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效率的策略

时间:2022-09-20 02:16:38

提高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效率的策略

提高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效率,首先要弄清楚“效率”词的含义。《现代汉语》对“效率”的解释有一项义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那么,语文教学的高效率,至少应该指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学目标定位准,二是单位时间内目标达成率高。

而制约教学效率的通常有两块短板:教学目标和反馈练习。教学目标指导和制约着教学活动,促使教学活动追求明确目的,达到明确结果;反馈练习反作用于教学活动,促使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高效达成。据此,提高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效率,就应该解决教学目标和反馈练习问题。

一、寻找有效的教学目标

“标”在哪里?一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二是考纲,三是根据教学实际和中考要求总结出的目标点――考点。知道了“标”在哪里,就要善于寻找,将其挖掘出来,展示在复习教学中。寻“标”的具体行动如下:

(一)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弄清现代文阅读教学和考查的一般要求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规定,初中生阅读的目标有15条,其中第4、8、9、10条是针对现代文阅读作出的重要规定。解读之,就可以寻找出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基本考查要求。

比如,第4条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解读:这是现代文阅读的通则,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梳理思路、了解内容和品味语言等能力,这就是阅读教学及检测目标。

(二)解读考纲,把握现代文阅读复习和中考考查的方向

考纲是中考的方向,规定着中考考查的范围与内容。这是中考复习根据,解读之,可以把握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范围和题型。

以解读南京市考纲为例。

南京市每年中考前会有《南京市中考指导书》,其中有关于中考的“考试说明”,也有考试主管部门对于中考命题方向的讲解,叫“中考说明宣讲”。这样的“说明”和“讲解”,就是南京市中考考纲,对当年中考起着导引作用。

比如,对于阅读文学作品,课标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南京市2011年的“考试说明”对此有自己的具体说明,考查的要求是“阅读文学作品,能理清文路,感受形象,能分析作品的创作特色,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的情感和内涵”。解读南京市的“考试说明”要求可知,指导南京考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 要关注以下内容:(1)小说要理清情节发展,散文要弄清写作思路;(2)小说要分析人物形象,叙事散文分析“人”的形象,写景散文分析“物”的形象;(3)了解小说和散文的创作手法,比如对比、欲扬先抑、衬托等;(4)品味语言;(5)把握散文中作者的情感,把握小说和散文的主旨。

再比如,南京市近年“中考说明宣讲”,规定了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方向:原则――课内外勾连,稳中有变;选材范围――课外,篇数不定;文体――散文、小说、议论文、说明文(诗歌、戏剧、童话、寓言不考);考查范围――整体感知、理解文意、信息筛选、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质疑探究。解读“中考说明宣讲”,现代文阅读复习就可以有的放矢。

(三)解读中考试卷,归纳“考点”

解读当地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准确把握考点,针对考点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可以提高“命中率”,有效提高阅读达标率。

以解读南京市2009―2011年三年中考试卷,归纳散文阅读考点为例。

2009年散文《蔷薇几度花》基本考题是:(1)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2)第⑥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3)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解读考题,可知考点是:感受形象、分析重要词语的含义、品味赏析语言、分析某一物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写法)。

2010年散文《天窗》基本考题是:(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什么(选择题)解读出的考点是:概括事情、品味语言、分析标题的作用、理解文章内容。

2011年散文《雪地烤红薯》基本考题是:(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手忙脚乱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3)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解读出的考点是:梳理文路、分析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想象能力(揣摩心理活动)。

通过解读南京市近三年中考散文阅读题型,可以总结出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分析标题作用(或含义)、理清文路、概括内容(或事情)、分析人物、分析环境的作用、品味语言(句子和词语)、理解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二、进行有效的反馈练习

有了目标,现代文阅读复习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从而避免“无效”劳动;为了强化目标,促使目标有效达成,提高达成率,还需进一步进行巩固目标的反馈练习。而这种练习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

(一)注重反馈练习的系统性,以“精”取胜

1.分类分点,全面覆盖

中考复习时间紧迫,更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复习计划、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比如,计划用30课时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对散文、说明文、小说和议论文阅读进行分类训练,分好课时进行。比如散文10课时,说明文6课时,小说6课时,议论文8课时,分类展开,避免盲目性。

