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9-20 06:16:45

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发生的、违反课堂纪律、影响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行为被称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课堂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不仅妨碍了问题行为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对其他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不仅妨碍了问题行为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对其他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问题行为从预防、控制和矫正三个方面去提出应对策略。

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对教师和学生访谈,我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发生的、违反课堂纪律、影响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行为。其基本性质是与课堂目标不符的消极课堂行为。

二、影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分析并进行归纳,可以将影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点: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

2.1学生自身因素

2.1.1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小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得很快,但神经系统发育得还不完善,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因此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1.2小学生寻求关注的方式不科学。需要时时获得他人的关注是人的天性。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吸引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没有信心能够通过获得优异成绩吸引注意的学生,则会选择通过学习以外的方式来吸引老师的关注。

2.1.3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满而产生的抵抗情绪。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但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挫折或是认为自己缺乏学习的能力时,学生就会遇到的困难而苦恼,其行为就会表现得要么具有消极抵抗的情绪,要么具有攻击行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2.2教师因素

2.2.1教师的错误教育观念。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缺点,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后进生就厌恶他、歧视他,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

2.2.2教师的课堂管理不当。教师在课堂中缺乏适当的管理,也会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过于敏感,学生稍有动作就大力处罚,滥用教师权威对学生进行惩罚学生对这种行为非常反感,往往由于教师这种不当的管理方式,学生的个别行为问题会向周围扩散。

2.2.3教师的教学不当。教师由于受到水平、学识等因素的影响,备课不充分、不恰当,在课堂上授课时,只顾讲解教学内容,而不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枯燥无味、令学生感到厌恶的活动。为了逃避这些令人烦躁的活动,学生就会分心想其他的事情甚至做其他事情,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就会降低,引起学生不良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

2.3环境因素

2.3.1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和教育是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我国学者陈时见曾做过调查认为,父母打骂孩子;父母感情不和,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过高或过多干涉孩子的个人生活,对子女过于粗暴、严厉或冷漠不信任等都易使学生产生敏感焦虑、畏惧、不合作、厌学等不良心理状态,诱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

2.3.2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影响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可以分为校园环境和课堂内部环境。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的布局,建筑的风格,绿化美化,墙报标语,师生衣着言行,教师上课的教学风格等,都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心境有着一定的影响。课堂内部环境中除了教师的布置,灯光、温度的强度会影响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之外,学生的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问题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措施

3.1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一定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开始的,很多问题行为是在课前就以经存在了的,要应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就要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前就采取措施进行管理,避免或减少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3.1.1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专业素质。教师应在平时积极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扩大认识面。力求精通本学科知识,同时还应该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力取将教育教学法的理论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3.1.2改善教学环境。环境能够影响人的心情,在整洁安逸的环境中学习能够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因此,要确保教室整洁、课堂秩序稳定;在编排座位时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编排,另外,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可以预防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发生,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3.1.3及时与家长沟通。在很多事情上,教师与家长及时、适当的沟通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家长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在家长那里得到学生性格特点以及成长环境等情况,了解学生后,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很多问题行为就可以避免了。

3.2控制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3.2.1对问题行为进行暗示。当学生发生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措施来给予学生一定的暗示。这种方式既保证了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又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生。

3.2.2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当问题行为比较严重时,教师可以考虑适当使用批评或惩罚的手段。如果很多方法对制止学生的问题行为都不凑效,那就要正面严肃批评,指出其缺点,制止其行为。对于有些比较严重又难以制止问题行为的作用,可适当利用一些惩罚措施。

3.3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3.3.1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矫正课堂问题行为中常用的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首先会想到用惩罚手段,实践表明利用惩罚作为优先选择的方法,是不恰当的。惩罚往往会制造仇恨,这样即使用惩罚解决了一个问题,但却又产生了另一些问题,无论如何,对不良问题行为的惩罚程序,都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不是将其当作唯一手段。

3.3.2心理疏导。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不仅在于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形成新的良好行为,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内化为本身的自觉意识与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矫正的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内心的压抑、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得以释放,排除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上一篇:杂交水稻品种对比试验结果初报 下一篇:不同药剂配施对稻飞虱及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