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20 01:23:56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文章主要剖析了目前中职学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培养专业突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101-02

随着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全面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运用的技能。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目前,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都开设有会计电算化的专业课,但在专业教学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和内容定位不准确。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组织学生参加财政局组织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并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有关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内容进行学习。例如,财务软件的教学一般只讲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工资模块,而对其他模块如购售存系统、财务分析等不做讲授;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等更是没有涉及。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全面,很多学生达不到用人单位对业务处理能力的要求。

2.教材内容与软件版本的更新滞后。由于会计知识更新很快,会计软件版本升级也很频繁,而很多学校采用的教材和安装的会计软件版本都相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比如,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目前使用的是用友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10.0版本,教学软件版本没有升级更新,软件的知识体系已经落后。其中,在2008年新的会计准则中,已经将会计科目名称做了更改,如“现金”更改成“库存现金”科目等;将会计科目设置为六类:除过去的五类外,增设了资产、负债双重性科目――共同类科目,而在我校的旧版教材和软件中仍是用的旧准则。此外,一些教材的实验资料还存在行业种类单一、启用日期单一、数据前后不一致,甚至业务处理错误等现象,加之中职学校学生的辨识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感到知识的矛盾与混乱。

3.缺乏合理的课程设置。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会计基础。而学校出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不能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例如,我校由于考虑到高三学生外出实习,高二第一学期就组织学生参加从业资格考证,将会计电算化的开课时间提前至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在教学中,明显感觉高一的学生由于没有会计基础、计算机动手能力差,甚至个别学生还不会打字,学习起来难度加大,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进行练习。又如,由于没有会计基础,学生用软件填制凭证时,就会出现有借无贷或有贷无借的错误,更不懂得判断凭证的类别。

4.缺少专业的教师队伍。会计电算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具备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机房维护能力。当目前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教会计电算化的教师没有从事过电算化工作。有的教师由于多年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知识结构老化,没有更新会计基础知识;有的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能力差,不能及时解决上机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故障;有的教师甚至是由计算机教师直接转行,只懂软件不懂会计。会计电算化教师素质的薄弱,也成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5.缺乏系统实用的模拟实训。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加上有些商业机密不便让新人介入,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实习中比较难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即使找到了,实习单位对外来实习学生也往往很难顾及,极少指定专人指导,也不愿放手让学生参与,学生在实习工作中有心而无力。正因为如此,学校的仿真模拟实训在教学中就变得很有必要了。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训,只是简单地开设了上机操作课。在上机课时,教师单一地沿用教材上的案例教学,学生参考教师的演示和书上的步骤进行上机练习,并没有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结合,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能力。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中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对于财政局考证要常抓不懈。考取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可以拓宽就业渠道,是学生将来从事会计行业的必备条件。学生对考证要加以重视,对考证内容要融会贯通。教学内容不能只为考证服务,更要让学生有所专长,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在教学中,要拓展课程内容,如财务软件除基本的总账、报表等模块,可适当增加存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一些有关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基于Excel在财务中仍应用较广,可组织一些Excel实例教学,等等。学校如同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所以,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也应满足社会需求。

2.及时更新教材与软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沿用的是财政局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辅导教材,学习内容较浅。而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专业课,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购买一些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专业教材作为补充。针对中职会计电算化教材相对滞后的现状,选用教材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与时俱进。教材内容要与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充分反映学科前沿知识,并配备与教材内容版本符合的通用财务软件;二是要体现实践性的特点,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不是硕士、学士,教材中的实务要占较大比例;三是要具有基础性,中职生的学习起点较低,要符合他们的学习能力。此外,教材还应具有一定权威性,应该是反复研究成果的结晶,没有错漏,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优质的专业知识。

3.合理的课程设置。开设会计电算化课前,学生应该要先学习基础会计与计算机应用。最好在高二开设会计电算化,这样学生学习时上手更快、理解更透彻,不会出现上机时不知所措的局面。如果必须在高一开课,则应选择第二个学期,每周要适当增加课时量,在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可先开设会计基础与计算机应用。另外,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实践课比例偏大,提倡精讲多练。安排课程时,最好采用先实践课、再理论课的顺序。

4.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教不出高素质的学生。首先,应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学科综合性的特点,要选择在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方面有所专长的教师来担任教学任务;其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业务素质。此外,还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让专业教师有机会深入软件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会计师事务所等工作部门,了解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深入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等等。只有具备优秀素质的教师,才能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5.组织仿真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传统的上机操作并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软件应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中职生的动手能力,为就业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训。在实训课中,可全面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能和工作环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个财会部门,组内的各个成员代表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然后,将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手工实训的基础上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将手工会计中的数据资料利用会计软件进行操作。另外,实训时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模块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增加实训资料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工作需要。

随着会计理论的深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必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训的结合,才能培养出专业突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海燕.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2008,(5).

[2]冯洪江.谈职业技术中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5).

[3]李丽滢.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16).

[4]李力.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创新[J].广西教育,2009,(11).

上一篇:简谈10kV配电设备运行与检修管理 下一篇:高三英语语法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