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权角度解析“李约瑟之谜”

时间:2022-09-20 08:01:33

从产权角度解析“李约瑟之谜”

一、"李约瑟之谜"的提出

中国古代文明曾在历史上非常灿烂辉煌,但到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走入窘境,当西方的进步加快之后,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相似的近代科学技术,其阻碍因素是什么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这一问题的解释目前为止尚无定论,这也正是这一问题成为研究热点的原因所在。本文仅从产权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二、"产权"对科技进步的作用

具体的,产权制度对于科学技术进步乃至产生工业革命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1)产权制度为每一个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行为人设置了一整套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行为约束规则,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提供了交易规则。(2)产权制度创新可以造出新的激励或动力机制,减少"搭便车"行为,激发行为人参与交易活动、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3)产权制度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既定的产权制度将影响信息分布、传递及信息的可信度,进而影响信息费用。

三、我国产权制度的缺失

(1)宏观层面,我国未设计明晰的私人产权机制。

2000多年以来的官僚专制制度严重制约了有效产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就拿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的产权来说,我国从古至今从未真正实现过土地私有制,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即使名义上私人可以占有土地,但最后的归属权还是掌握在国家手中。就连典型的"地主经济"也是如此,虽然地主拥有土地所有权,可以收取地租作为收入,但最终还是得向国家缴纳税收以保住其"所有权",可见,真正的土地所有权仍属于统治者。此外,"人力资本产权"是产权的一个子集,完整的人力资本产权包括人力资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发展权等一系列权利组成的权利集合。中国缺乏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产权更是未受到重视。

(2)私人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个人无法拥有明确的产权预期。

当科学技术的发明方式转变之后,由于个人没有明确的产权预期,就减少了我国新科技发明的出现。19世纪后,依赖农民偶然的"试错改错"产生新技术转变为实验室在科学指导下的有意识"试错",技术发明成为为发明而发明的有针对性的实验活动,代价很高,需要有成本收益方面的经济考量。然而,中国当时并未设计出有效的产权制度来保护发明者的利益,在产权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能够激发科技革命的大规模的发明创造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抑制。所以,科学技术就此在我国逐渐衰落了下去。

然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却已经设计了一系列有效地产权激励措施来促进新科技发明的出现。且按照诺斯和托马斯的观点,工业革命的发生是与有效的产权激励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早在1624年,英国就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保护和鼓励创新的专利法《独占法》。所以说,西方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促进了科技创新与发明,并导致基于科技创新基础上的工业革命爆发。

(3)由于产权制度缺失致使促进科学技术产业化的市场经济无法诞生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分散决策的经济体制,而商品交换的本质是权利的相互交换,没有明确的产权当然就没有商品交换,也就没有市场经济。而中国传统的村社式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几乎没有扮演过劳动力产权所有者的角色。不仅如此,为维系统治机器的存在与运转,政府必须向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征收赋税和兵役。封建统治者向农业生产者征收贡赋、摇役、地租后,再用这些租税资金购买农民的剩余产品,实质上它只是农民交纳剩余劳动的形式变换而已,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官僚阶层即为剩余索取者,是剥削阶级,通过国家权力剥夺了农民的大部分对产品的占有和使用权。这既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阻碍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真正的自由劳动,也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所以,这也导致了科学技术发明缺乏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和消化机制,而所有权缺失导致的市场机制的缺乏使科学技术难以转化为有效生产力,也更不可能实现科技的产业化发展,不可能产生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由"李约瑟之谜"引发的几点关于科学技术创新的思考

由前文论述可知,明晰的且受保护的产权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致经济体的经济绩效和发展方向都是至关重要的。

现阶段,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前提和支撑,主要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确立科学技术发展的产权保障前提:

(1)确立清晰的的土地产权制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在我国,目前为止,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无真正自由流转和使用权,所以,要理顺不同权利主体的权利关系,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各项职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赋予农民转让土地的权利和自由,形成市场经济的淘汰机制。在产权有明确预期的前提下,拥有高生产效率的生产者更加有动力注重引进农业科技,实现机械化等现代农业的生产,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业科技的提高与农业生产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明晰国有企业产权,促进其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不完善,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产权明晰的利益主体,在无明确产权预期前提下,企业不可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驱动力。所以,要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确立国有企业法人产权制度,使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和结果获得强有力的企业产权制度保障。企业外部政府代表国家和社会以政策法规激励企业和企业家去推动创新,企业内部则以技术创新所获收益去激励员工的技术创新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效益最大化。

(3)加强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完善。

我国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长期积累的产能过剩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科学和技术创新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故为了鼓励技术创新,激励新科学的发现和发展,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监管,充分尊重个人知识产权,承认和确立人力资本产权,使人力资本得到有效发挥。此外,还应该改革我国现阶段的科研院所论文成果考核体系,不应仅追求数量和速度,还要考虑设计新的考核体系使研究人员可以在不用担心生计且财产权有明确预期的前提下利用很长一段时间来研究需要长期深究的科研难题,以促进顶尖人才和顶级科学技术的出现。这也是破解"李约瑟之谜"的有效举措。

五、总结

对李约瑟先生关于中国近代难以产生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疑问的探究有助于厘清我国一直以来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致推动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有必要打造适合于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体制环境,致力于"强化市场型政府"的构建,确立明晰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私人财产权利,以及清晰国有企业产权,使得拥有发明创造的个人和团体拥有充分的知识产权,使得其对创新的收益具有明确预期。此外,承认和确立人力资本产权,使人力资本在科技创新中得到有效发挥。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我们国家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打破李约瑟先生所阐述的科学技术谜局。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诺思,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厉以平,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2]林毅夫.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J].北京大学学报,2007,(04).

[3]王先锋,徐挺."李约瑟之谜"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05).

[4]魏文俊,关于"李约瑟难题"的制度经济学解析-基于比较研究视角[J].经济问题,2009,(05).

[5]王胜,许紫霞.从经济史的角度重解"李约瑟之谜"[J].财经纵横,2006,(12).

上一篇:浅析呼吸式幕墙 下一篇:社会学视角下的宗教旅游开发与保护性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