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9-20 04:13:46

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课题通过对金华市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趋势,为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平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趋势调查;培训成本

金华市现有人口456.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56.94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48.39万人,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138.39万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111万人。按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至少有6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向非农转移。当前随着 “五十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和“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实施,课题组对金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转移趋势有以下特点:

一、地方各级政府重视程度高,扶持力度大

金华市各级政府重视农民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实施各项优惠性举措,切实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据《金华市本级“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实行“政府买单”的补助制度,对资金投入作了硬性规定。各县(市、区)要按照当年培训任务数和一般农民人均不低于300元、被征地农民不低于500元的标准,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其中一类县(市、区)至少安排500万元,二类至少300万元,三类至少150万元。多数县(市、区)按要求甚至超标准执行,义乌市、永康市对几乎所有培训项目实行免费。

二、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与区域经济的结合度高、针对性强,转移效果好

金华市各地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从本地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用工需求出发,精心设置多种培训项目,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职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市区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培训、义乌的经商人员培训、东阳的建筑工人培训、永康武义两地的五金产业操作工培训、兰溪浦江两地的境外就业培训及磐安的中药材培训都各具特色,朝着品牌化方向发展。在因地制宜设置培训项目基础上,各地还不断探索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创业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民培训后的转移率。如婺城区一直将“企业下单、政府买单、农民接单”的订单式培训作为重点来抓,已有30余家企业参与订单式培训,累计培训学员8554人,实现就业7151人,就业率达84%。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转移就业率提升

调查中发现,有68.2%的农村青年最关心如何增加收入;在致富的方式上,外出务工已成为多数农村青年增收的首选途径,84.6%的农村青年有打工经历或正打算外出务工,81.1%的农村青年已经基本摆脱了故土难离的思想禁锢,大部分人都有出去闯闯的主观愿望。

随着农民思想的解放,金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就业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金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率2000年为39.2%,而2002年、2004年、2006年则分别为48.6%、56.3%、67.6%,并力争在“十一五”末达到75%。单单在2007年,全市共完成各类农村劳动力培训16.059万人,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2.189万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7.106万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6.208万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0.556万人;有7.963万人获得培训证书,其中3.806万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受训后转移就业5.931万人,培训后转移就业率为83.46%。

四、本地就近转移是主要转移去向

金华市各县(市、区)蓬勃发展的工业块状经济及第三产业给本地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目前金华市农村劳动力在市域范围内转移的比例高达80%以上。转移就业所从事的职业也日趋多元化,从事非农性质的职业比例达82.9%。进入二、三产业务工的占73.1%。同时据企业用工状态数据统计,本地农村劳动力已占金华市工业园区用工总数的60%左右,尤其是受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很受企业欢迎,他们基本能直接上岗就业,大大减少了企业培训成本。

得益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中国科技五金城两大市场的辐射,来料加工业已吸引20多万农民在家门口转移就业,据统计,2003~2006年全市累计发放加工费29.87亿元,2007年上半年全市有31.8万人参与来料加工,发放加工费达到6.69亿元,同比增长了32.48%。来料加工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城镇闲散劳动力和失地、失业人员的生活与就业问题,已成为展示金华经济发展的新名片,是妇女就业增收的新渠道。

另外,“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去向之一,目前已吸纳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员1.82万人。金华市民营经济活跃,自主创业氛围较浓厚,据调查,金华市有个体经营户33.3万户,这其中大部分为农民。如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大部分市场经营户是农民;在民营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永康,为当地五金产业配套而创办家庭式作坊的小老板就有上万人,其中当地农民业主占90%以上。此外,金华市还有大量农民在全国各地创业,如小商品营销、建筑施工等,婺城、金东两区也有不少农民全国许多城市开茶楼。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呈年轻化和技能化趋势

据统计,目前金华市16々3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到75.5%,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分析原因,这一年龄段农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55.2万人,占该年龄段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0.7%,相比有较高的文化教育背景。此外,由于各种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取得一定的专业职业技能后转移就业,且大多数人受聘技能型岗位,就业更为稳定,工资收入也更高。如市区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学员,有90%以上取得培训合格证书,40%以上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可喜地看到,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加快对金华市经济、社会已产生了非常积极的的影响。近年来金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与此分不开,据统计,在金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二、三产业经营收入总数占到人均纯收入的74.5%以上。同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进而安家落户,助推了城市化进程。因此,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上一篇:教育管理的“催化剂”――情感教育 下一篇: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