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深层次解读

时间:2022-09-20 09:45:38

例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深层次解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阅读课“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重点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探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显然,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reading for information and language points,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探究、分析、判断、推理、评价等开放性、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多元化深层次解读,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以NSEFC的Reading部分教学为例,从“对文本信息的推理和判断、对文本语言的赏析、对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提问与评价、对标题的探究和质疑”四个方面探讨在阅读课中开展文本深层次解读的教学设计。

一、对文本信息的推理和判断

真正的阅读者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要能够分析识别字里行间隐藏的意思。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字面信息进行有根据的分析、辨别、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即对文本表层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解读。教师可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文章语言、内容、结构,作者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等,从而达到对文本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Book 3 Unit 1中的“A Sad Love Story”讲述了发生在情人节的一个伤心爱情故事:Li Fang与Hu Jin在情人节约会,结果因弄错了约会场所,导致误会。以下是该部分的教学设计,教师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描述分析Li Fang的人物性格。

T: How do you like Li Fang? With a partner brainstorm 5 adjectives to describe Li Fang and give the supporting evidence from the text.

这样的推理分析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理解Li Fang的境遇和心理活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升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对人物性格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二、对文本语言的赏析

在阅读课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语言赏析,可以使学生感受文章的内涵及语言的魅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阅读教学注重语篇分析的同时,“对构成语篇思想内容上的词语和句子还需要在阅读中赏析,这样理解才能得到升华,才能欣赏、评价作者的真实创作意境”[1]。在Book 1的阅读文章中,有许多语言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品味和欣赏。如“Anne’s Best Friend”里的“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That’s changed since I came here.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这几句话的描述让读者对安妮秘密藏身前后的境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笔者让学生想象安妮在藏身以前的生活及现在的生活。以前的蓝天、鸟儿、月光、鲜花与现在的黑暗的雨夜、雷电交加的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再如:“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一文中,笔者让学生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出了文本中的三句话: 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 Slowly,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 笔者让学生谈谈对这几句话的理解以及作者采用这种写作手法的目的。这让学生了解了英语和汉语一样有多种的表现手法,是一种很美的语言。

文本语言的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因为语言赏析注重语篇中的语言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帮助学生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来解读文本的内涵,从而更深入、更充分地接受和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和要义。

三、对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提问与评价

The ability to routinely generate mental questions while reading, not only boosts attention and alertness, but also strengthens comprehension.[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度解读文本,设计深层次、多方位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可以分为提问自己、提问作者、提问文章三个层面。[3]例如,笔者在Book 2 Unit 4 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提问的策略。(1)笔者引导学生“提问自己”:Am I longing to help endangered wildlife? What do I feel about the killing of Tibetan antelopes, the protection of African elephant and the happy monkeys in the rainforest? Am I willing to volunteer as a WWF member? (2)在对作者提问时,笔者让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让主人公Daisy去了Tibet, Zimbabwe, a thick rainforest这三个地方、作者选择这三个地方有何意图、这三个地方有何代表性。(3)在对文章提问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拓展。第一段描述了因过度捕杀,藏羚羊濒临灭绝,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Besides overhunting, what other problems ar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facing? 第二段描述了政府利用旅游业减少捕杀非洲大象的内容,笔者就让学生展开联想:Can you think of other protective measures? 最后一段提到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笔者引导学生自己设问:What does WWF do to protect wildlife? How can I become a member of WWF as a volunteer? 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的拓展延伸,对文章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同时还构建了自己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

评价是深层次文本解读的一个主要特征,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目的、作者的措辞、篇章结构等很多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在Book 3 Unit 1的“A Sad Love Story”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对故事的男主人公进行评价。首先在全班女生中进行一个调查: Were you the girl, would you love him? 结果全体女生都认为Li Fang不是一个值得爱的人,并陈述了她们的理由。但是,很多男同学不同意女生的观点,由此还展开了一场有趣的讨论。

通过对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提问与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对文本和作者的理解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四、对标题的探究和质疑

标题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标题预测文本内容、文章体裁、作者的措辞等,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质疑标题的合理性。例如,Book 1中五篇阅读的标题分别是:Anne’s Best Friend,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Elias’ Story。笔者在引导学生对这些标题进行探究和质疑时进行了如下解读。

1. 对于“Anne’s Best Friend”,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Who was Anne? Who was her best friend? Why did she make a diary her best friend?”这三个问题为下一步的阅读做了充分的准备。

2. 对于“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笔者要求学生解释“road”一词的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3. 对于“Journey down the Mekong”,笔者让学生根据标题预测文本内容,使学生对游记体裁的文章轮廓有个大概的了解,促进学生快速融入对文章的理解。

4. 在处理“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比一比,哪个标题最好”的任务。比较标题(1)The Tangshan Earthquake; (2)A Terrible Night/Disaster; (3)All Hope Was Not Lost.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认为前两个标题过于普通平淡,尽管具备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性和针对性,但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而第三个标题虽然比较醒目优美,但它所涵盖的内容应侧重震后的救助,涵盖性欠缺,不可取。因此,该课文的标题“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以拟人的手法呈现,比较新奇,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5. 在处理“Elias’ Story”时笔者引导学生质疑:这是不是一个好标题,有何不妥之处?经过阅读,学生普遍认为该标题与文章中第一人称的描述不相符,应改成:Nelson Mandela and I或Nelson Mandela in My Eyes等标题。

在对标题的探究和质疑中,学生审题、推理、质疑、判断等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对标题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文本内容也加深了理解。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主动的、有思想的阅读者。教师如能在解读文本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能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文本信息,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解读,那么我们的阅读课就会变得更有内涵,学生的开放性、多角度的思维能力也将得以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青.培养文体意识 体会语言内涵――谈文体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95.

[2] LEWIN L. Teaching critical reading with questioning strategies[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10, 67(6): 23-26.

[3]张冠文.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2):20-24.

上一篇:散文阅读中言语赏析题解答的几个不到位 下一篇:基于物理探究教学中问题环节的评价指标体系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