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尿钠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时间:2022-04-29 11:26:05

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尿钠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尿钠肽(BN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影响。方法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 监测入院后、治疗1周、4周患者血浆BNP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血浆BNP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周两组患者血浆BNP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血浆脑尿钠肽;肿瘤坏死因子-α;生脉注射液

血浆脑尿钠肽(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在应激状态下自心室壁合成分泌, 其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可以准确的反应心功能的变化[1]。另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发生后全身炎症反应也参与了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和发展, 肿瘤坏死因子-α作为主要的炎症因子在外周血液和心脏局部组织中呈高表达[2]。最近有临床研究表明生脉注射液在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效果显著。作者回顾性分析了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从患者BNP和TNF-α水平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方面进一步印证生脉注射液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其中, 观察组:男23例, 女12例;年龄32~76岁, 平均年龄(60.2±4.3)岁。对照组:男21例, 女14例;年龄34~74岁, 平均年龄(61.1±3.9)岁。所有患者入院前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的肺部疾患、严重的心律失常、其他的基础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症及严重感染等合并症。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立即顿服氯吡格雷片300 mg 及肠溶阿司匹林300 mg, 继之使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 1 次/d、氯吡格雷75 mg 1 次/d、立普妥20 mg, 每晚1 次、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 皮下注射、2 次/d等治疗, 根据病情使用ACEI 和( 或) 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甘油等。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以静脉滴注:每次60 ml, 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后使用, 1次/d。

1. 3 血浆BNP及TNF-α水平的监测方法 分别于入院、治疗后1周、4周抽取外周空腹静脉血, 离心后提取上层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BNP及TNF-α水平, 采用美国Biosit公司生产的试剂盒。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治疗前血浆BNP及TNF-a水平均明显升高,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两组患者血浆BNP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 既往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梗死区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心室重塑和心肌修复的必然过程[3]。TNF-α是由组织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是引起梗死后心肌损伤的主要炎症介质之一。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在应激状态下自心室合成分泌, 具有拮抗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自主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损害对心脏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心脏的分泌系统紊乱, BNP的水平出现波动[4]。近年来BNP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应用广泛。已有动物实验证实, 生脉注射液在降低心肌梗死大鼠血浆中BNP和TNF-α的浓度的同时改善了大鼠的心肌功能[5]。

生脉注射液是从人参、麦冬、五味子中提取有效成分而制成的注射剂。具有益气养阴、止渴固脱、敛汗生脉、扩张血管,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主治气虚津亏、气阴两伤之心绞痛、头晕、心悸、脉虚无力、汗多口渴、舌红津少、脉虚弱等症。临床上常用于心肌梗死、各类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及循环障碍等, 以及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等的治疗。

生脉注射液主要能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脉血流量, 改善心肌缺血, 降低心肌耗氧量, 降低外周阻力, 提高射血分数。现代研究表明, 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与氧自由基有关, 生脉注射液能清除氧自由基, 能有效地降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丙二醛含量。因此, 生脉注射液能有效地增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收缩力, 改善心功能, 提高运动耐力。

本次研究再次证明生脉注射液显著的降低了患者血浆中BNP和TNF-α的浓度。从上面关于BNP与TNF-α的介绍, 可以认为生脉注射液可以通过影响血浆BNP和TNF-α的浓度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2010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8):677.

[2] 孙家安, 张洁芳, 曹彦敏, 等.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作用.临床误诊误治, 2011, 24(2):8-10.

[3] 赵晓山, 贾钰华, 姜勇, 等. TNF-α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定心方对其的影响.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9, 4(17):2267-2269.

[4] 王岚峰, 吴双, 关秀茹, 等.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9, 33(3):234-237.

[5] 毛静远, 王恒和, 王强, 等.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机理探讨.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3, 14(5):345-348.

[收稿日期:2014-04-17]

上一篇:一次性普通乳胶手套使用延时更换干预的效果研... 下一篇: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期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