对某一文体进行阅读训练,还要分点展开,点点相连,覆盖该文体阅读的绝大部分考点。以说明文阅读复习为例,说明分点式练习的运用。

选择南京市2010年中考说明文《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作为阅读材料一。该阅读五道考题,其中常规考题三道:(1)阅读第②节,说说南京云锦的“雍容华美,内涵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2)第③节介绍《九龙图》有什么作用?(3)第④节画线句中加点的“最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这三道考题分别包含了说明文阅读的筛选信息、说明方法(举例子)的作用、品析语言等考点。选择南京市2006年中考试题《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作为训练材料二。该阅读有这样两道考题:(1)阅读全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个特点。(2)第四段中两处引用了古诗来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为什么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这两道考题包含了说明文阅读的另外题型: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和说明文的逻辑顺序。那么,进一步选择说明文阅读材料时,就要考虑选择含有说明文其他题型的材料。比如试题要包含说明文标题的作用、理清说明思路以及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题型。

这样选出的三、四个阅读材料,基本覆盖了说明文阅读的题型和考点。用之进行反馈练习,可避免大量的重复性训练,从而提高效率。

2.有效整合,查缺补漏

中考前,各地一般会进行一模和二模考试。一模、二模考试结束后,许多教师会将大量的一模、二模试卷印发给学生做。这样一味地做试卷,耗时耗力,往往收效甚微。

那怎样做呢?根据实际学情和一模、二模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以前的中考试卷和一模、二模试卷进行有效整合,或删减或增加,整合出有针对性的新试卷,进行查漏补缺和巩固练习,以有效提高阅读答题的正确率。有知识点缺漏的,就选做包含这些知识点的试题;有错误率高的,就选做该知识点进行巩固。

3.突出重点,关注“新”点

现代文阅读复习,既要针对当地历年中考都出现的常规题型,进行重点练习;还有根据当年中考的新考纲,关注“变”的部分,进行“新”考点练习。

以南京市2008年、2009年、2010年中考散文阅读为例,进行分析。这三年中考,散文阅读都考了语言的品味赏析;2008年散文《田野上的白发》、2009年散文《蔷薇几度花》都考了分析人物品性;2008年散文《田野上的白发》和2010年《天窗》都考了概括事情。这些是基本考点,要重点掌握。2010年考了散文标题的作用,2011年考了环境描写的作用。较之以前,这是不断出现的新考点,需要当年复习时予以关注。

解读本地前几年的中考阅读考题,可以了解基本考点,还可以预测当年新考点。抓住这些,中考效果就有了。

(二)注重点评的指导性,以“巧”取胜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重在精练精讲,尤其注重反馈点评的指导性。点评反馈练习,反对只对答案不讲方法的做法,也反对教师一言堂讲解的做法。点评重视师生互动,重视归纳总结方法,突出点评的普遍指导性和适用性。

以点评语言品味赏析题为例。

南京市2009年中考《蔷薇几度花》的语言赏析题是:赏析句子:“(蔷薇)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指导学生品味赏析这一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这句描写的对象是蔷薇,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写出了蔷薇的什么特点?用这种方法写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表达了作者对蔷薇的喜爱之情”,可以回答这些问题。指导学生可以采用“问问题”方式赏析句子,归纳出赏析写景句子的一般方法:修辞手法 + 景物特点和表达效果 + 表达情感。

这样学生在做赏析句子的考题时,至少可以知道从哪里入手了。有方法才有效率。

三、编制有效的复习材料

在专题阅读训练进行之后,指导学生编制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总结材料。总结材料的基本内容包括:阅读题型(考点)、解析、答题方法和例子,所选例子最好是学生最近所做的阅读练习中的例子或中考例子。将几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总结材料汇编成册,作为中考复习材料使用,会收到很好效果。

复习材料样式不再举例。

(庞句线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10019)

上一篇:文本阅读中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解题技巧例谈 下一篇:谈文言文翻译的“文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