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20 10:51:29

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总结与探讨笔者所在医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合理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例120例,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标准,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钙通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结论: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应遵循基本原则,合理使用。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 药剂科; 合理用药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93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占80%,其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如长期精神紧张、心态不平衡、肥胖、食盐过多、大量饮酒、吸烟、运动量不足都易发生高血压。另外,本病与遗传有着密切关系[1]。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抗高血压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近2年内科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所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回顾性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20例笔者所在医院2年来内科诊断为高血压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的数据包括患者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室、诊断、入出院时间、住院天数、病情、医嘱、治疗结果、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名称、数量、费用、联合用药等情况[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国实行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新标准,血压达140/90 mm Hg即为高血压。该调查所有病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4]。

1.2 方法 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数据库调取病例及相关数据。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达到治疗目的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规定为 DDD)[5],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以及说明书规定的成人常用剂量确定各药的DDD值,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计算公式为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将同一品种不同规格折算为DDDs后相加,同一品种不同剂型因DDD值不同分别计算DDDs。DUI= DDDs/实际用药天数,DUI用来衡量药物使用剂量的相对合理性,DUI≤1.0,说明该药物使用剂量≤DDD,使用相对合理[6]。

2 结果

2.1 120例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统计 12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男71例,占59.17%,女49例,占40.83%。年龄最大83岁,最小33岁,平均(58.47±3.16)岁。具体见表 1。

表 1 降压药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使用比例

由表1可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发病总人数的55.83%。由此可见,随着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高血压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2.2 用药合理性分析 120例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的DDDs及DUI值见表2。

DDDs值越大,说明药物使用频度越高。由表2可知,占用药频度前三位的是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说明这三类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肯定。此外,内科住院患者大部分抗高血压药物 DUI≤1,仅有马来酸依那普利一种药品的DUI>1。从药物利用度指数的角度看,本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3 讨论

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据2000年的资料,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为26.3%,治疗率为21.2%,控制率为2.8%[7]。根据高血压新指南的精神,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5 mm Hg以下。HOT研究表明,舒张压达到较低目标血压组的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病危险明显降低,故伴糖尿病者应把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尿蛋白超过1 g/24 h,至少应将血压降至130/80 mm Hg,甚至125/75 mm Hg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且尤应重视降低收缩压[8]。

高血压病的治疗应该根据高血压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疾病等情况选择初始降压药物。药物治疗原则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由以上数据可知,DDDs前5位的大多数是中长效的缓控释制剂。这与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几率有关。钙离子拮抗剂使用频度排序处于首位,说明该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抗高血压一线药物。有调查表明,我国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中,约50%以上使用钙离子拮抗剂[9],此次调查结果与其相符。硝苯地平控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均能平稳降压,较好预防清晨血压陡然升高引起的心血管事件。

参考文献

[1] 陈秋岑,胡世文,杨承建,等.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33.

[2] 余振球.掌握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 [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16):13—15.

[3]焦艳会,高玉霞,刘丽丹.抗高血压药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09,22(11):22—23.

[4] 华琦,刘力松.高血压的药物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0):9—11.

[5] 池迎迎.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分析[J].医药导报,2005,24(6):535.

[6]吴向文,王强.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应用原则[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7):866—867.

[7]李瑞林,孙会仙,赵尚清.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6):544—546.

[8]韩超,邓文彬,王蔚浩,等.高血压住院患者5267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9):1249.

[9]张石革.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房,2010,21(42):3947—3949.

(收稿日期:2012—06—31) (本文编辑:陈丹云)

上一篇: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前期病例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优质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