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09-20 07:37:5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本世纪中的主要竞争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主要为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又主要为创新能力及文化素质的竞争。经济的发展强调知识更新及创新思维的发展。知识更新目的是为了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造新发展、积累新方法。基于上述原因,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所授知识与生活环境及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勇于创新、富于想象、善于假设,充分发挥学生的灵感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经验,笔者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以浅析。

一、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教育

1.创新思维教育的内容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除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如:学生每学完一部分知识后,布置一些专题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常识,查阅资料,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使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深入化,不但能够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教学一段时间后,对所授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积累经验、积累素材,造就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课外作业是培养学生的极好手段。作业布置时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精选习题,习题要有思考性、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每个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中学化学拥有许多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教师应该深刻体会教学大纲的精神,挖掘实验的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创造浓厚的氛围。

2.创新思维教育的方法

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思维敏感意识,产生探索的强烈欲望。例如:镭的发现,有机物苯分子结构的确认,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转化(氰酸铵从水溶液中结晶时产生尿素),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等伟大的发现和创造,都是基于对细小问题的注意,以及勇于创新。所以无论是例题、习题的解答,还是化学课外活动的指导,教师都应以新颖独到、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勤于思索,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想,并善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或与同学、教师讨论,探究事物的本质。

其次,重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具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创性。发散思维是依据给定材料,突破常规,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求得答案的思维形式。教师要训练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层次分析问题,提出多种设想和答案,以最优的方法解决问题;要训练学生面对问题时能灵活机动,及时变通,解决问题的某一思路受阻时,能迅速地转换到另一思路,同时善于模拟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而且要训练学生解决问题时能提出富于新意的、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法或设想,勇于标新立异。

最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联想和想象,对直觉思维和灵感给予充分重视。猜测、联想和想象,是重要的创新思维方法,教师应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异想天开”,不拘泥于常规;应指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猜测、联想、推理、论证,直至得出结论,并与学过的方法思路进行对照比较,再次进行模拟操作,寻求最佳方法或最合理的答案,以开阔思路。

3.创新思维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化学教学

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多年,思维形式单一、思路狭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思考问题时思路狭窄、方法单一,思维刻板、僵化,懒于思考,造成高分低能。这对将来学生走向社会极为不利。所以创新教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高考改革、高考中化学知识及试题的表现,充分说明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由此推动了化学教学的改革。

二、创新思维教育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必须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都充分体现出自己的创造能力,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更应该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

2.创新思维教育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教育科学。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基础入手,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之善于独立思考;帮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细心和敏锐的观察及捕获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捕捉到“奇异现象”进行分析讨论,才能有新发现、新突破、产生新思维,才能有所创造。

3.教师必须及时充电,及时了解科技动态、科技信息;积极主动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当掌握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环境化学、医药化学、药理化学、土壤化学、农业化学、实用化学等跨学科的知识。

上一篇:中学化学教育初探 下一篇: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