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时间:2022-09-20 11:22:14

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70-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教学要求指出:"喜欢阅读,感到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学好普通话的,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朗读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可见朗读训练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训练。

1.低年级学生朗读中存在地问题

有时候上课听着小朋友们的朗读,我真有点喘不过气来。当他们读课文时,不是把每个字的音拖得很长,就是特别快,句子之间不留一点空隙。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孩子们老是读不好呢?为什么老是拖调呢?为什么有的学生就像和尚念经一样,停也不停呢?我想原因可能是,有的孩子读得不熟,自然而然速度就慢了;有的孩子为了加快朗读地速度,却经常发生添字漏字地情况;还有的孩子预习过,因此他们就读得特别快,他们在读得途中不知道该在哪儿停顿,只是把字连起来正确的快速的读完而已。

2.纠正错误的读书方法,加强朗读训练

2.1注重范读。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字、词、课文,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竖起书凭眼睛扫视成篇成段的语言文字,是有困难的。因此,我们允许他们"点读",一字一句的读,不加字,不漏字是"读正确"。因此学生的朗读只能是"一字一顿"了。但这样是不行地,我们还要求做到既不读错,又能读的连贯、通顺。那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教师不可一字一字的教着读,因为这一举动将深深烙在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自己读书时也是一字一顿点着读。学生课文虽然会读了,但始终停留在读对的层次上。其次,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语句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我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朗读会大有起色。最后,有效的克服朗读中"一字一顿"的现象。渐渐的,我发现学生的模仿能力真的很强,越读越好。是的,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好我们教师本身的资源,感染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2.2由短语到句子。由于刚开始学习朗读,学生往往会将感情过分的"宣泄"出来,这就会造成"拖腔拖调"现象。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越是想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越是会"拖腔拖调"。在朗读中,拖调最严重的就是助词或轻声,应该读得轻而短,但学生却拖得特别长。如:"我的苹果",学生读成"我的――苹果";"青青的小草",会读成"青青的――小草"。像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先读好词语,再放到句子中,这样效果非常好。比如在教学《雨点》时,我先让学生读好词语"落进、睡觉、小溪、散步、奔跑、海洋、跳跃",读的时候告诉他们吐字要清晰,干脆利落,词与词之间要停顿。读好词后再读课文,我适时地进行范读,如"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边示范边说"里"是轻声,读的短一些,看到逗号停顿一下,后面的"在池塘里"和"睡觉"之间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也要稍微停顿一下,"睡觉"读得轻一些。从词语、短语到句子,再到整篇文章,逐步训练学生的朗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一定会大有进步的。

2.3教师适当的点拨。理解是认识,朗读是技能。有时学生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应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使学生知道停顿、轻重、语气等在朗读中要如何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朗读的感染力、表现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一般情况下,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耀的句子,音调读得略高;表现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具体怎么读应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如"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边示范边说"里"是轻声,读的短一些,看到逗号停顿一下,后面的"在池塘里"和"睡觉"之间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也要稍微停顿一下,"睡觉"读得轻一些。在朗读时,提示学生注意提示语,如"'去年的那棵树,原来是你的爸爸呀!'小鸟叫起来。"指导学生朗读时声音应该响亮一点。标点符号可以帮助确定停顿和语调,各种标点符号都有自己一定的读法,要教会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如"'是的!是的!'小驯鹿也激动起来。"这里连用两个感叹号来表现小驯鹿的激动心情,在朗读时可让学生两个"是的"连读,再加上点头的动作,小驯鹿激动的样子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教师适当的点拨是非常重要的,长此以往,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3.朗读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由于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很短,要想让他们对枯燥的文字感兴趣很难做到。我们可借助学生这种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优点,采用比读、挑战读、请读得好的同学领读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比如"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学生读的很平淡,显现不出雨滴的透明,也感觉不到睡在绿叶上的舒服的感觉。于是我选了一位读得好的学生,一位读的一般的学生进行比读。经过他俩一读,同学生发言踊跃,各抒己见。"睡在一片绿叶上"应读得慢些,轻一些,才能体现出舒服的感觉。通过比较,师生的点评,学生朗读中的"拖腔拖调"现象减少了,学生开始注意调整朗读的速度,把握恰当的音量,语感的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朗读方式,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目前,小学生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很普遍,主要原因是低年级阶段,教师没有把好朗读训练关。

因此,从一年级起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低年级是朗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只有打好基础,幼苗才能生根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4.在合理想象中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智力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也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不仅可以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读写结合中收到一箭双雕之功效。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情感。同时,在新课之后又启发学生的想象,用编童话的形式展现自己人的内心所想。童话的特点便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抒发、寄托自己的情感。如学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为了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便鼓励学生写想象文,有的写《哭泣的小河》,有的写《地球母亲的呼唤》、也有的写《紧急救援行动》等。篇篇幻想奇异,饱含着热切的期盼,喷射着创造的火花。

5.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其次,要从实践中引导学生去体会积累的好处,利用学生的心理,组织学生学习优秀习作范例,选择一些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习作,如:比较有特色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让学生去品味,让学生去举一反三,把积累变成创新的源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每个人都有惰性,特别是小学生,经常会不自觉的遗忘,没有督促,明知有意义的事也会轻易放弃。为此,教师可采用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规定每位学生收集若干优秀习作,每个星期进行检查、批阅,即强化有鼓励,这样持之以恒,反复训练,积累就将成为大部分学生的自觉行为。然而,有些学生会不自觉受到范文的影响,会去简单的模仿,甚至抄袭,教师要及时发现,加以引导,范例是学生走入习作之门的指引,建立"摘抄――模仿――创造"的一个过程,对于好的学生要求要高一些,对于一些习作"困难户"教师要时时关注,以免学生陷入无范文无法习作的尴尬局面。所以,教师在引导积累,创作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切不可把它当做走过场。"语文课程标准"给习作的定位,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摆正思想、确立方向,相信积累中创作的习作思路会给学生指明一条习作之路。

总之,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习作,那么他们一定会喜欢上作文的。

上一篇:研读文本提高“对话”质量 下一篇:试论《武王践祚》的文本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