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时间:2022-09-20 10:16:25

口腔修复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摘要】 医院感染主要是指患者与医护人员在医院内产生的感染。在口腔修复诊疗过程中, 由于需使用种类繁多的医疗器械及材料, 患者及医护人员与血液、唾液等体液接触非常频繁, 再加上诊疗环境、医疗器械及医务人员的手等极易对患者造成污染, 因此, 口腔科成为医院里极易造成交叉感染的科室。医院感染严重影响患者个人及社会, 受到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口腔修复;诊疗;医院感染;预防

医院感染的控制与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 医院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 口腔修复诊疗过程中, 医院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存在很多薄弱环节[1]。采取有效的控制及预防措施极为重要, 为此, 作者对相关感染因素及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口腔修复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因素

1. 1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交叉感染的重要原因, 口腔修复诊疗室中患者流动性大, 人员密集, 各种致病微生物对诊疗室内的空气产生污染。患者体液及病原微生物可通过不同方式对周围环境进行污染。另外, 义齿、模型打磨造成的粉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诊疗室的空气及环境产生污染。大大增加了患者在口腔修复诊疗过程中被感染的机会。

1. 2 消毒不达标 在口腔修复诊疗过程中, 多使用结构复杂的精密器械, 很多仪器难以清洗, 尤其是管道和腔隙中, 一些器械即使消毒后, 也有可能出现遗漏。另外, 器械使用频率较高, 经常出现无法及时消毒的情况。大部分口腔疾病的诊疗都在口腔内进行, 器械存在被血液及唾液污染的可能性, 如使用器械的患者有传染性疾病, 则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如消毒不彻底, 病原菌可经由器械传染给医护人员及患者[2]。

1. 3 器械的污染 在诊疗过程中, 患者的唾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液等与各种器械直接接触, 器械表面及内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高速涡轮牙科手机在停止转动时, 机头处于负压状态, 将患者黏附在机头上的血液、唾液等体液吸回到手机机头内部, 并从接头处进入水气路系统。如用被污染的水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冲洗, 则极容易造成感染。在进行诊治时, 喷水系统中含有患者唾沫, 在牙颌模型、牙体种植、修复体及治疗器械未放置妥当的情况下则极易被污染, 也会造成医院感染的出现[3]。

2 控制及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2. 1 健全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 各医院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健全管理制度, 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定期感染知识培训, 并进行考核, 以提高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水平及防护意识, 并加强医德和工作责任心。组织医务人员分析口腔修复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 积极寻找原因, 控制感染源。

2. 2 制定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消毒隔离制度。诊室需开窗通风, 以利于空气的自然净化。每天使用浓度为1000 mg/L的有效氯拖地, 对诊室进行消毒, 拖布需专室专用。每天清晨用酒精对灯架、门把手及诊疗椅等器具进行消毒, 与此同时, 采用常规紫外线进行固定式照射消毒, 1 h/次, 1次/d, 诊室需每个月进行2次细菌培养实验[4]。进入口腔的诊疗器械需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一次性使用, 坚决禁止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

2. 3 医务人员的消毒及防护工作 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 必须带上帽子、手套及口罩等。因诊疗过程中, 患者的唾液及血液易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额面部, 因此, 在必要时需戴防护面罩。每个患者的诊疗需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 进行手卫生。在医治过程中需坚持一位患者一双手套的原则, 及时更换破损手套。在诊疗中, 医护人员如被锐器损伤皮肤, 则应立即按照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来处理伤口, 再进行后续操作, 以免受到感染[5]。医师在诊疗时, 应尽量使用脚踏开关对治疗仪进行调节, 减少手套触碰诊疗椅的次数, 以免产生交叉感染。

2. 4 严格执行器械分类及消毒 在进行消毒灭菌前, 需对口腔修复器械进行严密分类。严格依据临床医疗器械的分级, 凡是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破损黏膜的器械归类为高危器械, 如牙科手机、纱布、持物镊、棉球等, 高危器械必须在使用前达到无菌标准。中危器械指接触患者完整皮肤黏膜, 如口镜、探针等器械, 在使用前需进行常规消毒。磨光器、印模托盘等在使用前也需消毒。

综上所述, 口腔修复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的控制及预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器械进行有效消毒是控制感染的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 需严格控制诊室空气消毒, 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等措施都是控制口腔修复过程中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颜激光.临床口腔修复的感染控制.中外健康文摘, 2012, 09(29): 133-134.

[2] 王瑾,张海霞.临床分析口腔修复中的医院感染风险及预防措施.医学信息,2014(05):380.

[3] 吴丽娜 ,谢莉莉 .口腔修复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海南医学, 2012, 23(04):106-107.

[4] 李雅瑾 .口腔修复科医院感染防控系统化管理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20(03): 372-373.

[5] 卢宇,王姝,杨枫.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362-2363.

[收稿日期:2014-06-18]

上一篇: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期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 下一篇: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弹性排班开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