染力,似疾风骤雨,但仿如丝丝春雨,能滋润学生的心田。

让学生知道批评是为他好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学习方面,有良好行为得到奖励的学生比有不良行为受到惩罚的学生学得快的多,而且也更能记住所学内容。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多鼓励少斥责。但是批评既然是照亮学生的巨镜,那么有些批评也是必须的。我们不能一味的迎合,赞扬学生。如能巧妙地恰到好处地提出建议,既不伤到学生自尊、引起反感,又能起到批评教育的目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觉得老师的批评是为他好。只有让他们感到老师是亲人,是知己,才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真正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批评和赞扬自己的某一部分,会有全部收到了评价的感觉。批评要取得良好效果,在使用批评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批评也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而赞扬就是麻醉剂,赞扬有助于将师生沟通建立在友好的气氛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是无限的关爱,感觉到更加无拘无束。先“扬”后“抑”比先“抑”后“扬”的批评更易于接受。先“扬”后“抑”也需技巧,真诚的赞美之后,一定不要接句“但是”再开始批评。如果这样,学生会怀疑这个赞扬的可信度,以为这个赞许只是要批评他的一条设计好的引线而已。久而久之,他就会知道你赞扬他只是为了一个“但是”。我们何不把“但是”改为“而且”呢?“你的数学考得不错,而且我相信你下次语文也会考得很好。”这样批评也就化成了一种激励。

学生犯了错误,怎样既能惩罚学生以戒下次,又让学生悦纳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建议”而不是下“命令”。我们不要用“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或是……的语气来教训学生,用“你可以考虑这个”或“你可以考虑那个”,……的语气来表明对他们的尊重。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面子是做人的尊严,保着学生的面子不仅仅是一种批评的艺术。在批评中既要梳理思想,又要给足面子,还要充满人情味。这就需要我们在批评中注意一下几点:(1)批评必须完全在私下进行,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2)批评要言里有“事”,而言中无“人”。批评的毕竟是行为,不要扩展到学生本人。(3)一个过错一个批评。不要把过去的错误翻出来唠唠叨叨,不要用老眼光看学生。(4)要相信学生能改,相信学生会改。(5)在友好中结束批评,才是真正的批评结束。

批评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批评教育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11-01

批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可是这个方法学生不喜欢,收到的效果也不理想,即使表面上唯唯诺诺,心底里也是反感居多。使用的次数多了,还会疏师生之间的距离。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可是天底下谁喜欢吃药啊?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可哪个人又喜欢挨批评呢?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在《公民的诞生》一书中有这样一句教诲:“对少年的心灵施加意志影响要讲究艺术。”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当学生犯错、出现失误时,如何将错误变为教育资源,让失误再生为美丽,关键是批评要有艺术。睿智的乾隆皇帝,不也爱听和珅的甜言蜜语,恼怒纪晓岚的直言不阿吗?那么,咱们把药裹上糖衣,把批评拐个弯儿,或许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当然,这个弯儿得拐得自然,拐得有理,拐得学生心服口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修炼才行啊。

一、批评教育有时需要“无声”

面对犯错误的孩子,我们大多采取说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可能因为“有声”的方式用得过多、太频,有时效果不太理想,此时我们不妨换个“无声”(即“笔谈”)的方式来试一试,说不定就能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我班有个叫林卫的学生个人自制力比较差,上课总管不住自己,爱做小动作,影响他人学习,经过多次的谈话没有太多的效果,有的任课老师甚至言辞激烈,搞得师生关系很僵,林卫对老师的话也越来越听不进去。经过思考,我试着采取了几次书信、便笺、作业批改附言、赠言等方式来与他进行沟通。把老师的看法、道理、情感和希望通过笔端传递给孩子,教育感化他。没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林卫改变了很多,一下子变得懂事了起来,师生关系也不再那么剑拔弩张了。“笔谈”达到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默契和沟通,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被重视、被关心的良好心理效应,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二、批评教育有时需要“糊涂”

这里所说的“糊涂”是一种宽容、理解和尊重,是一种更理智和更深远的爱。这种批评教育方式更适宜于犯错误的、心理内向的、平时比较稳重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因为有时他们之间真的很“乱”,往往是不理就“乱”,理了更“乱”,此时老师智慧地来点儿“糊涂”不失为一种策略。如我班有两个女生关系不和谐,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两个人都很要面子,从来都不主动交谈,但我并没有揭开或说开她们,反而总是让她们俩一起做事或一起管理班级事务,经我观察和私底下了解其他学生,现在她俩已变成了要好的同学。通过“糊涂”的处理,这一桩“糊涂”的矛盾(因为我到现在为止也不知道她俩是什么矛盾,为什么会有矛盾)最后“糊涂”的解决了。其实,面对学生的错误或矛盾,很多时候,老师们大可不必小题大做,抓住不放,而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制造的“内乱”岂不是更好、更彻底?也许“糊涂”一点儿,宽容一点儿,教育效果会更好。当然这个“糊涂”也是要看对象的,也要看程度的,而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它是一种教育艺术,是给学生留一片自由的空间,留一次自我反省的机会,给一次自我解决的渠道。

三、批评教育有时需要“笑脸”

教师在工作不顺利或情绪不好的时候要注意调整,多给学生以笑脸,给学生以信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那么,在学生犯错误时,即使我们严厉地批评他,他也会认为这是为他好,从而能虚心地接受我们的批评。

如果有学生没有请假而上课迟到了10分钟,我会微笑着告诉他,“你到现在为止已比别人少学了10分钟知识!如果你再早15分钟,你就会比别人多学5分钟的知识,希望下次早点到,好吗?”如果有学生作业做得比较好,我会在作业本子上画个“笑脸”以示鼓励;我要求班里的学生每天起床上学或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对着镜子笑一笑,或着大声说“我今天很开心,很棒,很有信心”;在课间10分钟或比较大型的活动结束时我也经常会跑到教室去说一些他们感兴趣或开心的话题,逗逗他们开心,让他们放松放松。如我在学校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亚军的过程;今天是我们班同学谁的生日;国内外即时新闻;甚至我自己的生日故事等等,这些事往往能逗笑学生,在笑声中给学生一种心灵的快乐,也能增加班主任老师的亲和力,更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一个月一次的民意调查证明,这一些举措的实施使我们班的学生都感觉很好,很乐意,他们更希望有空时让我多去多讲,讲一些开心的事,天南地北的事都可以。

四、批评教育有时需要“积极评价”

上一篇:房地产经济学范文 下一篇:智慧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