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探究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时间:2022-09-20 01:13:28

实施探究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探究教学是新教育形势下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探究教学的实质是把提出的观念和进行的实验告诉学生,说明由此得到的材料,再阐明把这些资料转化成科学知识的解释,进而得到科学的结论。我们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或问题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积极的情境,指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集中于一或两个问题重点研究。针对已确认的问题,学生共同讨论、解决,进而得出结论。

一、大胆教改,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传统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满堂灌”对学生传输知识,严重限制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并不断创造学生探究活动的时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化交流,积极思考,不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实施了以下措施。

1.分组讨论法:将学生按照成绩、智商等进行小组划分,保证每个小组中既有优秀生,又有后进生,维持小组间实力均衡。在讨论习题时,对一些典型例题,每个小组进行小组内讨论、探讨,使他们的思维更开阔,更容易找到合理答案,讨论结束后,我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总、归纳,提高学生的结题能力。

2.实施“小教授授课”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做“小教授”,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题过程讲出来,他们的讲解过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听“小教授”授课时,更想在学习过程中“挑刺”,找出“小教授们”的不足之处,将小教授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在“听”与“讲”的过程中,暴露自己的弱点,发现他人的长处,真正凸显“小教授授课”的优点。

3.多变的习题讲评课:习题课本身就很难出彩,如我们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将更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习题讲评课中主要采取“一题多变”的讲评方法,就一道习题进行多角度分析,使学生能够多角度、深层次地由一道题掌握一类题。

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学生智能的全面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这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让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要注意学生思维的发展阶段性,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用真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启迪学生。当然,教学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学生活动的外在现象,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思考,一定要把握好学生参与的度,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得到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为学生设计的学习任务要具有挑战性、梯度性,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方向,使学生面对任务产生求知和探究欲望。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带着问题阅读、研习教材,让学生在整节课堂中充分思考,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新意识。为了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我们要打破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走向生活,突破教材和教室的限制,让实验室、图书馆、公园、博物馆等都成为课堂,此外要将课堂延伸到生活的每个空间,将生物教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内容。这种开放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实验课,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消除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做出推测和解释。如在脊蛙反射实验中,在完成规定实验内容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试验。刺激蛙背部右侧和左侧反应有什么不同?刺激一侧时对侧肢体有什么反应?刺激的强弱与反应的关系?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动脑想,然后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尽量减少教师包办的现象,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的结论。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智能的全面提升。

积极的思维活动始于对问题的探究,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得以发展和提高,而问题的提出又离不开社会实践。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园和家庭,开辟实验基地,让学生自主动手设计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很好地夯实他们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自学能力,为未来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探究 下一篇: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高自护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